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绿色繁荣”的路径探索:基于优势叠加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祖红
摘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位于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民族地区,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色产业已有一定发展基础,要实现该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生态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后来居上,实现绿色繁荣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15-01
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事实已经证明,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借鉴、模仿已有的成功经验,获得加速的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亚洲的“四小龙”、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东南沿海地区就是成功的范例。所谓“比较优势”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益,是一种状态优势。作为国际贸易学中重要概念的比较优势,现在被广泛用在各种竞争合作的比较当中。当把比较优势的研究从单纯的贸易领域延伸至经济区域整体时,比较优势就包括了区位比较优势、资源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和政策比较优势等等。首创“后发优势”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格申克龙认为:“后发优势”是后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益处和优势,主要表现为后发地区可以向先行者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林毅夫等人将后发优势总结为:由于先发国家和地区大量成功先例的存在,后发国家和地区可以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吸取发达地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对先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失败教训的吸取,后发地区对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具有可选择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走过的弯路,后发地区除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开发晚、后备资源比较充足等优势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投资成本低、收益高以及“干中学”、“看中学”的特殊优势。
一、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贫困人口比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全国、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全州二市六县都列入了1993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二、恩施州比较优势分析
1.恩施州最大的特点、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2.区位优势。西端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东端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武汉,北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相连,南通湖南张家界。恩施州与长江三峡、张家界两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形成中国旅游的“金三角”。
3.自然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以沉积矿床为主体,门类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种矿藏60多种,矿产地366处,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五分之一。
4.旅游资源优势。恩施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情”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巴楚文化、巴渝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交相辉映。
5.产业比较优势。
6.政策优势。
三、恩施州后发优势分析
1.引进资金后发优势。恩施州具有丰富的矿产、森林、药材等自然资源,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具有较高的资本预期收益,会吸引更多区域外资本进入,加之东部地区的工业正在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资本的进入必将成为今后的趋势。
2.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恩施州可以用较小成本去引进、利用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通过模仿、再创新,可以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劳动力后发优势。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和立足于“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将使大量农业人口从农村、农业中转移出来,使各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成本优势。
4.资源后发优势。恩施州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比较大。根据自身的特点,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新材料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可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无污染、高附加值产业。
四、发挥优势叠加效应,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虽属欠发达地区,但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只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就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繁荣”的目标。
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务之急就是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合理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有力推进特色资源开发的制度环境,将各种有利于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多重优势形成合力,推动恩施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是实现恩施州绿色繁荣的必然选择。
一,立足州情,树立“绿色繁荣”理念。“绿色繁荣”是恩施州情决定的必然选择,又是恩施州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和永续保障。
二,坚持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培育州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三,大力进行制度创新。为特色发展、绿色繁荣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8.
[2]刘思华.可持续经济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6.
[3]恩施州统计局.恩施州统计年鉴.2009(内部发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