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生态管理: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产业生态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本文指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在于产业生态管理;论述了产业生态管理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提出了工业园区实现产业生态管理的途径是构建生态产业链结构。
  [关键词]产业 工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园区生产模式是“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废弃物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对生态环境管理不当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只强调末端环境管理而忽视产业系统功能和全程性生态管理。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生态管理,解决工业园区生态与产业失调问题,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
  
  一、产业生态管理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1.产业生态管理的涵义
  传统的末端治理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所带来的结果只是污染物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的转移,并没有真正地消除污染,而且也无法解决复杂的、系统的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促进了环境污染管理向工艺流程管理过渡,通过对污染物最小排放的环境管理减轻环境的源头压力。但是清洁生产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而不考虑不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连接,因此它只能解决局部问题。作为对清洁生产的一种升华和补充,产业生态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
  产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管理就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产业生态管理是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生产全过程,研究生产中的资源、产品及废物的代谢规律和耦合调控方法,探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正面影响的管理手段[3]。
  产业生态管理的焦点从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耦合;物质代谢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生态演替过程的健康程度;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调节功能的强弱和活力,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生态学原理去探讨产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协调产业内部、经济与环境、局部与整体建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上复杂的耦合关系,促进物质、质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
  
  2.范式的转变
  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管理的新范式是将产业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其中一个体系要素产生的“废”产物被当作另一个体系要素的“营养物”,各体系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利用彼此的副产物作为原料,而并非是不断吸收未被动用过的材料和抛弃废物,从而做到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同和谐。
  产业生态管理新范式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一是从传统的线性生产管理模式向非线性管理模式(又称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即管理范式的转变;二是强调工业园区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发展。要求工业园区产业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谋求工业园区产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三是生态效率和效用的创新。以生态和产业上最合理的方式利用工业园区资源以及设计生态和产业上更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1)对工业园区生产过程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管治管理为预防管理。目前对工业园区生产过程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管理是管治管理。所谓管治管理是通过制定各种强制性的指标、文件和政策,以规定工业园区生产过程副产品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和规格,最终达到有利于与自然环境协调、稳定的管理方式。传统的末端治理就是典型的管治管理。
  预防管理模式则是针对工业园区生产过程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生产资源,通过科学规划生产流程,深度利用生产资源、技术提升生产工艺,力求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能够不断重复使用(可以被不同的生产流程或在不同生产阶段重复利用)。它一方面使副产品和废弃物不退出工业生产系统,由此减少环境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等剩余物质;另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更少地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资源的有限循环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双重目的。
  (2)变单一、封闭式的传统产业管理为在产业共生基础上的生态系统管理。目前工业园区产业基本上是单一化的,而且与外界是相独立的。这种单一化的产业格局承担不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性作用,更谈不上与区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同发展。
  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各个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而组成一张食物网。自然生态系统依靠这种食物链、食物网,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系统的稳定。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代谢功能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通过“食物链网”紧密相连,彼此间的物质传输仅需少量能量。如果从能流、物流的流量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能流、物流直接从生产者到分解者进行循环,而仅有少量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进行循环。分解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园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由于在产业系统中分解者缺位,因比,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联系而组成一张工业食物网,也就不能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建立一种高效的工业园区生态产业系统就要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生态设计与建设。具体地讲,在工业园区产业系统个体间建立高效和谐的产业物流“供给网”,进行物流的“闭路再循环”。
  因此,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系统管理就是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从工业园区生态背景、产业现状和生产技术基础出发,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纵向闭合、横向耦合、协同共生的相互关系,依据关键种和食物链“加环”、“解链”、“加工环”等原理,建立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良性循环且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生态产业链结构(网),从而实现工业园区物质资源循环利用,从根本上改善工业园区生态环境。
  
  二、工业园区实现产业生态管理的途径---构建生态产业链结构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实现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管理新范式的基本途径是构建生态产业链结构。所谓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结构是指按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通过对产业链横向纵向的系统优化耦合而形成的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同,具有和谐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网状型、进化型产业复合结构。
  构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主导产业链(基本价值链)为核心,依据工业“食物网”供给关系,向下纵向延伸和横向环向拓展。向下纵向延伸就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横向环向拓展就是将向下纵向延伸的生态产业链排放出来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再度深度加工,至此形成纵横交错的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结构(网),即网状耦合结构。
  
  1.纵向主导产业链构建
  纵向主导产业链构建是以工业园区中“关键种企业”为核心,向下纵向延伸而形成的一种链状耦合结构,也称一维结构链,是纵向产业的直接耦合。通过生产和技术等手段,在工业园区内,进行产业的纵向系统耦合,把自然生态系统中天然存在的食物链转变为以人工为主的纵向投入产出链。
  
  2.构建网状耦合结构
  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演化成为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一样,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系统在其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会使工业园区各种链状结构进一步相互联系,从而又形成新内容的链状结构,最终使整个链状结构按因果关系耦合成错综复杂的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网状结构,使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系统各部分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种网状耦合结构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多条链式结构横向耦合。在实际工作中,在确定好链状产业链耦合结构后,根据食物链的“加环”设计(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食物链的“解链”设计、“加工环”和“补链”设计等原理,使各种副产品、各种次级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总之,从影响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管理这一基础入手,构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链状耦合结构到链与链之间横向耦合成的网状结构,最后由链与网、网与网之间相互作用耦合成为具有一定时空特性的多维立体复杂网状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结构,这不仅能达到区内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三赢”理想状态,同时也为今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而创建与区外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系统给出一个科学有效的平台。因此,产业生态管理将成为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参考文献:
  [1]王如松杨建新: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5)
  [2]潘祥武张德贤王琪:生态管理:传统项目管理应对挑战的新选择[J].管理现代化,2002,(5)
  [3]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