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琴 李文耀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实证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以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指标为线索,对近年来有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质量 实证研究
  
  一、引言
  从1992年的“深圳原野事件”开始,琼民源事件、红光实业事件、东方锅炉事件、郑百文事件、银广夏事件、科龙事件等一系列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上市公司危机事件令人震惊,也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随着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的曝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因而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破坏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妨碍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实证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国外学者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早,有关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而国内学者受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大量实证研究开始于2000年以后。近年来,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已发展成为我国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献。国内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在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测度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将以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指标为线索,对近年来有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并期望对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助益。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综述
  ( 一 )以是否违规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这类研究认为发生违规行为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而未发生违规行为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高。研究思路一般是:首先确定违规公司,然后按照行业、规模、年度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为每一家违规公司选择一家未违规的配对公司,最后对比分析违规公司与未违规公司的某些特征,以期发现影响上市公司违规的因素。刘立国和杜莹(2003)以1994年至2002年6月因财务报告舞弊(指在上市申报材料、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告书的财务报告以及上市后披露的年报、中报中存在严重的虚增或虚减资产或利润行为)而被证监会处罚的25家上市公司和25家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考查了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之负相关,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的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蔡志岳和吴世农(2007)以2001年至2005年间因为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定期报告、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等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公开谴责、公开批评或公开处罚的195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95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董事会特征是否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越规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约束公司行为,但是它们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张翼和马光(2005)以1993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的违犯证券法的160家上市公司和与其匹配的160家无丑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公司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相关;没有发现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监事会的规模等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有关的证据。此外,他们还发现,一个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与当地的信用和法制发展水平相关。一个地区的信用水平越高,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一个地区检察院立案的经济案件数越高,当地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公司丑闻。而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件的数量和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之间有非线性的关系。随着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数量的增加,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升高;但是当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件数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下降。以上研究资料显示,一些公司治理因素以及环境与制度因素会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法制环境是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 二 )以盈余管理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Healy 和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由于盈余管理行为歪曲了公司的真实业绩,因而盈余管理水平高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如何测度盈余管理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总体来说,国外学者常用的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三种:总体应计利润法、具体项目法和盈余分布检测法。我国学者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除使用上述三种方法外,还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指标测度盈余管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重要方面进行归纳。(1)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会计盈余数据是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一个重要参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经济人,为了实现公司上市、再筹资、避免特别处理甚至退市的目的,必然会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迎合监管者的要求,以牟取私人利益。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中,迎合政府监管的动机占主导地位。蒋义宏和魏刚(2001)提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三大假设:“扭亏为盈假设’、“配股资格假设”和“高价发行假设”,这些假设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如Aharony等人(2000)研究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IPO)的盈余管理行为,陈小悦等人(2000)研究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吴联生等人(2007)研究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以上研究表明,新上市公司、申请配股的公司以及业绩差面临亏损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高,会计信息质量低。(2)盈余管理的频率和幅度研究。由于盈余管理的频率和幅度难以准确测量,因而有关盈余管理的频率和幅度的研究文献较少。其中,吴联生等人(2007)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1998年至2004年期间,占亏损公司60.73%的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1998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每年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公司占所有研究样本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盈余管理公司占亏损公司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在盈余管理幅度方面,总盈余管理幅度和平均盈余管理幅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上升。有关盈余管理的频率和幅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揭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3)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操纵会计信息是公司管理者为获取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是现代公司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而,一般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资料非常丰富,一些研究者全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以及管理层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如傅蕴英(2004)、王化成等人(2007)。其中,王化成等人(2007)研究发现: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越大,盈余被操纵的可能性越高,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债务治理机制比较薄弱,负债高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高。由于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因而大量的学者都集中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具有什么样特征的董事会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如张逸杰等人(2006)、吴清华和王平心(2007)、胡奕明和唐松莲(2008)等。其中,吴清华和王平心(2007)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独立性、专业性特征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质量的重要因素,即:公司拥有更高比例的独立董事、拥有财务独立董事、或者设立审计委员会,均能更好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作为表征董事会行为特征的变量,如董事会持股水平、董事会年度会议频率和兼任控股股东职务等,却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且,在认同审计委员会与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发挥财务报告监督作用的同时,亦要避免其形式上的装饰现象。

  ( 三 )以盈余反应系数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盈余反应系数是指单位盈余的边际回报效应,它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盈余质量的认可程度。以盈余反应系数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分析信息公布时的市场反应来估计盈余信息中所含有的噪音程度,进而度量盈余质量。盈余反应系数用“盈余-报酬模型”中的斜率系数来表示,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市场对相同单位盈余水平的反应越强烈,即盈余质量越高,也就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是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常用指标之一,相关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如王跃堂等人(2008)研究了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以盈余反应系数表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股权缺乏制衡对财务信息质量有负面影响,董事会独立性在股权缺乏制衡的环境中能发挥监督制约作用,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王化成等人(2007)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以盈余反应系数表示)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越大,盈余质量越高;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质量越高;负债比率越高,盈余质量越低;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盈余质量越高。余怒涛等人(2008)分析了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以盈余反应系数表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较低;年报披露越及时的公司盈余质量越高。
  ( 四 )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我国一些学者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级表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自2001年开始对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年度评级,评级依据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评级以一个年度为一个考核期间,以上市公司该年度每一次信息披露行为为依据,分别从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等几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等级考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评级越高,说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王斌和梁欣欣(2008)研究了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级表征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为优秀和良好取值“1”,及格和不及格取值“0”)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独立董事比例、财务收益能力、资产规模等因素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与股权结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型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低。高强和伍利娜(2008)考察了兼任董秘能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级表征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为优秀和良好取值“1”,及格和不及格取值“0”),研究发现:由副总兼任董秘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但未发现仅由董事兼任董秘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显著作用。
  ( 五 )以盈余稳健性、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等指标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一些学者以会计信息质量的某一特征表征会计信息质量,如以盈余稳健性、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等指标表征会计信息质量。通常认为:盈余稳健性高,则会计信息质量高;盈余激进度或盈余平滑度高,则会计信息质量低。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两个指标经常被用于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赵德武等人(2008)以盈余稳健性表征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监督力对盈余稳健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数规模和会计专业能力,薪酬和声誉的影响则相对最小。王克敏等人(2009)以收益激进度、收益平滑度以及由二者构造的总收益不透明度表征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公司信息透明度越差,大股东占用问题越严重。周中胜和陈汉文(2008)以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作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规模后,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的行业,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越好。胡奕明和唐松莲(2008)分别以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程度、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四个指标表征盈余信息质量,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具有财经和会计背景的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较高,独立董事比例高的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较高。此外,一些学者还研究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问题。例如王雄元等人(2008)研究了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研究发现:年报及时性与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提前披露公司下一时点的会计信息有较强的透明度和较低的盈余管理水平,延迟披露公司下一时点的会计信息有较低的透明度和较高的盈余管理水平。蒋义宏和陈高才(2006)以年度财务报告是否对将来业绩大幅度变动具有预测价值探究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发布“业绩上升50%或以上”与“业绩下降50%或以上”预告的公司在编制上年年度财务报告时已经在某些方面有显著差异,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
  三、总结与展望
  我国学者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是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以及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方面,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以及环境与制度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由于各位研究者使用的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指标不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样本不同,使得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以及环境与制度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会计信息会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测度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对研究结论的可信性和有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在有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但是通常每种指标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只是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某一方面特征,其能否较好地代表会计信息质量仍有待商榷。因而,如何科学、合理、全面地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是未来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现有研究文献看,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多,而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的文献相对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独立董事视角”(项目编号:2010q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独立董事个人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9YJC630174)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
  [2]蔡志岳、吴世农:《董事会特征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6期。
  [3]张翼、马光:《法律、公司治理与公司丑闻》,《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
  [4]蒋义宏、魏刚:《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陈小悦、肖星、过小燕:《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6]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7]傅蕴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8]王化成、刘亭立、卢闯:《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9]张逸杰、王艳、唐元虎、蔡来兴:《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6年第3期。
  [10]吴清华、王平心:《公司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第1期。
  [11]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12]王跃堂、朱林、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8年第1期。
  [13]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8年第2期。
  [14]赵德武、曾力、谭莉川:《独立董事监督力与盈余稳健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9期。
  [15]王克敏、姬美光、李薇:《公司信息透明度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4期。
  [16]周中胜、陈汉文:《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会计研究》2008年第12期。
  [17]Healy, P.M.,Wahlen,J.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1999.
  [18]Aharony, J., Lee, J., and Wong, T.J., Financial Package of IPO Firms in China,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编辑 聂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0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