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认知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个体在社会中被赋予的身份。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相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很多大学生由于缺少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并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导致发展遇到障碍。大学生对社会角色认识的越清晰、越全面,就能快捷顺利的实现角色转换,符合社会期望,并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关键词:社会角色;角色冲突;性别角色;角色认知
社会角色的概念来源于戏剧,角色本指演员在舞台上根据导演的指导扮演某个人物;同理,社会角色指的是个体根据社会准则在各种生活情境中承担不同责任、发挥不同功能。每个人都要扮演很多社会角色,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并很好的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先鋒军;其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相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很多大学生由于缺少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并不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导致发展遇到障碍。大学生对社会角色认识的越清晰、越全面,才能快捷顺利的实现角色转换,符合社会期望,并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特征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个体在社会中被赋予的身份。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需要遵循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例如,人们普遍认为人民警察就应该以人民利益为先,为人民鞠躬尽瘁,这就体现了社会对于这个“人民警察”这个角色的期望标准。社会角色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职能性。任何角色都是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来的,角色有自己特定的职能,而这些职能是由社会所赋予的,并不由个体所改变。例如大学生的职能就是努力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便毕业后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是扮演性。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一系列角色时必须符合社会标准,如若不然,就会造成角色冲突。例如某人正以一个服务人员的身份接待一个前来咨询的顾客,却发现这个顾客是自己的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此人不能自如的切换自己的角色,那么于公于私都会造成困扰。
三是多重性。在社会中,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往往不止一种,在不同情境中都会拥有不同的角色。例如某人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是子女,在公司是职员,多种角色在其身上得到了综合体现。
四是固定性。社会角色一般通过社会位置来显示其固定性,每个角色都有其对应的位置;个体在进入某角色时,其举动就要受到相应规范的制约。例如作为学生,就要好好学习;作为老师,就要教书育人;作为子女,就要孝顺父母,等等。
二、社会角色的要素
(一)角色规范
角色规范是社会群体中每一个体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并通过个体表现出来。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书面形式或法律条文规定的成文准则,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例如不到法定年龄就不能结婚;另一种则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例如坐车时要给老人让座等,这类准则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人们依然习惯遵循。
对大学生而言,其角色规范就是在外要遵纪守法,在学校里遵守校规校纪,做一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好青年,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二)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指群体或社会对个人所占据位置的一种期望,其最重要的是本人能够感知并接受到他人提出的期望,如果不行,就不可能有他人所期待的行为产生。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其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后,向各年级教师提供测验信息,声称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要比其他学生发展的要好,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与其他学生一样。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又对各级学生做了一次测验,他发现那些教师所期待的学生智力比其他学生得到了显著性提高,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评语也比其他学生要好,其中低年级学生的效果更为显著。该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表达出期望,学生若能接收到这种信息,同时自觉调整自身行为,并将这种改变反馈给教师,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说明角色期望具有双重意义,而这种赏识性教育也应被应用到教学当中。
(三)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指个体在生活中扮演多个角色时,不能很好地协调而导致角色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会使人产生焦虑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角色冲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角色内冲突,指的是个体对于角色内部的要求不一致。例如学生既希望能得到好成绩,获得奖学金,又期望成天玩乐不学习。当这种矛盾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影响日常行为。
二是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身兼好几个角色产生的内心冲突。例如某人作为一个父亲,既要拼命工作以获得上司赏识,又要把时间花在陪伴孩子成长方面,这就很容易使其夹在两个角色之间十分为难。对于大学生来说,也面临着诸如学习、兼职和学生会任职等诸多角色选择,也容易造成角色间冲突。要想摆脱这种冲突,就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不至于出现混乱。
三是角色外冲突,是指社会角色改变时,曾经担任的角色与现在的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人们常会因为怀念以前的角色而不能接受新角色,例如某人因为到了退休年龄赋闲在家,难免因为突然无所事事而感到不安,非常怀念以前的生活,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就会导致心情暴躁。
(四)角色协调
角色协调是解决上述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其主要致力于使社会角色趋于整合,平复角色承担者的紧张感。可采取的方式有:一是对某个角色产生一致的期望,比如大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就要及时预习和复习,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就可以避免角色内冲突。二是寻找一个新的关注点,大学生如果觉得加在身上的各种角色期望太重,就可以有所取舍的选择自己能实现的一种期望,以减少心理压力。三是运用正确的态度适应环境,大学生刚入大学时往往不能立即适应大学的讲课方式,这时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态度,调节对学习的认知,以逐渐适应大学生活,消除不适。 三、社会性别角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曾提到:性别社会化给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赋予女性“根”,赋予男性“翅膀”。不管国家的文化差异多大,其社会大环境是相似的,因此任何社会都有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像是在东方社会,很多人都认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应该负责家庭内务和养育子女,而男性则应该多出去闯荡,见识世界;这其实就是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男女有性别角色之分,就导致了性别差异的存在,性别差异还有生理和心理之分。在生理上,男性比女性晚熟,且较女性而言衰老的更快,从这一点来看女性是优于男性的;而在心理上,男性比起女性更加理智,所以更能胜任更为广泛的社会工作,就业也更容易,从这一点来看男性又是优于女性的。性别差异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期就开始进行性别分类教育,像是会让男孩玩坦克、刀剑等杀伤性强的玩具,而让女孩玩毛绒玩具和过家家的游戏,这就导致儿童从小就明白自己的性别差异,并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社会角色是人的权利和基础,男性承担的角色多,其权利和义务也就越多,压力也就越大。由于社会普遍对男性的期望大于女性,所以人们可以接受具有男性气质的女孩,称她们“有英气”、“女汉子”;却不能接受具有女性气质的男孩,认为他们“娘里娘气”。但实际上,男女气质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性别差异其实是社会文化和期望影响的结果;因此,性别差异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后天改变的。
對于大学生来说,其可能会因为性别差异的传统观念而崇尚男性化,尤其是女大学生还可能会因为社会歧视的原因,导致厌弃自己的女性身份,将性格特征向男性靠拢。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不理性的,甚至是一种自我歧视。其实,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事实也表明很多女性比男性的能力更强;所以,认识性别差异,是为了促进两性互补,双方都要努力弥补自身不足,
摒弃性别偏见,共同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语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在社会角色演绎方面的不足。此外,我们要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帮助自身顺利转换各种社会角色;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更要学习社会角色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完美融入到社会中去。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0-113.
[2]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奚从清,俞国良.角色理论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刘欣星(2000- ),女,陕西咸阳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8级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郭晓蓓(1984- ),女,陕西西安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