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礼乐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文雅的生活样式,礼乐文化通过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物体系”呈现并构建了礼乐生活的“人伦物序”,对当代中国建设美好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论文从礼乐空间再生产、规范行为系统、审美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古代设计文化的审美特质,探讨了礼乐设计文化的当代价值。
  【Abstract】The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is the gentle life style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 The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presents and constructs the "order of man and things" of the ritual and music life through the "material system" of the ancient craft design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tter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design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production of ritual and music space, the normative behavior system, and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discuss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ritual and music design culture.
  【关键词】礼乐文化;现代转化;当代价值
  【Keywords】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modern transformation; contemporary value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5-0109-03
  1 引言
  古代礼乐设计文化是指以传统工艺美术为主体的设计文化,是礼乐化的“物体系”。礼乐生活就是在“物体系”中展开,塑造了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审美特质。虽然礼乐文化中包含着等级制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对礼乐生活根本上的审美意义视而不见。礼乐生活是审美化的生活样式,并通过礼乐化的“物体系”呈现出来。它在社会空间再生产、器物设计理论、审美风格等方面具体塑造了古代中国工艺设计文化,并在当代社会依然潜在地发挥作用。
  2 礼乐文化的特质
  中国审美文化的特质就是礼乐文化,钱穆先生将其视为中国的特殊性,将“礼”看成中国文化之心。他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1]。牟宗三先生也将中国文化命曰:“礼乐型的文化系统,以与西方的宗教型的文化系统相区别”[2]。李泽厚认为中国美学的特征是以“非酒神”的“礼乐传统”为历史根基的,即“以‘礼乐传统’为历史根基,以‘浩然之气’和‘天人同构’为基本特点”[3]。归根到底,“礼乐文化”还是由古代中国人的“礼乐生活”决定的,是古代中国人“礼乐生活”经验的描述和总结。
  礼乐生活是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样式,“礼”和“仁”不可分离。“礼”不仅仅是从外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也从内在塑造人性,使人在礼的规范之内,经历一系列的自我转化,从而自我塑造成一个开放而坚定的君子人格。这种将“礼”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使“礼”就成为人们真诚情感的由衷而自然的表达方式,它是日常的、情境性的,能表达微妙、曲折和复杂的情感,所以“礼”是与感性存在密切相关的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礼”要求人们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去展示神圣的人性意义,去“知味”地活着,从而生活得更充分更自觉。也就是说在“礼”这条人人践行的道路上,让生命融入“礼”中,从而在完美的践行“礼”的同时将自己的生命切磋琢磨成优美的艺术品。所以不能将“礼乐”理解成僵硬、机械的准则,“礼乐生活”是雕刻人性的道路,是古代中国人文雅的生活样式,也是古代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内在的理路与章法。
  礼乐思想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至西周时期定型。礼乐元文化由表层的各种程式化的礼仪、礼器,内在的仁、孝、忠、信的道德系统以及政令法规,形成一个礼乐文化的结构。礼为内容、乐为方式,德为基础、和为境界。礼乐文化就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境,而工艺设计文化是诠释礼乐思想的重要媒介。礼乐文化中的表演性、象征性、程式化、标准化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工艺美术的特质。它将食衣住行、社会交往、婚丧嫁娶、生产劳作等社会经验进行了有意义的呈现。总之,礼乐思想作为传统工艺审美文化的内核,通过“物体系”呈现并构建了礼乐生活的“人伦物序”。礼乐文化通过“物体系”形塑社会。它从社会生活空间、行为系统、审美风格等方面形塑了古代中国审美特质。
  3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   礼乐思想为基础的工艺美学形成了礼乐化的工艺美术“物体系”。审美文化体系由思想观念、文化产品和行为方式组成。思想观念属于精神层面,另外两者属于物质层面。思想观念对文化产品、行为系统起到影响和指导作用。“物体系”是指器物的组合。如生产器具、生活器具、娱乐器具、仪式祭祀器具,以及服饰、场所等方面结合起来的器具系统。在重要的仪式场合,都需要一定的器具来构成“场域”,起到聚集天、地、神、人的作用。比如祭祀用“玉”的沟通,“物”起到了参与作用。
  ①礼乐空间再生产。在社会生活空间设计上,古代建筑工艺文化将空间结构、审美装饰与身份建构系统化为一个整体。名山大川等自然地理场域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特点。名山大川往往被人注入礼乐文化的意涵,例如古代的“封禅”传统、儒家文化与寺庙建筑常常结合在一起。在中国民居中常常将礼乐教化的内容融入设计之中,如北方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礼制文化的产物。在四合院的空间秩序里暗含了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空间布局。民居建筑布满了装饰,这些装饰往往都和礼乐教化有关系。无论是历史传说,还是梅兰竹菊,吉祥图案都与礼乐文化的美好情感有关系。在传统乡土社会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宗祠。宗祠的建筑空间设计积淀了深厚的礼乐文化,这里供奉着宗族祖先。“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宗祠将天然的伦理关系神圣化,春夏秋冬敬祖祭祀、婚丧嫁娶的人生大事安排都在宗祠里进行,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②“藏礼于器”古代工艺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设计“事理”,器物在塑造身份,形成特定品格有重要作用,通过“礼节乐和”人们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生活”。古代的君子佩玉传统,不仅仅是因为美观,还因为佩玉可以规范行为。古人有佩玉传统,玉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礼器,还作为吉祥的饰品佩戴在身上以养德,使行步、进退周旋与玉声相合,用佩玉声来规训身体,使举止皆合礼乐。“佩玉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還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4]。除以玉来协调身体,规范外在的仪容外,古人还有以玉比德来修养人内在的德行的思想。在这种比拟中,“尽量使得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通过理知的确定认识,来创造出它们在感情上的对应的关系”。以玉的自然性的质地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廉而不刿、垂之如队等来作为仁、知、义、礼等道德性的对比。
  “物无不怀仁”,“物体系”是传播礼乐文化的物质媒介,具有“由外向内”的传播方式。器物是引发“兴”的触媒,通过“以乐化人”,从物质媒介和生活习得上传播、培育人们的礼乐生活方式。器物的隐喻及其技术对身体具有教化作用,君子风雅的气度是和所穿的衣服、所佩戴的装饰物分不开的。比如君子佩玉与身体的行动节奏、动作的幅度等有关系,最终形成君子容止。
  ③错彩镂金与出水芙蓉。礼乐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工艺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精神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风貌。以礼乐思想为内核的工艺美学也经历了“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两种美学风格在不同历史阶段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报本反始、玄酒太羹与尚文尽饰的礼乐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尚简素朴与繁饰尽美的精神追求,又加上经济、技术与装饰的发展又不时突破简朴的束缚,走上繁缛的局面。以礼乐思想为内核工艺审美文化经历了工艺美学的质朴、商代的繁缛、西周的理性简朴、东周的新巧惊奇、秦汉的壮美雄奇、魏晋南北朝的清新玄疏、唐代的满大华美、宋代的淡泊雅致、元明清的繁富绚烂的审美历程。可见,工艺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面貌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与艺术发展主要受道释思想影响不同,工艺美学主要受不同时代礼乐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发展的影响。
  礼乐思想影响下的工艺审美文化系统。根据社会系统的划分,礼乐文化由宫廷礼制文化、士人礼乐文化、民间礼俗文化构成。在思想内核上,宫廷礼制文化和民间礼俗文化天然地具有纳祥祈福的世俗要求,故多包含治人的内容。而士人的礼乐文化则继承了先秦礼乐文化的内核部分,包含有儒家文化人格修养,“克己复礼”“内圣外王”的道德追求。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工艺审美表现,因不同群体的追求目标的不同也造成了对礼乐文化系统不同层面的选择与认同。士人文化对修身养性和精神超越的追求,宫廷贵族文化对权势富贵和氏族永续的渴慕,民间文化对阖家平安和来世幸福的期盼,都外化在文化产品和行为规范上。具体而言,错彩镂金是宫廷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文化的表现。比较而言,宫廷贵族更加富丽工巧,在形式上追求“大”和“繁”,审美感受上庄严辉煌。民间则偏重喜庆粗糙,在形式上模仿宫廷贵族风格,但一些民间工艺品由于俭朴的材质和工艺,反而呈现出朴拙的自然风格,形成“清水芙蓉”之风。宫廷礼制文化、士人礼乐文化、民间礼俗文化三者之间也是一个动态的构成。在表层架构上,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影响也时时存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济文化的发展,每次都会带来享乐主义的追求,表现在工艺就会出现繁缛精巧的风格追求。
  4 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当代价值
  礼乐空间的再生产,对于当下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都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当下,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之地正经受着激烈的冲击。传统礼乐文化空间如何保持,如何剔除其中的封建等级因素,换成了和谐有序,平等有爱的现代精神空间,是当下乡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归根到底,乡村是村民居住者的乡村,其精神安顿了,能促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乡村建设。
  器物对于人的形塑作用,在当代文化观念中尤其需要注重。考察传统“物体系”就会发现物与伦理道德不可分割。古代礼乐文化中“物体系”几乎是围绕着人的德性养成设计,这对于当代设计伦理来说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特别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理性消费仍然不失为合理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从审美风格而言,从传统工艺设计文化体系来看,存在三种形态,即宫廷礼制审美文化、民间礼俗审美文化和文人礼乐审美文化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勾连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礼乐生活并积淀下来成为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文化的元审美精神。传统工艺设计文化孕育了传统中国工匠精神以及“工巧”传统,包含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等生命意识,这仍是我们当代需要的精神财富。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下,传统工艺设计文化体系,不仅对探讨中国人心灵世界的结构,理解传统中国礼乐文化的特质有重要意义,还对传统工艺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化,重构美好社会的“人伦物序”有积极的学术价值。
  5 结论
  剔除掉礼乐文化中的封建等级制因素,它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精神、中和美学、生态意识都是我们当今需要的文化遗产。通过工艺设计文化教育培养人们惜物爱物和有兴味的生活方式仍然具有意义。传统工艺设计文化不仅诠释着“君子”修养与行为规范,尤其在平民文化的日常生活中还发挥着积极影响,在小传统的构成与传承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也因此凸显了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工艺设计文化研究实是复兴中华民族、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美〕邓尔麟著,蓝桦译.钱穆与七桥房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牟宗三.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李泽厚著.华夏美学·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清〕孙希旦.礼记集解·玉藻[M].北京:中华书局,1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9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