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经济时代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会计假设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海英
【摘要】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价值链会计被广泛加以研究,而会计假设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的基础,自然应当适应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变革。本文拟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四大假设进行探讨。
21世纪,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逐步处于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企业竞争范围从单一企业扩大到价值链,企业管理的范围超过了自身的资源,延伸到了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竞争的内容也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行的会计模式,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将价值链与价值链管理理论落实到会计管理活动中,实现价值链与会计的融合。
会计假设或称会计假定,是指会计人员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出的一些合乎推论的收集、加工处理会计信息所依据的基础观念,其对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数据的取舍起决定作用。会计假设描述了会计运行必须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环境,它的确定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的会计假设因其与财务报表的目标一致而得到普遍接受,但是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异;如果说传统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企业利润最大化,那么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所以,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和信息理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假设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兴的价值链会计。因此本文着重探讨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价值链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开放性
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假设的基石。会计主体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规定了会计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会计管理的内容与边界。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虽然并不必然与企业法律主体相一致,但仍然局限于某一企业内部或企业的联合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和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动态联盟,众多企业相互联合形成一个合作组织,形成虚拟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完成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公司的出现,更突破了联合公司间空间和时间的间隔,而且分合迅速,联合、协作方式多样,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所强调的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盟体的新情况。而基于价值链管理理念的价值链会计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为价值链会计管理的视角向外拓展到企业外部的价值链联盟,所以价值链联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会计主体,否则,就无法从价值链联盟这一更广的范畴来进行会计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将管理视角向外拓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企业进行管理,以实现本企业的价值增值最大化,所以核心企业应是主要的会计主体。这样,价值链会计模式下的会计主体是一种层次性的主体:第一个层次是核心企业,第二个层次是价值链联盟。价值链联盟是指各个相互依存的企业通过供、产、销方式形成的一个利益关系体,包括供应商、核心企业、服务商与顾客,同时也应包括竞争者,因为通过对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分析,能够促使核心企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与对策。价值链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是价值链联盟系统内的价值链,用以反映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情况。管理当局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决策,以达到价值链之间的协调一致,使企业整体价值增值达到最大化。需要说明的是,进行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而是为了使企业整体价值增值最大化,因为局部最优并不一定能导致整体最优,有时候往往会牺牲某些环节的利益。
这种会计主体是开放性的,它突破了传统会计以单个组织作为会计主体的狭隘性与局限性,只要是价值链能触及到的地方都被纳入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范围,这适应了当前开放性的经济环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具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二、“虚拟公司”严重冲击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假定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被清理,不会停业。这是一种理想的假设状态。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消耗、售卖。
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虚拟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将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最直接的挑战。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性联盟体,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有可能立即解散,使得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费用与收入的按期配比变得不能切合实际。这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使企业对主体自身以及外部关联企业持续经营状态的估计和假定都面临考验。此外,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来自许多动荡不定因素的挑战。因此,基于信息环境下价值链会计所描述的主体是持续经营和非持续经营并存的情况。由于价值链会计主体是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现实主体,也可能是虚拟主体,它们的经营可能在缺乏反证的情况下是相对持续的,也可能是短期的,甚至就某个企业集团本身而言,它可能发生企业整体持续经营而某个分部关闭、解散的现象。所以,价值链会计应采用持续经营和非持续经营并存的假设。
三、会计分期更强调实时控制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相等的期间,按期编报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传统的财务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这种会计分期在新经济时代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决策的需要。
当今时代,产业竞争空前激烈,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并提高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全面、实时的价值信息系统,始终使管理决策和控制活动建立在实时、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而且,价值链联盟会计实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价值链上的各方需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因此,价值链会计要以实时评价、实时控制为核心,沿着事前预算管理、事中实时控制和事后考评管理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确立会计实时控制观,再造会计流程,动态、及时、多样地披露价值信息。
四、计量手段的多元化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交易必须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它解决的是计量工具问题。会计具有的量化特征对计量工具的选择具有严格要求。现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一直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这或许是历史的选择。但是,这一计量单位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方面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隐含着币值稳定假设,但在现实生活中,币值稳定假设是不成立的;另一方面是传统会计只确认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而对于量化程度不高的其它经济事项则置之不理。
货币计量假设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产出信息所遵循的尺度约定,价值链会计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使得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受到更大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无形资产对利润的贡献很可能将会超过有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将会逐渐加大;然而,货币计量是基于一定的交易价格而发挥作用的,企业中还存在大量不能量化揭示的事项,如企业内部自创的专有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企业的经营战略、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度、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经营理念为员工和社会的认可程度、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及经营技能的高低等这些能够反映企业价值的指标,因为并未或不能对外进行交易而缺乏较为客观和公允的评价价值,使这部分未来对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计价一直非常模糊甚至忽略不计。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上交易也日渐频繁,为了方便结算,电子货币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地推广、使用,无纸化趋势将成为货币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这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迈向信息化的过程中,网络将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快捷的信息传递使商品的价格、汇率、利率的变动更为剧烈,而经济危机会使多个国家的货币在一夜之间大幅贬值,货币计量假设中要求币值稳定的前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前后各期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也大打折扣。所以,为保证价值指标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价值链会计中的计量单位应以货币计量为主,非货币计量为辅,在现行会计报告之外再增加一些价值信息尤其是有关人力价值、知识资本、信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迁,现行的会计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冲破传统会计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会计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我国产生了一种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即价值链会计。网络经济时代,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会计理论的四大假设理论。本文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对会计假设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是在借鉴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管理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其一,价值链会计模式下的会计主体是一种层次性的主体:第一个层次是核心企业;第二个层次是价值链联盟。这种开放性的会计主体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其二,“虚拟公司”的兴起与发展严重冲击了“持续经营假设”,价值链会计理论下,企业可以采用持续经营和非持续经营并存的假设。其三,会计分期更强调实时控制,价值链会计所提供的及时性信息保证了企业对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并及时做出相应决策,以保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从而确保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最后,是对货币计量手段的创新。为了实现价值链会计对价值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和控制,价值链会计必须能够采用一切有利于实现其目标的计量属性,即货币计量属性与非货币计量属性并用的方法,将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收益合理分配到有关的价值活动之中,以评价价值活动的业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5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