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稳增长需要“新基建”助力加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基建被赋予对冲疫情影响的厚望,本文首先对新基建的内涵进行阐释,从短期刺激与长期供给、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投资领域、投资主体四个方面分析新旧基建的区别,突出新基建是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的现实需要,并统筹地看待新旧基建的关系,稳增长的重担仍将落在新基建中的补短板领域以及传统基建的肩上,然后从安徽实际出发,分析安徽新基建的着力点。
  关键词:新基建;稳投资;稳增长;安徽
  2020年,稳投资仍是我国稳增长的关键,特别要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但不能重复2008年过度依赖传统基建的老路,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基建的内涵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20年开年的国常会再次提及。但至今尚无官方的定义,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提出的七大领域受到共识。总的来说,新基建以科技创新为底色,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另一类是以特高压、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为代表,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
  二、新基建是稳投资、稳增长的现实需要
  新基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产物,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发挥疫期促进经济回升和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
  短期看,新基建投资将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将直接受到需求刺激,从而对冲2020年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旧动能转化,为经济中长期增长培育新动能。既能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又能有效避免经济再次陷入债务泥潭,外部性效应明显优于旧基建的投资范畴,拉动经济的效果更具长期性。
  (二)契合我国经济结构升级方向
  加速新基建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涉及领域广、产业多、市场需求大
  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投资领域更广、体量更大。每一个领域背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新兴产业和消费市场,投资潜力巨大。以5G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5G商用带来的消费规模将累计超过8.3万亿元。
  (四)投资主体和融资模式多元化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为主导,资金来源也都是政府财政资金、专项债、地方债等,而“新基建”更多的是市场驱动和民间资本,或者说,是市场和政府合力的结果。“新基建”的科技化程度较高,意味着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会比较高,民间资本对新基建有着强烈的参与愿望,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新基建与旧基建“双擎发力”
  旧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舞台上的“领舞者”。事关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市政设施、社会民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的“老基建”项目投资项目数量多、投资规模大,仍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单纯的信息化数字基础设施占基建总投资的比重难以大幅提高,短期能够马上进入实施阶段的新基建项目更为不足。新基建与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并不矛盾。“新基建”能够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跟上并满足智能时代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交叉交融,齐头并进,无疑会全面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因此,要统筹好新型与传统基础设施发展的关系,各地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存在差异,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新旧基建的融合。
  四、安徽省加快推进新基建的着力点
  (一)推进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效能提升
  安徽省“铁公基”等传统基建投资仍有较大需求,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建设等与江浙沪差距显著,铁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仅是上海的41.8%、25%,基建投资将在较长时间内发挥“稳定器”作用。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牵引作用,大力推进以交通网络化、能源清洁化、水利现代化、信息便捷化为目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水利、等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传统基建改造提升。
  (二)筑牢智能制造信息化数字化基础
  2019年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制造业高端化不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处于向中高端升级的关键性时期,要聚焦新基建,助力实现制造业的顺利升级和发展。加快5G基站、江淮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集成电路、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语音等新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着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三)强化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科技支撑
  特殊时期催生了“线上”新消费、新需求,当前亟需增加“新基建”供给来及时响应和适应新需求,补短板、强弱项。突出以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办公、娱乐直播等“在线新经济”为重点的新兴产业类项目投资。推动公共卫生防疫、应急管理能力、城市治理等领域投资,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支撑,积极打造在线服务平台。
  (四)注重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
  安徽省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很多产业发展的短板是技术短板。新基建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为充分激发其发展潜力,要加大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技术攻关力度,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应用。平滑产学研机制,协调技术研发向产业应用的成果转化,推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推动成熟度较高的相关技术,积极与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对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地,并带动相关新型产业的集聚与发展。
  (五)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当前,安徽省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新基建不能重复2008年推高政府债务的老路,必须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加快出台配套措施,对“新基建”给予有针对性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发挥信托、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作用,对冲投资回报期长的风险。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型,如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混合融资工具、基金筹募、公私合营模式、融资租赁模式等。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参与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
  参考文献:
  [1]邵宇,齐鲁骏.“新基建”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手抓[J].通信世界,2020(7).
  [2]趙爱玲.“新基建”成经济发展新风口[J].中国对外贸易,2020(4).
  [3]盛磊,杨白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与路径探索[J].改革,2020(4).
  [4]郭凯明,潘珊,颜色.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20(3).
  [5]张红.新基建 大市场[J].混凝土世界,2020(3).
  作者简介:吕朝凤(1990—),女,安徽淮南人,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投资金融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44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