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金流信息的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涛 孙 哲
企业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它关系到企业的安全运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传统企业偿债能力衡量方法下,既可以从静态角度,根据资产负债表资料,通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的总体负债规模,及资产变现能力对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也可以从动态角度,根据利润表资料,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对债务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但传统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根据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产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得出,掺杂有大量应计、待摊、预付等职业判断,因而影响了指标分析和使用效果。在当今经济高速运行机制下,仅依靠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建立的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资金周转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往往把部分业绩良好的企业推向破产边缘。在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中加入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尤为重要。
一、基于现金流信息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最终要依靠企业的现金资源偿还债务。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它排除了权责发生制及会计估计等人为因素对报表数据的影响,因此运用现金流量表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能体现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基于现金流信息建立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更能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取的现金流量对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影响。笔者认为,基于现金流信息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比率、现金利息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四个重要指标。
(一)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在任何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现金流信息设计的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也不例外。本文继续使用该指标以体现企业的债务水平和财务杠杆利用程度。
(二)现金负债比率从众多企业实践看,债务偿还依赖于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产出能力,应将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对债务的支撑因素。基于此原因产生了现金负债比率,该指标是企业3年平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期末负债总额的比率。
上式中,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差额,其数值取于现金流量表。由于现金负债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而年经营现金流量基于收付实现制而易受非正常因素干扰,因此上式取其3年平均值来消除债务资金产生的现金滞后效应影响;期末负债总额数据取值于资产负债表。一般而言,该指标越大,说明现金收益对企业长期债务的保障能力越强,但不同行业区别较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分析。
(三)现金利息比率虽然利润是偿债资金的源泉,但企业的本金和利息是以现金而非利润支付。传统指标体系中已获利息倍数反映的是企业收益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然而由于现代企业应收项目大量存在,而利息作为一种短期内必须用现金支付的费用,仅有利润保障远远不够。在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仅应包括已实现的利润和利息支出,还应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补偿,因而本文以现金利息比率替代已获利息倍数比率。现金利息比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当期利息支出的比值。
经营现金净流量指当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支出是当年应付利息总量,两种数据取值于现金流量表。现金利息比率指标反映了当期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收益是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倍数。该指标充分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获取现金利润的能力对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即企业现金偿付的底线是否有保障。
(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从现金流动角度反映企业当期短期负债的偿付能力。
经营现金净流量指当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指企业年末流动负债合计。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再次修正。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越多,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二、基于现金流信息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效用
为正确认识基于现金流信息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效用,笔者拟将企业传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效用和基于现金流信息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效用一同进行分析。由于无法用过去的指标预测未来,也不宜用现在的指标检验过去,因此对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优劣评价较困难。在此笔者通过两种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下偿债能力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变化的影响来检验偿债能力指标效用。
(一)样本选取及分析方法首先,本文选择1998年至2004年年报数据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 SYS-TEM2.2系统)共686个,不包括在此期间新上市及退市的上市公司,及适用特殊评价指标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对数据处理中原始数据不全的个别公司数据通过构稽关系计算得出。其次,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构造综合评价时所采用的权数是从数学变化中伴随生成而非人为确定,具有客观性。因子分析通过研究多个指标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公因子,将每个指标变量表示成公因子的线性组合,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问的相关关系。每个公因子都将原变量所表示的信息重新整合,代表某种特定的评价意义,反映企业某种特定的能力信息,而意义相近的指标代表相同信息的部分,其权重也会在处理中整合,去掉重叠部分避免了重复加权的可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来源于CSMAR SYSTEM2.2,指标数据计算处理采用EXCLE2000,数据库采用ACCESS2000软件,数据标准化、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
(二)两种偿债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效用对比分析将因子分析中各公因子的取值以其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可分别得出两类指标体系下的样本公司偿债能力评价得分表。可以通过对两类得分表分别与以后年度盈利能力的评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来证实新建评价体系对企业偿债能力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见表1、表2。通过表1和表2作对比,可以看出企业偿债能力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
从上述数据计算得出,表1中偿债能力得分与下一年度盈利能力的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46[(0.132+0.048-0.004+0.004+0.041+0.057)÷6],而表2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7[(0.246+0.079+0.160+0.200+0.211+0.124)÷6],各年均高出传统指标体系一个数量级。两套指标体系中偿债能力得分与其后2~6年的盈利指标得分的相关性也呈现出相同趋势。显然,新指标体系中偿债能力指标的评价能力对未来盈利能力的相关性更强。在上述对比中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值得关注,即相对于1年期的预测,新建指标体系中偿债能力评价得分对于盈利能力评价得分的预测性优势在较长期间内更加明显,3年平均相关系数为原有体系的13倍以上。由此可得出,基于现金流信息的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更具有时效性。
(编辑 庞群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8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