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企业生产管理角度看,若不对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换言之,只有通过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本文即通过对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提出对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改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31-02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消费市场的需求呈现疲态,商品订单数量呈现快速减少的态势。加上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我国企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若无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则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必须对自身生产管理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自身生存空间。事实已经证明,落后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被市场淘汰,因此,进行企业生产管理改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适应快速变化更新的竞争环境。本文即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只有具备合理的组织架构才能保证生产管理的有效和科学。但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环节较为复杂,不仅要做好产品调研、设计,还要做好原料的采购和最后的产品流通。对于这一系列环节,必须做到组织结构的明确清晰,且都有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每一环节都不出现问题。此外,每个部门内部都要做好分工,权责明确,保证任务完成的高效性。但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权责不明确,结构臃肿,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比如某机械企业,部门划分不清,将采购部门归入生产部门,从而导致物料供应跟不上,从而影响了生产的流畅性,最终影响了出货。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组织架构需要做到部门权责明确,结构清晰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二)大规模生产导致无法按时按质发货
部分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规模巨大,不考虑实际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供大于求,库存积压,最终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此外,由于规模过大,导致生产无法保证质量,或者无法按时发货,最终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
(三)采购管理流程不完善
生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采购管理。许多企业在采购管理的流程上设置并不完善,比如当企业开发部门进行了某一新物料的研发,对于这一物料的检验规范、图纸等都缺乏了相应的品控师的参与,对于物料研发中使用的材料的供应商的价格等的核对,也缺乏采购师的参与。部分企业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会通过品控部门对其进行审核,但这种审核本质上缺乏作用,其最终还是先将产品提交,再将供应商资料提交。
(四)客户订单评审不合理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客户订单评审制度,更多地是通过经验来粗略估计。通过生产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对产品订单数量和时间、质量等进行估计。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或许看不出区别,但对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来说,这种方式是落后的,尤其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多,要求的不断增加,这种方式的弊端体现无疑。
比如部分企业由于未对产品生产时间进行规范,从而导致不能准确掌握生产速度,从而延缓了产品更新迭代的效率。此外,由于缺乏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导致产品生产时间也增加,继而也会对发货时间进行延误。
(五)生产线管理落后
对于大部分制造企業来说,其生产的产品并非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程序来进行产品加工和包装。目前虽然很多制造企业有统一的流水线运作,但还是缺乏合理的生产线布局,从而导致生产效率还是不高。此外,由于缺乏对生产人员的统一监管,因此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企业的运作。
(六)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企业将产品制造完至流通前,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制造企业缺乏质量控制的手段,从而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的产生。现实中因为质量问题被曝光而导致企业受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七)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机制
无论是对于制造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来说,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无法预见的,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有应急预案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许多企业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从而对原来的生产计划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对企业产生毁灭性打击。
二、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改善
(一)改善生产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发展的瓶颈与困难时,尤其是对那些处在生产转型阶段的制造型企业来说,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便是对生产管理的具体结构进行改善升级,将企业中生产部门的管理结构尽可能的优化升级,做到精简高效。为了实现这一优化升级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职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着重对各部门的职能做出更为明确的划分,避免部门之间的功能重叠,去除原本部门分工中出现的职能类似的部门,并且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实现生产管理结构整体的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之上,还应推进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通过将生产的过程精细化,优化人力与物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整条生产线路的布置更加合理。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也有利于企业挑选合适的人才加以培养,在调整结构与培养人才的同时实现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推进企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