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用评级中非财务指标引入的方法与影响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晓佩

  [摘要]未来信用经济要求增强评级模型的预测能力,非财务指标的科学引入成为必然要求。本文研究汇总了目前国内外非财务指标引入评级模型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测评法,并分析了非财务指标引入信用评级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加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健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关键词]信用评级 非财务指标 模型研究
  
  信用不但是金融机制的基石,也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基石。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准确地测量客户的实际违约概率成为必然要求。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基于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和评级人员对非财务指标的主观定性打分的评级方法。财务指标数据可从公开披露的年报中获取,它是对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一种直接的测度,非财务指标不仅在数据上收集困难,而且其中的一些定性变量不易测评,因此当前信用评级绝大多数偏重用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然而财务指标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一些非财务因素可能是导致违约的重要影响因素,遗漏这些变量势必会对评级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正是由于财务因素在信用评估分析中存在滞后性、灰色性和短期性等诸多弊端,财务指标只是从财务上对企业的履约能力进行评判,却不能对企业的还款意愿等非财务指标做出客观评价,因此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测度,二者缺一不可。本文首先着重研究目前非财务指标引入信用评级的方法:
  
  一、非财务指标引入的方法研究
  
  非财务指标作为企业活动的“软因素”,关于它的衡量存在许多难度,如信息分散、变化快、动态性强等。很多评级公司都是由调研人员直接对相关项目打分,然后加权汇总,这种定性分析的权数由人为设定,因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无法科学客观地衡量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故其量化工作一直都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外的相对客观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依据模糊数学原理,对评价对象及评价因素的优劣采用好坏等模糊集来表示,并运用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对考察的因素综合考察,对评价对象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是针对难以直接用准确的数字进行量化的评价问题提出来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先选定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模糊关系矩阵,其中因素集指的是选定的非财务指标,评价集是企业的多个信用等级,权重集代表各个因素在每个层次中的权重;然后根据模糊统计方法确定模糊算子,最后对评价结果做分析处理。此方法就是对原本仅具有模糊和非定量化特征的因素,经过某种数学处理,使其具有某种量化的表达形式,从而为决策提供可以进行比较和判别的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二)层次分析法
  确定权重的方法就是确定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对于评估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系数。指标权重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指标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目前常用的方法仍是根据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通过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企业整体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的要求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对因素问的相对重要性按一定的比例标度进行两两比较,由此构造出上层某因素的下层相关因素的判断矩阵,以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序列;最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而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重要性的总排序。
  层位分析法的理论摆脱了权重的束缚,寻找更切合实际的决策评价过程。层位分析法关键在于将评价指标集按优先排序,若高优先级的指标不合格时次级的指标可以不予衡量,若高优先级指标相同,则考量次级指标。我国学者刘建新等人曾经在研究中讨论层位评级法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其将财务指标设为第一位指标,非财务指标位于第二位指标。其主旨思想在于将非财务指标位于第二位考量指标,但其对于各指标排序理论依据并未做详细研究。
  
  (三)平衡计分测评法
  与其他创新的业绩评价体系相比,平衡计分测评法的影响较大,应用较广。平衡计分法用顾客、内部业务、学习和创新三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补充传统的评价指标。支持者认为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把企业战略转化为有效地联系战略内涵和激励业绩的工具。平衡计分测评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涉及企业表面现象和深层实质、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方面,并针对各个方面的目标,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平衡”之意为要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诸多方面。平衡记分测评法是个动态的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来调整。
  
  二、非财务因素指标引入信用评级的影响
  
  (一)非财务指标引入的意义
  1、能够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相对于财务指标而言是面向企业的发展,比如说注重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市场的开辟与保持,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和对关键顾客的保持力等,一旦这些指标顺利建立并得到良好的执行与保持,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好无限的后续竞争优势与发展空间。
  2、能够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涉及的范围广,立足于企业各部门的相关关系,强调企业整体利益,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财务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全面综合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更好地为企业利益相关方服务。
  3、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意味着评价高管人员当期业绩的依据不再仅仅依靠于是否给企业带来了当期的现金流入,而是从更多的角度来评价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以及为企业所做的贡献,从而可以达到避免企业高管人员出现短期行为的目的,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4、设立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励普通员工。非财务指标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员工的努力程度及其工作的完成程度,基层员工的薪酬不再只从利润等单一方面来考查,而且工作越努力的员工越可以取得较多的报酬,从而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非财务指标引入的不良影响
  在已经意识到了非财务指标对企业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它的不足:
  1、非财务指标大多不易计量、与当期财务业绩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非财务指标由于不使用或很少使用财务数字来对企业做出的评价,其量纲也可能不同,从而会出现使企业在综合使用各种非财务指标时不能统一计量的情况。另外,非财务指标与企业当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关系较为模糊,很难清楚地辨认出非财务指标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水平多大程度的变化,尤其是短期内企业的利润指标几乎不受非财务指标使用与否的影响。
  2、非财务指标的效果不易在短期内体现。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效果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一个反映,其设置问题也是高管人员对企业总体发展方向的掌握。正是由于非财务指标这方面的特点,导致了当期的设置结果只能在以后各期应验,不能为当期的财务战略服务。另外非指标的设置与选择是一个相当关键也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数量要适中,否则会加大“财务噪声”,误导决策;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否则很有可能因两两指标之间的矛盾,引起部门间的冲突。
  3、非财务指标在搜集时存在误差。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对于研究非财务指标的学者来说,非财务指标数据的搜集大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企业来说,由于问卷调查技术本身的信度与有效性的问题,以及问卷的设计并不能做到全面、合理,从而导致了问卷调查的结果不一定是对现状的最佳反映。
  综上,我们应该看到非财务指标引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趋利避害,进一步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量化研究,更客观科学地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信用评级模型,从而促进信用经济的建立。
  
  作者简介,梁晓佩(1986-),女,汉族,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投资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7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