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苗的发展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林业苗木的培养成活率来看,容器苗的栽种成活率要比普通栽培技术的成活率高40%左右,所以这一技术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基于对容器苗栽培技术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这一技术的实际使用方法,让林木栽培区域中广泛使用容器苗栽培技术,以提高这一技术的推广水平。
关键词:容器苗;苗木栽培;苗木管理
容器苗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其中发展路径中包括各类技术类型的作用水平和使用方法。该技术的实际发展过程,无论是温室大棚培养还是自然状态下的培养,都要采用合理的技术形式,提高苗木的培养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让容器苗的成活率得到保障。
一、容器苗技术的发展路径
1.栽培技术研究
容器苗的栽培过程,容器中水的含量、肥料的含量和自然环境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栽培方法也和自然生长状态完全不同。原有的培养理论认为,在大棚等封闭空间内栽培的容器苗对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较低,在各类技术的革新过程,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方式逐步提高了容器苗的自然环境抵抗能力,就实际的栽培技术升级过程来看,可以发现经过了多年的技术培养和技术改善工作,当前的容器苗已经实现对于各类负面影响的高效果抵抗。
2.林木类型扩宽
传统的容器苗技术多使用于草本植物,这类植物对于养分的需求量较低,同时培养过程中对容器的要求较小,所以可以发现草本植物在容器苗的培养过程中成活率极高。而在新的培养体系之下,随着各项新型技术的采用和原有技术的升级,容器苗的栽培类型范围大幅度提升,当前可以开发出的容器苗包括各类林木品种,通过对于环境的模拟,可以让栽培的幼苗更好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温度环境,可以说容器苗的栽培方式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具有极高的衔接效果。
3.栽培容器革新
容器苗的培养之后必然需要移植到自然生长区域,而这一区域会使原有的移植技术被全面革新,虽然就实际的作用效果上来看,容器苗相较于原有的栽培环境,移植过程对于根系的破坏水平较低,但是一些情况下依然无可避免出现根系的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负面影响,已经开始针对容器本身落实技术的升级工作,新型容器包括可降解容器,把容器苗直接埋入自然生长区域,可以在自然环境作用下使得容器降解,这一技术可以视作容器苗培植技术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容器苗技术的使用方法
1.栽培技术革新
栽培技术的革新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栽培场所要模拟当地的降水量、阳光照射量、不同时间段内的温度等参数,唯有如此才能够让栽培的容器苗更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采用的技术革新方式是,在温室内培养的容器苗,采用扦插等方式栽培过程,初始阶段采用的方法和传统的林木作物栽培方法相似,并在容器苗的两端使用赤霉素等抗生素完成消毒工作,并在上端使用凡士林油防止水分散失。在枝叶生长或者根系长出之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容器中施肥或浇水,而浇水量和土壤中的肥料量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逐步调整,在要移植前的一段时间完成适应调整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确定各项参数,此外在容器苗生长出枝叶之后,要控制温室的光照量以及空气的湿度,并控制栽培过程的温度,要和自然环境参数完全相同,这一方式可以提高容器苗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
2.苗木日常管理
苗木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向容器中的土壤施加肥料和水分之外,也要观察该培养环境中是否存在严重的病虫害,虽然在密闭空间内培养的容器苗不容易出现大规模的虫害,但是真菌引起的病害依然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幼苗死亡现象。要求培养过程,通过土壤筛选以及日常观察了解该区域内的真菌和细菌构成类型,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整个空间全面消毒,以最大限度提高幼苗的成活几率。而对于自然状态下培植的幼苗来说,最主要的工作项目是做好土壤的筛选和消毒工作,另外当发现存在针对某一苗木的病虫害时,要第一时间做好林木害虫的去除工作,工作方式包括喷洒化学农药、设置针对这类害虫的天敌等方式,防止虫害的进一步爆发。
3.栽培环境分析
栽培环境的分析过程不但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土壤状况,也要研究动物对于幼苗造成的破坏作用。通常情况下,对幼苗的破坏作用最强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对于栽培区域来说,可采用生物防治方式以及设置隔离带的方法,防止这类动物进入到容器苗的栽培区域。此外也要规避野兔等动物的繁殖时间和大规模运动时间,提高幼苗的保护水平。
另外为了保证栽培过程中环境的相对稳定性,通常选择非雨季时间的栽培,比如对于江苏盐城地区的自然环境来说,非雨季时间的整体温度较高,并且阳光照射时間较长,在容器苗能够适应这一自然环境之后,要在非梅雨季节落实容器苗到大规模移栽工作,防止自然状态下的长时间大规模长时间降水使得容器苗的根系无法呼吸。
4.苗木类型选择
苗木类型的选择要从两个角度切入,其一是绿化区域乃至林木栽培区域对于苗木类型的要求,其二是林木植物的本身特点。前项工作要根据市政规划以及经济体系的全面规划,分析可以在该过程中采用的林木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容器苗的实际培养方法。对于木本植物的本身特点,研究的内容有林木植物的低温抵抗能力、当地存在的病虫害类型、自然环境下动物对于幼苗的啃食效果等,通过对所有参数和特点的研究,确定是否需要选择抗病能力更高,并且更加适宜贫瘠土壤的树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容器苗的栽培技术发展过程,包括培养环境的技术升级、容器本身的材料改革等,从而让容器苗能够处于更好的生长状态,以提高其成活率。各项技术的实施过程,涵盖的工作任务有苗木类型的选择、栽培环境的分析、栽培技术的革新等,要求按照当地的自然情况构造模拟栽培环境,最大限度提高容器苗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容器苗的优势及栽培管理[J].现代园艺,2019(12):37-38.
[2]刘娟.五种绿化树容器苗基质配比研究[D].长江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3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