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境监测中大气采样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靳松望 李晓霜

  【摘  要】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大气环境的监测力度呈现增长趋势。大气采样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大气环境污染状态越来越复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气采样技术,才能保障大气采样的全面性,为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论文主要对环境监测中大气采样技术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效果,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th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s 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Atmospheric sampl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new period, the stat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people's healt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chnology of atmospheric sampling, so as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atmospheric sampling and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monitoring result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atmospheric sampling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control work.
  【關键词】环境监测;大气采样技术;大气污染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tmospheric sampling technology; atmospheric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3-0162-02
  1 引言
  大气采样是空气环境监测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强化大气采样技术研究,能够为空气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空气污染情况日渐复杂,污染源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大气具有流动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状态变化较快,监测范围较为广泛,为大气采样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强化对大气采样技术的研究,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对大气环境实施全天候持续性的采样,并利用自动化技术,促进智能化采样技术的应用,确保大气采样的全面性,从而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2 采样误差影响因素
  在采样之前,工作人员要对采样误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较大的采样误差影响监测结果。
  2.1 采样仪器校准
  采样仪器是大气采样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保障采样仪器的精准性,才能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具体采样之前,要对采样仪器、流量计量装置等器材进行按时校准。当前阶段主要应用的采样仪器是24小时恒温连续大气采样器,其主要的装置包括流量测量和控制装置、实践测量和控制装置、采样泵等[1]。在具体的校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进行校准。
  2.2 气密性检查
  如果采样器出现漏气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采样误差。因此,在具体的采样之前,要对采样系统以及吸收管等实施全方位的气密性检查,避免出现漏气问题。具体操作流程是:把标准计量的吸收液添加到吸收管内,并和抽气瓶相连接,对两者的溶液体积进行严格控制,并将入口封住,直到气泡消失,将抽气瓶静置十分钟,如果液面保持稳定,就可以判定其气密性符合标准[2]。
  2.3 温度控制
  一般情况下,采样场地为室内,外界的温度对采样误差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外界的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吸收管内壁出现冷凝水,对吸收液造成污染,还有可能导致空气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出现溶解现象,降低吸收液的浓度,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对二氧化硫具有吸附作用,导致检测结果错误等[3]。因此,如果天气温度较高,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适当调节,打开空调,降低温差。   3 大气采样布点
  3.1 同心圆布点
  如果监测区域的污染源较多,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较大,且污染区域较为集中,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采样布点。在设备显示器上对被监测区域进行分析,设置中心点,并设置不同的半径,围绕中心点画各种同心圆。以中心点为起点,画出多条射线,射线和同心圆的相交位置,就可以设置采样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时,要注重风向,适当增加下风向的采样点数量。
  3.2 网格布点
  使用该种方式时,需要全面收集被监测区域的人口密度、污染源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以便设置更加规范化的网格布局和范围大小。其具体应用方式是,结合该区域的具体情况,按照合理的比例对监测区域实施均衡划分,形成一个个适当比例的小网格。采样人员可以把采样点设置在网络重点。一般情况下,网格布点法主要应用污染源种类丰富、污染物密度较为均衡的区域,而且能够对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体现。
  3.3 扇形布点
  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明确主风方向,然后在其背风方向设置4个左右的采样点。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污染源较为简单的区域进行监测,并对该区域重点污染源以及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分析。此外,还要注重在逆风方向设置相应的参考点。扇形布点法可靠性较高,而且经济实用。但是不宜于大规模推广使用,因为在应用中很难对风向进行精准控制。
  4 大气采样过程
  为了保障大气采样过程的规范性,在具体的采样之前,工作人员要熟悉基本的操作方法和采样器的工作原理,这样可以保障大气采样的标准性,防止操作失误对采样器造成损害等。在使用24小时恒温连续大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时,要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掌握,就是利用限流孔对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以便达到恒流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使限流孔上下两侧的压力差保持均衡,才能保障气流的恒定性。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如灰尘、水蒸气等,容易随着气流附着在限流孔壁上,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理,容易造成孔洞堵塞等问题,也会降低大气采样质量。因此,工作人员要定期更换新的限流孔。在更換之前,要利用皂膜流量计实施校准作业,确保其操作标准性,并在采样过程中对限流孔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对其进行及时校准,保障气流量的恒定性,提升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4.1 自动采样程序设置
  首先将环路设置为P2,然后按确定键进入采样时间设定界面,按照采样时间要求设定好采样时间间隔,设定完毕后进行保存,便于后续采样使用[4]。
  4.2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如果不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存和运输,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性质以及质量受到不良影响,致使大气监测结果失去准确性。因此,采样人员要强化对样品的科学保存和运输。尤其是利用溶液吸收法进行采样时,样品品质时效较短,如果长时间存放很容易出现质变问题,因此,一旦采集完成就要立刻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在高温天气,溶液挥发现象严重,在采样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溶液过少就要及时添加溶剂,维持溶剂的标准体积。大气中的部分物质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出现氧化和分解现象,特别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吸收液在受光照射后会转化为浅粉色液体,影响大气监测结果的准确性[5]。因此,在进行样品保存和运输时,要注重利用黑布袋放置吸收管,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光照,不要使其受到损害和污染。
  4.3 采样记录
  为了保障采样数据的完整性,能够为大气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数据依据,工作人员要强化对采样记录的重视,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保障对采样数据的真实全面体现,从而助力大气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可靠性[6]。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生态平衡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强化对大气环境监察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大气采样方法,保障大气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减少大气采样中的误差,确保采样人员规范性操作,最大程度上保障大气采样的规范性,从而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依据,保障监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仲敏,杨思伟.基于环境监测中大气采样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6):98-99.
  【2】蒋楠冰.浅谈环境监测中大气采样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120.
  【3】洪海玮.刍议室内空气采样和检测技术[J].科技展望,2016,26(10):162.
  【4】赵海波.浅释室内空气采样及检测技术[J].南方建筑,2006(11):60-61.
  【5】李朝晖,李仲伟.大气采样技术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2001(02):68-70.
  【6】朱根逸.空气采样技术评述[J].冶金安全,1982(03):36-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94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