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运用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珉璐

  [摘 要] 本文从公允价值定义出发,分析了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对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局限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必要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一、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改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持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对于金融及衍生金融工具来说,由于其具有价值变化较大的属性,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正确反映其市场价值,只有用公允价值才能更好的反映其市场价值。在此情况下,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1.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以恰当的形式有效地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责任,在该观点下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越高,促使财务报告的目标由以受托责任观为主转向以决策有用观为主。而与决策有用观相适应的公允价值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公允价值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公允价值使得成本和收益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内容、时间、数量方面的配比,还体现在计量属性方面的配比。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收入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配比,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
  3.公允价值有利于资本保全。资本保全的理论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权益不受侵蚀。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更好地保全资本。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1.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由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当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
  3.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可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计量方式。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或者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入账;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则按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入账价值。
  4.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此规定下,可能产生商誉。负商誉复核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正商誉应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期末进行减值测试,不允许摊销。
  6.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减值测试,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要按照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三、公允价值的局限性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模式,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公允价值计量技术难掌握,涉及许多估计、假设和判断,易造成可靠性较差;二是有人会利用这点,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针对上述两点局限性,除了加强CPA外部审计外,首先应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优化市场资产或负债的估价系统,企业内部应建立恰当的估计其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政策和程序、使用第三方定价服务等。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的推广。另外,还有赖于企业管理层的守法精神、道德素质和社会风气,还应加强相关法律对操作行为的规范,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6
  [2]申山宏: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所引发的思考.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8.3
  [3]黄羽佳 张永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探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