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财务角度分析影响股权投资决策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大,激发了资本市场活力,在全球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投资市场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其对市场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国内学者和企业家对投资决策给予了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探讨,但股权投资作为起步较晚的行业,投资运营环节风险较高,配套的内部风险控制目前仍不够成熟和完善。股权投资是由财务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如何从财务角度来分析股权投资的风险、决策正确性具有理论意义。本文从股权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总结了企业在股权投资上的风险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股权投资;运营环节;财务;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股权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股权投资作为20世纪以来金融行业的一大创新,在市场中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股权投资的兴起、发展和成熟为大中小企业带来的更多的融资渠道,推动企业的业务拓展,对实体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股权投资企业的兴起带来了行业的激烈竞争,在行业竞争中基金管理者如何管理好手中资金,为投资者带来收益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站在财务角度来分析研究我国股权投资的影响因素,从国内股权投资企业的经营模式、人才管理、项目筛选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股权投资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给予对应的解决对策。
  1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风险控制概述
  1.1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风险控制含义
  2016年,我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法规,来规范基金行业的管理和风控能力,降低行业风险。对于私募基金管理来讲,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防范与应对,保证业务的合法合规性。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控制需要遵循全面性、互相制约、独立、成本与效益和恰当性原则。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控制特点在需要注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影响因素之一,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形成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而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良好的创业政策也提高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类别。私募股权投资最需要关注的主要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其中内部环境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控制的基础。
  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控建设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具有实际意义,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和升级。
  1.2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风险控制目标
  风险控制建设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把控公司业务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证公司业务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公司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管理效率,保证受托资金的安全和业务的正常运营;扩展公司的信息渠道,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信息的精准、实时;构建研究和投資岗位以及业务流程互相平衡、相互监督的组织框架。
  1.3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风险控制方法
  组织结构方面。股权投资公司的组织结构在于构建时将风险控制融入其中,例如,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与业务保密制度,避免设计公司财务信息、经营信息等泄露,建立健全的岗位职责,使其互相平衡、独立,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授权批准控制。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运营前期常涉及到授权问题,主要为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在授权时要考虑到范围、层次、责任和流程这四方面因素。
  会计控制。通过财务来达到风险控制的内部监督效果,财务部需要对业务的会计科目、单据进行统一规范要求。
  对资金的核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财产与实业经营不同,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并没有较多的固定资产与设备,投资人的资金是投资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为确保资金的安全,投资公司应将基金与项目进行分析,不同项目之间必须独立、保密。
  人事控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由于其经营特性,在人员选拔上更需要谨慎,公司需在人员培训、绩效考评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对内部人员的流动、员工奖惩都需要有切实的规范。
  信息控制。信息控制主要包括内部信息报告,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主,信息报告主要是对经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报给管理层,以便快速对问题作出应对,信息建设系统建设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4影响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关键因素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业务流程主要为项目立项,项目调研、项目决策、运营管理、项目结束等。大体而言为以下三个重要步骤:
  项目立项。项目调研是项目立项的最初步骤,调研人员需要对投资公司的起步、发展经过、业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与组织框架等进行调查分析,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被投资公司分析了解。
  投资决策环节。在确定选择项目之前,如何确保项目运营的科学性,项目可行性程度以及能否为公司带来相对应的利益等,都是投资决策环节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投后环节。项目立项后应专人关注项目运营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确保项目到期后能顺利的回收本金与收益。从项目风控角度来讲,投后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突发情况与变动是最多的环节。
  2企业股权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项目选择审核问题
  国内股权投资企业在项目选择审核上往往存在审核不严,审核流程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大多数股权投资企业在项目筛选上是由投资内部独自决定,投资内部自行进行筛选一评估一初审一复核,在最后决策阶段再汇报给公司高层进行最终审定。容易出现投资部依靠自身的投资经验、投资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等主观因素,导致某些优质项目在初审阶段就被淘汰。
  另外在项目选择审核上,如果投资部对项目了解程度不足,企业高层进行决策时仅依靠项目组报送的文件进行分析研究,未独立接触投资项目,对项目组的意见依赖程度过高。并且决策人员对具体的项目情况关注度不足、责任意识薄弱也是造成项目选择审核不严谨的原因之一。   2.2缺少外部调研支持
  股权投资企业的调研多由企业内部的项目组指派专人进行,参与调研的成员均来自企业内部。因此在对被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和判断时,往往取决于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对掌握客观、准确且能被投资人认可的结论造成阻碍。尤其是在调研人员涉及到不擅长的行业是,往往由于缺少行业了解仅凭借个人经验对此项目进行评估。使股权投资企业可能丧失了扩张投资领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上最为明显。
  缺少外部调研支持的主要原因在于:靠谱的专业领域专家难找,企业难以在一个新兴行业里准确的寻找到靠谱、专业的外部人员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项目组成员的个人偏好造成不愿听取外部人员建议的问题。
  2.3 IPO退出风险过高
  大部分股权投资企业在选择投资退出方式时更多的选择IPO方式退出,原因在于IPO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很多的利润,整体收益高,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IPO方式的退出周期相对比其它退出方式,周期时间更久,企业在选择IPO方式时,不应仅考虑收益,还应将时间成本考虑在内。另外一方面,当被投资公司选择IOP方式上市,那么投资企业的股权会成为被投资企业的重要股东,使企业的股权比例发生变化,在这种股权变动下,企业的经营也会存在动荡;另外IPO退出方式风险较高,流程复杂且上市门槛高,并且需要承担高额的上市成本,例如支付给承销商、会计事务所等佣金。
  3优化股权投资决策对策
  3.1加强项目审核,建立问责机制
  项目审核是投资的开端,只有企业在最初就选择了优秀的项目,才有可能获益。项目审核是股权投资的第一步,股权投资企业在选择项目时必须充分发挥投资决策的监督、核查以及决策作用,对项目组提交的项目严格审核,根据投资行业的市场情况、项目合规性进行筛选,对于不符要求的项目要坚决否定。
  在项目审核上,企业应加强对新兴行业的项目审核,新兴行业包括新媒体、新消费品、新能源等,作为新兴企业,这些行业发展潜力较大,但相对应的风险较高,法律风险偏高,因此项目组在审核时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到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选择优秀的项目。
  另外在项目的合规性筛选上,项目部需要重点核查被投资企业的经营证据是否合规、齐全,确保资金的安全。另外在项目资金数额的选择上,需要进行严谨、科学的讨论,如果投入过高会增加企业的资金负担与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与偿债能力。
  企业还需要建立严格完善的问责机制,问责机制的核心在于项目组和决策委员会的责任划分,企业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对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投资的准确性、客观性、严谨性。
  3.2引入外部人员参与调研
  项目组在进行项目调研时,不但需要专业的内部人员,还需要企业引进外部人员參与调研,在选择外部人员时应优先选择行业内经验充足的专家,并且要满足独立于项目的条件。只有独立于项目,才能不带个人色彩中肯地对项目提出的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弥补企业内部人员的思维盲区,使调研小组的专业知识更全面、多元化。通常而言外部专家往往是法律、财务、评估这三领域的从业人员,如果项目的专业性过强,那么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或专业的外部机构共同进行尽职调查。
  当外部专家参与到调研小组后,项目组对项目的难易度、可行性、行业水平、行业口碑等重要因素与专家进行沟通询问,全面客观地对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未来竞争力、潜力等进行衡量,尤其对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项目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3.3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退出方式
  在选择投资项目的退出方式上,投资企业应该根据退出项目的类型和特征,针对性地选择退出方式,在可控风险下尽可能地获取最大一例。例如未来发展潜力较大、股权占比较高的投资项目,可以选择并购退出方式。并购退出方式风险较低,收益尚可,虽然IPO是目前企业平均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但考虑到风险问题,并购退出不失为一个安全有效的退出方式。另外在时间成本上,并购退出时间成本较低,退出速度快,相对于其他退出方式来说时间成本大大缩减;另外并购退出将股权完全转移出去,将受益全转化为资金,与被投资企业剥离,不用承担被投资企业后续的经营风险。相对比而言,并购退出是风险程度最低的退出方式之一。另外避免了后续经营损失风险。整体而言,并购退出是一种较为保险的退出方式。另一方面,并购成功说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受到市场的肯定,侧面反映投资企业项目选择的正确性和投资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投资企业的口碑和知名度。
  3.4可增加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金融工具,其利益根据经营业绩来进行调整。目前我国投资企业大多都会选择对赌协议,被投资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将自身股权作为对赌协议的“赌注”,在协议中规定被投资企业的业绩和时效,针对业绩的变动规定利益调整。例如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时效中并没有完成协议中规定的业绩,那么投资企业可以根据协议中规定的比较优惠的价格购入被投资公司的股权,相反,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时效内完成了承诺的业绩,那么被投资企业可以根据协议制定的价格回购自身的股权,获得更多股权。
  投资企业在选择对赌协议中,尽管被投资企业在完成业绩规定时会损失一定利益,但对赌协议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并且对赌协议增加了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压力,对其产生激励作用,使被投资企业尽最大可能完成协议规定业绩,提高企业经营积极性,成正向激励,增加企业竞争力。对赌协议可以降低投资企业的项目风险,当被投资企业没有完成规定的业绩,意味着股权投资的价值降低,使投资企业遭受损失。而对赌协议规定投资企业可以以优惠价格购入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能够有效降低私募股权投资的损失,对于己经发生的利益流失有一定的弥补作用。
  因此,对赌协议可以起到对管理层的警示作用。当管理者对自身的利润估计过高,那么和投资方进行协商时候占据主导权,形成“逆向选择”。   4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建议
  4.1完善投资有关法律
  股权投资行业作为新兴行业,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还缺乏完善、统一、全面的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为了股权投资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投资法规,在宏观上给予股权投资企业一些合理、全面的指导和规定。因此,股权投资企业在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外,在国家政策和法规上必须制定严谨、科学的法规系统,来保障和尊重基金投资的权益,另外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制度,进行适度的监管。国家的监管方向应重点放在投资公司的管理结构、保障投资人的权益、防范投资管理人的权力滥用以及危害投资人和被投资企业的关联交易等多方面,提倡专业化的管理投资,提倡投资企业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减少投资人对PE投资项目运营管理进行过多的参与干涉,推动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国家应完善与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各方各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明确PE基金性质、投资范围、资金来源、企业框架、组织模式、管理形式、退出方式、监管机制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并且在法规法律、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协商顺畅。
  4.2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体系
  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而言,为了促进实体经济、新兴行业的发展,市场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投融资行业,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市场可以满足企业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目前要重点规范和发展主要市場和新兴市场,并根据市场的经济状况,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建设,逐步累积投资经验,为创业企业和新兴行业丰富融资渠道,另外产权交易市场等投融资渠道也将成为股权投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退出方式。
  4.3改善国内创业环境
  改善国内创业环境,提倡创新理念,可以有效丰富投融资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和项目来源。国家应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为创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将资金、服务、政策融合,提高创业风险投资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科技金融服务股权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完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市场。其次,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发展新兴技术,丰富市场类别,使政策发挥其效益。
  5结束语
  市场对股权投资的需求促进了股权投资行业的快速扩张,使股权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受到重视。股权投资企业业务包括了资金招募、项目立项、项目调研、评估和决策、投后管理、项目退出等多个环节,并且股权投资项目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其中投资人与利益关联度最高。作为股权投资管理人必须从财务角度看影响股权投资的因素,目前影响股权投资决策最重要的因素在于项目筛选阶段,如何筛选出高质量、高收益的项目是所有股权投资利益相关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项目调研中存在的调研不全面、专业度不足、主观意识强等问题提出采用专业人员参与调研,划分责任等对策,对于股权投资中退出方式也提出了个人看法,并且提倡完善国内股权投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创业环境等,以期为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0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