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不良思潮和思想矛盾开始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建立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小学生无法辨别对错和是非,独立意识远弱于成年人。小学生在不良思潮的影响下,极易产生错误的心理行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护小学生不受不良思想影响,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工作。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加深,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文章以教育改革为北京,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创新路径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两种类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心理健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心理健康问题开始频繁出现,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心理教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小学的健康人格,教育意义重大。
  针对性、复杂性、长期性,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该时期在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断乳期,即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并不断增强,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对环境提出独立的要求。由于心理行为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始波动,情绪稳定性逐渐降低。很多性格怪异的小学生经常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产生极端行为,甚至影响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全。同学、老师、家长都可以和这种小学生进行沟通,缓解他们的心理矛盾,引导他们回到正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素质差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尚未成熟,心理素质较差,心理冲突频繁,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可能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过激者可能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二)心理压力大
  社会竞争逐渐激烈,人们对学生的智育发展愈发重视,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心理、个性等多面教育。为了保证学生可以考出好成绩,很多家长训斥学生的错误,甚至对学生进行责骂和惩罚。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增添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当学生无法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时,可能出现情绪暴躁、易怒多动、郁郁寡欢等不良现象,最终形成心理障碍。
  (三)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小学生从小享受优越的家庭条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反而形成了怕苦怕累、害怕挫折、逃避困难等不良品质。书刊、影视作品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小学生看到新奇事物后,无法辨别是非对错,盲目模仿,最终形成不良习气,甚至危害身体健康。上网成瘾、逃课、沉迷游戏等,都是严重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家庭环境影响
  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份期望压抑了子女的爱好、兴趣、特长。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爱护一切以成绩为准。为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很多家长为孩子填报了大量补习班,包括音乐班、美术班、舞蹈班、书法班等,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和放松时间。家长花费金钱和精神,但学生并未从中获得乐趣和成长。很多家里的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怕孩子受伤,拒绝孩子出去锻炼。孩子从小生活在温室中,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风雨,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素质极其脆弱。溺爱的生存环境极易培养出孩子任性、骄纵、自负的性格。这些性格都不利于孩子以后的个人发展。
  (五)情感脆弱,抗激能力差
  小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无法对情绪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差,易怒易冲动。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磨灭的创伤。自卑、自闭、拒绝交流等负面情绪,最终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甚至产生反社会人格。
  (六)自我意识过剩
  很多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有的学生思想狭隘、性格自私、斤斤计较;有的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关注学习活动;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拒绝和外界交流;有的学生性格暴躁,单方面要求所有人必须满足他的需求。
  二、更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中坚力量是教师。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学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教师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和学生交流,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教材都可以删除了内容中的负面情绪,仅向学生传递正面情绪,这种方法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负面情绪的危害,让学生直面负面情绪造成的后果,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的价值和情绪的危害。创新教育内容是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了解学生感悟情绪的方式,对各种情绪的看法,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
  三、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明确小学生需求
  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都不同。教师盲目对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教师的职责和作用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力求找到每种需求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心理活动和言谈举止。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是重要的参考數据。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心理记录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阻止学生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   (二)设计心理健康课堂
  年龄阶段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接受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班级等因素调整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表演的内容、方式、编排全部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环境、角色等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后指出学生表演不合理或不正确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塑造更好的自己。活动是学生感悟心理体验的重要方式。心理体验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之间互相建立初步认知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询问学生愿意和什么样的同学成为朋友,可以和同学建立什么程度的友情,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活动,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演并从中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同窗。
  (三)开展亲子性教育活动
  家庭、父母,都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时间、学校时间几乎占据了小学生所有的时间。家长是教师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很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家庭或家长。开展亲子性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从根源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亲子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绘画、艺术、表演等。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孩子可以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教师和家长必须积极沟通,互相交流孩子的教育情况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潜藏的问题,避免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危害。
  参考文献
  [1] 康丽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现状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2] 于文静.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
  [3] 江潇.小学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D].沈阳大学,2018.
  [4] 刘娟.小学生心理干预的类型及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8(02):15-16.
  [5] 王桂芝.小学生心理偏差成因剖析及矫正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36):74-76.
  [6] 睢春艳.石家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7] 刘芳.多元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实践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1):78-80.
  作者简介:崔倩(1982- ),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朝城路小学,  小學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1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