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引入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活跃。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一个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上课开始就运用有启发性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新课引入  方法
  一、设置悬念的引入方法
  在学习当中,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有分析问题,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从中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得到解决问题后的快乐,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能引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往往要新颖,并且能一次就抓住学生们的求知欲。根据学生们的求知欲来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比只有老师自己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的效率要高。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老師对学生说:一个富人告诉一个穷人,如果他愿意在一个月(30天)内,每天都给这个穷人800块,不用他还;但是呢,在这个月以内,穷人必须每天都给富人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3分钱……以此类推,想一想富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好心还是他别有用心?这个问题一出,就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如此诱惑的条件里到底有没有陷阱?所以只有算出“收支”的对比,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支”就是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那么怎样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和呢?这就需要去探索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以及公式。这个简单的问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而且自然地引出了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和公式的学习,起到了自然引入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的引入方法
  数学中存在着很多的抽象问题,学生很多时候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有的学生想象能力差,这个抽象问题可能就无法得到解决。所以老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抽象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并且从学生所熟悉的、生动的事实当中出发创造合适的情景引入主体,就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学生们更好理解。比如关于“充分条件”这个章节时,教师命题“我是四川人,我是中国人”来引出命题的条件以及结论,并且通过判断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来引出充分条件这个概念。这样的问题结合着实际,说明数学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就存在于生活当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三、悬念的导入方法
  悬念,是指对那些有着悬念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现象的关切。教育家赞可夫说:无论你花费多少的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伊始的工作安排都不能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那么这些解释依旧会落空。制造悬念的目的大概有以下两点:第一是激发人们的兴趣;第二是启动人们大脑的思维。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好悬念来激起人的好奇,来催促人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疑问、矛盾的心理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学生的灵感,即使这个灵感很微小,这样引导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在数学新课中所使用的材料与教材的类比点越少,越精细,就能够留下疑点,使得学生们的好奇心加重。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够使学生耳目一新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只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从始至终都扣人心弦,收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结束语
  新课的引入就像作家写文章时拟的大纲,有了基本的创作方向,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在课堂上的引入讲究的是要像磁铁一样牢牢的吸住学生,并且“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因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对整个学习产生好奇,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就会跟着老师的讲课而发散,更牢固的记住知识,这样后面的课堂教学也就会更加顺利。新课的引入应该针对实际的教学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教学的内容建立在所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在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之外;并且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接受知识的能力、等等。并且能够更有效地组织新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新课的引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合理的新课引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教学质量更加优秀,学生们摄入的知识量也会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桌友. 高中数学新课引入教学中的几种常用方法[A]. 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2] 刘小林.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引入方法[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3):90-91.
  [3] 雷锡金. 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30):55-56.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7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