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时代”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抗逆力是指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加深,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徐州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同辈群体、网络疏导体系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对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程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谣言;抗逆力;研究;建议
  一、在网络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谣言应运而生
  互联网上发生越来越多类似的谣言传播事件,网络谣言的出现和传播,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干扰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如不提高警惕,做好应对工作,网络语言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毒瘤。它的巨大危害,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有效防控。
  大学生在网民群体中的数量庞大,同时他们与“网络化生存”的生活方式也更贴近,极易受到网络谣言的干扰。但是大学生的学识与素养较高,大学生群体对真伪、善恶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分辨能力,也是抵制网络谣言的主力军。网络谣言的危害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秩序,也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立,同时妨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和徐州医科大学的本科生,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来了解他们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找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谣言抗逆力程度的方法,通过访谈法来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情况以及初步了解他们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程度,通过问卷法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抗逆力程度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从而可以呼吁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谣言,塑造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
  本研究运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其中在对象的选择上选用了偶遇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生活及其思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网络谣言抗逆力程度不足从而迎向未来发展的现状,形成了本研究问卷。用非概率抽樣的方法即滚雪球抽样的方式来抽取徐州高校的151名大学毕业生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共收集有效问卷151份。其中样本量共有151个,有效样本151个。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接触网络谣言的基本情况
  (1)关注网络谣言的类型
  网络谣言类型诸多,有些容易识别,有些就很难辨别,大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的关注程度也各不相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归纳出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谣言类型。
  在可能掺杂网络谣言的信息中,根据大学生的选择得出的数据显示,吸引眼球和掺杂利益的信息分别占据36.42%和33.77%,这也是极其考验辨别能力的,一旦涉及利益往往会对相当数量的人产生较大的吸引。
  (2)接触网络谣言的途径
  网络谣言的类型和接触网络谣言的途径对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对被调查的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进行调查时发现即时聊天工具出现的次数最多。即时聊天工具作为最常用的信息获取途径往往与危险同在。
  (3)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
  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的水平离不开其辨别能力,如果能够有效辨别谣言,可能会避免因网络谣言而陷入困境。
  对大学生的网络谣言的辨别处理能力进行调查时,首先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谣言的了解,即什么是谣言,绝大多数人对谣言的定义比较清晰,但也有一些人对网络谣言的认识不够深刻,这样很可能因为对网络谣言的轻视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在转发信息时,有50.33%的人能够强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是还有将近一半的人很少意识甚至意识不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问及网络谣言流传的主要原因时有47.02%的人认为是因为网络虚拟环境为谣言做保护,谣言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不同的人转述,在虚拟的环境下,没有人知道传播谣言的人具体是谁,所以也助长了恶意传播谣言人的气焰。陈晨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从接触的网络谣言内容来看,体育娱乐类信息和商品广告类信息是被调查者认为在网络谣言中最为常见的内容。这和娱乐行业、广告行业常常通过夸大信息甚至炒作以提高知名度的做法有关。
  (4)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处理能力
  一些名人和网络大V在转发信息时也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假,大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处理能力也至关重要。
  面对名人大V转发的信息时,56.95%的同学一般都不会转发,而遇到真实性不确定的信息后的处理行为,高达50%的人不求证也不转发,属于保险做法,其次是不做反应的人,求证后转发的较少为15.23%,其中不求证,直接转发的为4.63%。我们将四类行为做划分,求证后转发为积极的处理能力、不求证不转发和与我无关不做反应为中立的处理能力、不求证直接转发为消极的处理能力三种,由调查数据显示,积极处理能力拥有者较少仅为15.23%,中立的最多为80.13%,消极处理能力拥有者为4.63%,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是乐观,作为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应该对网络谣言拥有积极的抗逆力,沉默在某种程度上是消极的帮凶。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且崇尚知识和理性,这有助于抵制部分网络谣言的传播,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深信谣言后态度转变难度加剧,从而网络谣言影响也随之加剧。
  其次我们对大学生经常转发的信息进行了一项调查排在首位的是权威媒体证明是真实的信息,紧接其后的是比较新奇,备受关注的信息,在生活中,权威媒体并不会对每一条信息都去验证。
  (二)个人调适能力
  利用李克特量表测量了个人调适能力,对选项进赋值完全可以/非常愿意/完全是为5分,一般可以/比较愿意/一般是为4分,不清楚为3分,一般不可以/不太愿意/一般不是为2分,完全不可以/非常不愿意/完全不是为1分。   在问卷内我们设置了六道题目对大学生调适能力做出一个初步分析,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整体的调适能力是偏高的。如表五所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愿意与比较愿意愿意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分别占据了11.92%和41.06%。在和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安全的关系的这方面,完全可以和一般可以分别占据15.23%和65.56%,将近80%的人都能够和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安全的关系。在调整压力这方面能完全调整好的有14.57%,一般可以调整好的是62.91%,面对疾病或者生活中的困难能够越挫越勇完全可以的占15.89%,一般可以的占47.86%。在相信自己能实现目标这个方面来看,完全可以占23.18%,一般可以占45.03%,由此看来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是自信的,在坚强度这方面来看,大多数人是坚强的,至少是抗壓的,也有极少数的人是不够坚强的。由分值均值来看均分为3.47、3.87、3.86、3.69、3.84、3.72,均在2.5分以上,可见调适程度处于中高偏上阶段。
  (三)影响因素
  (1)大学生个人生长环境与教育程度对抗逆力的影响
  通过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因素对抗逆力的影响。
  大学生的抗逆力水平性别差异不大,在应对挫折方式方面,男生倾向于内在的情绪控制,而女生则倾向于借助外在的人际协助等方式。其中谣言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和生长环境上的相关性分析,经过检验显示p值为0.07,小于0.05,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谣言对正常生活的影响父亲的教育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现实P值为0.03,小于0.05,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谣言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母亲的教育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经过检验现实p值0.029,小于0.05,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中等以上抗逆力,仅有少数大学生抗逆力水平较低:影响大学生抗逆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特质、家庭、学校、同伴,而学校提供给大学生的外在保护性资源最为缺失。
  (2)大学生上网频率对其抗逆力的关系
  上网时间的长短和抗逆力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不接触网络谣言的人一般不会遭受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网在一小时以内的人一般都可以调节自己的压力,完全不能调节自己压力的人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在调查中每天上网3-6小时的人数最多,其中一大半的人都能调节好自己的压力,上网六小时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不太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压力,由此可以看出,控制上网时间是能够改变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的。
  四、研究发现与建议
  (一)研究发现
  (1)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程度较高,但是却是一种偏向于消极的抗逆力,水平低,层次浅。
  (2)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还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提高抗逆力,这种认知层面的抗逆力会随着认知的变化土崩瓦解,大学生应该寻找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机制去抵抗谣言,提高抗逆力的程度。
  (3)要特别注意吸引眼球的信息,很多网络谣言抓住年轻人喜欢新奇的事物这一特点,从新奇的谣言入手,当大学生接触到新奇的信息时更要尤为注意。
  (二)对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谣言抗逆力的建议
  (1)要重视同辈群体在提高对网络谣言抗逆力中的作用。大学生主要生活环境是在学校,和同辈群体朝昔相处,大学生由于年龄相近,爱好相同而不自觉得形成了同辈群体,要发挥同辈群体在提高抗逆力的作用。
  (2)要建立健全网络疏导体系,全面检测和管控谣言传播的载体和渠道,更新网络监督机制。重视网络社区建设,推进网络社团自制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谣言治理制度。
  (3)大学生自身首先要有基本常识。大学生可以多阅读课外书籍,科学技术类的文献来提高自己的基本常识;其次要提高自己的逻辑证明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验证谣言的真实性;再者要学会查找源头,是权威官方的网站发布的还是一些牟利的公众号故意散播,来扰乱人们生活秩序以便达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比较这个谣言与之前的类似谣言的异同点,还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咨询专家,向管理机关咨询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论文,项目名称;“微时代”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抗逆力研究——以徐州高校为例(编号XSJCX8101).
  [2]尚庆春.网络谣言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网络谣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6.
  [4]刘亮.大学校园网络谣言的消极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0):64-65.
  [5]陈晨.大学生网络谣言免疫力状况研究——基Z大学的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62-64.
  [6]杨雨萌.网络谣言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54.
  [7]王克.优势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状况研究[D].西北大学,2011.
  [8]杨玉相,蔡大武.大学生抗逆力的研究与思考——以贺州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