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组织理论在公共治理制度完善和组织管理的应用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就组织理论学者而言,应用自组织理论优化公共治理制度,既可避免无效益的外驱动控制和治理,又可强化高效益的内驱动安排,如赋权及其必然衍生的自下而上和实事求是的变革。论文的分析显示,赋权是相对复杂的问题,既影响治理制度权力的重新配置,又难以保证公共组织绩效测量及问责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且难以确定公共管理者扩权后果的可接受性。因此,学界有必要进行更多更全面的实证研究,以确定哪一类别的公共治理制度和组织及哪些治理任务是最为适合自组织的安排。
  【Abstract】For the scholar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the application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o optimize the public governance system can not only avoid the external driving control and governance without benefit,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driving arrangement with high benefit, such as empowerment and its inevitable derived bottom-up and pragmatic changes. The analysis of the paper shows that empowerment is a relatively complex problem,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realloc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power, but also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operability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consequences of public managers' power expan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conduct more comprehensive empirical research to determine which types of public governance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and which governance tasks are the most suitable for self-organization arrangements..
  【關键词】自组织理论;公共领域;治理制度
  【Keywords】self-organization theory; public domain; govern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089-03
  1 引言
  组织理论的构建在20世纪蓬勃发展,出现众多相关理论,指导着治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构建及再构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学者正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组织结构规律,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有实证支持的论据,现有的组织理论将会更为完善。同时,市场的复杂化及电子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虚拟组织。当代组织结构多样化可期,理论多样化可期,曾有学者总结了公共组织整合的三类公共治理制度模式,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权威整合主导型机制;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以竞争为主导、权威与竞争并存的二元整合机制;服务行政模式下以合作为主导、权威-竞争-合作三元整合因素并存的整合机制[1]。但是,这些是一种线性思维的预测。多年来,研究组织的研究途径是把组织当做机器、系统或制度[2],而研究者主要是学者及管理顾问,进行的是“隔行研究”(A Discipline Studying Another Discipline),基于的主要是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线性思维,普遍采用静态视角来分析问题。这些在20世纪末开始有所改变,这得益于20世纪60至70年代自然科学在多方面得到突破,形成“新科学群”(New Sciences),“新科学群”理论或“复杂理论群”理论包括混沌(Chaos)理论、自我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①。这些“复杂理论群”的理论所描述与解释的复杂现象在人类社会也是存在的,并可以用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引子,这驱使组织理论家从崭新角度分析组织现象,并重新评估组织内外部环境变迁的规律、含意与启示。为此,研究探讨自组织理论的构建、特征及应用问题,尤其是在公共治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2 自组织理论的构建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
  (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政府部门之形成是受权于立法;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如草根公益组织及企业联盟。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作为自组织思想的一位先知,最先从哲学角度提出了该概念。康德认为自组织的各部分既作用于其他组织,又为其他组织所影响,在相互作用中产生、联结、发展和演化,从而构成有组织的自组织的部分。1900年,法国青年物理学贝纳德(H.Benard)首次发现了自组织现象,即“贝纳德对流”。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自动自发的组织形成机制,由此,自组织概念正式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然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组织概念产生于阿希贝1948年出版的《自组织原理》一书中。
  自组织科学研究共同体形成以后,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延伸,也更加清晰。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从组织进化形式分析认为,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按照系统内部相互默契的特定规则(非外部指令)而自动形成的有序结构就是所谓的自组织。刘菊等人认为概念中的“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
  在20世纪60年代的末期,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on Bertalanfy创新性地发展了一般系统论,关于部分与整体、要素与要素、整体与环境等关系的研究促使人们对自组织现象展开全面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自此,协同动力学方法论、超循环结合方法论、局部线性叠加效果的非线性等成为自组织理论研究自然界复杂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并不断探索各类复杂现象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探索非生命体如何通过物理与化学过程向生命体演化的生物现象。
  自然科学的自组织现象研究发现被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乃至组织研究,是20世纪70至80年代的一种发展,是与开放系统理论视角结合的结果。从开放系统视角来看,所有组织都是一个系统,由一群子系统所组成,而系统本身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学者把研究焦点放在将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即从中观角度分析,就产出了权变理论;若把研究焦点放在将组织作为一个子系统,即从宏观角度分析,产出了组织生态理论。社会科学的自组织现象研究是同时应用宏观、中观及微观视角,既研究人类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的不断进化的规律与问题,也研究系统与系统、制度与制度、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演变,以及组织内部的自组织现象。为此,研究自组织规律的发现适用于宏、中及微观三个层面的组织系统。
  3 作为实体的自组织特征
  从自组织理论视角来看,作为实体的自组织是一个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自组织系统和自组织过程。自组织过程既包含了秩序的特征,又凸出了浮现性(Emergence)、或然性(Probability)和创造性(Creation)等特性。正如彼得·F·德鲁克在1988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指出的那样,二十年以后的大型企业与今天被教科书奉为经典的典型大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对象和控制范围上将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层级下降为今天的1/2,管理人员下降为今天的1/3,那么未来的大型企业则是信息型组织。德鲁克认为,未来的组织尽管仍然在生产和制造产品,但几乎以知识为基础,组织形态和整个商业模式也将发生巨大变革,专家型组织结构将成为常态。专家型组织结构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专家为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组织。专家既可能来自组织成员,也可能来自组织外的客户或其他组织,因而其组织类型更像医院或交响乐队,区别于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管理层不再处理具体事务,而主要职责在于标准制定与维护、人员培训与分配;管理核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柔性组织理论”(Flexible Organizational Theory)。
  德鲁克尤为强调大型企业要采用以信息为基础的、更加扁平的、等级更少的组织结构。他所预见的新型组织,其构建的关键在于信息以及知识的形成、分享及共同创造,这些形成、分享及共同创造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流动的、不稳定的及未知的,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是基于深层次有序规律而表面上是无序的,并不是传统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所能够规范的。这些难以用文字描述的运作规律与表层的组织结构都是自组织的特征。
  4 自组织理论的应用
  自组织理论虽然起源于自然科学,但由于其从一般系统角度阐述了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使得这种理论的适用范畴可以延展至政治、经济、管理、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本文以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例,探讨自组织理论在公共治理制度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应用问题。
  基于自组织理论、组织形式划分他组织和自组织。简言之,他组织是指在外部特定指令驱动下,推动系统演进与发展的组织过程,如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自组织是指系統不存在外部环境指令,没有外界力量的干涉,内部各子系统间以非线性的形式,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协调以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采用校际竞争、协同,内部自我定位与自我调试,那么它将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管理模式。
  他组织与自组织的关键差异在于,前者是外部特定动力驱动下的调控组织形式,是外驱动;后者是在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下的自发调整形式,是内驱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但是,自组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相对更多、更复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里高津在研究了大量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后,在1969年的国际“理论物理与生物学会议”上发表的《结构、耗散和生命》一文中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混沌状态演进到有序结构需要具备四项基本条件,即系统必须开放、远离平衡状态、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涨落。
  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要成为自组织系统,理论上已经具备了上述四基本条件。一是国内外的教育政策、办学资源、市场信息等通过改革开放政策源源不断地输入,高等学校的思想理论、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也源源不断向外界输出,系统开放性条件已经具备;二是既有百年名校,也有建校时间短但教育成果、社会成效显著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各类学校的历史、规模、层次、位置、资源各不相同,学校发展进程中的理念、文化、治校原则也千差万别,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系统;三是当今中国产学研互动频繁,高校间既竞争又合作,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调共进,已经处于一种典型的非线性作用状态;四是高等教育系统在演进进程中随时伴随各种内外因素干扰所带来的“涨落”,如教育政策变化、人才需求变迁,内部人员流动、教学制度革新等,都是促使高等教育系统从不稳定的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的因素。   依据自组织理论,只要具备上述四项基本条件,就一定有自组织结构;只要四项基本条件满足,自组织过程就会发生。例如,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具备了自组织演进的基本条件,那么演进过程的必然进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自发性、非线性是自组织各子系统的成立基础,系统内部的自组织所占成分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和保持新结构,新功能也越强,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与可持续性也越强。刘菊等人进一步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当前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逐步缩减计划型的他组织教育管理模式成分,增加自组织型教育管理模式的比重,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管得太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切实增强高等院校的自主发展能力,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和组织管理系统的整体进化。
  5 结语
  就组织理论学界而言,应用自组织理论以优化公共治理制度,可避免无效益的外驱动,从而得以强化高效益的内驱动,即赋权。在企业组织中,赋权相对简单,因为权力与绩效挂钩,而企业部门绩效的测量难度相对较低。在公共治理制度和组织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赋权是相对复杂的问题,既影响治理制度的权力重新配置,又难以保证公共组织绩效测量及问责的可操作性,且难以确定公共管理者权力扩张后果的可接受性。在美国的政府再造运动中,放权就引起了公权私用的问题。因此,学界有必要进行更多更全面的实证研究,以确定哪一类别的公共治理制度和组织及哪些种类的任务最适合应用自组织。合理的推断是拥有以下特性的公共治理制度和组织不适合采用自组织安排:一是越是有不可挽回后果的任务,如食品安全保障;二是越是容易评价绩效的组织,如水务局;三是涉及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工作,如发改委;四是全国性的管制工作,如纪委、证监等。
  总之,依据自组织理论,只要条件具备,就必然产生自组织的结构;只要条件都得到满足,自组织过程就会发生。然而,应用于人类社会,目前没有实证反映自组织的结构及自组织过程发生与出现的规律,即研究者只有案例显示自组织的存在,而说不清现象存在的背景、时段、人事物联系的特性等因素的个别互动规律及整体因果关系,因此,回答不了在何时何地会出现什么自组织结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类别的自组织过程——急速的、稳定的、矛盾激化的、微小变化的或循环性的,及其后果——拥有新属性的组织系统出现、组织系统关系维持不變、组织与组织的关系破裂或组织与新的组织发生关系。目前,在公共治理制度完善和组织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自组织理论的应用有其局限,不掌握局限而应用之,是不恰当的。
  【注释】
  ①有不少学者不严谨地使用复杂理论这个概念,如把混沌理论当做复杂理论。其实,可以用来解释、预测复杂现象的都是复杂理论,而混沌理论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比较精确的概念应该是“复杂理论群”(Complexity Theories),而个别理论应以实名提及。
  【参考文献】
  【1】齐明山,陈虎.论公共组织整合的三种模式[J].探索,2007(3):56.
  【2】刘菊,戴军,解月光.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37-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1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