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娅丽

  【摘  要】近年来,各地区积极推广应用BIM技术,为市政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论文首先对BIM 技术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优势,最后详细阐述了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工程;造价;工程量;全过程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regions have actively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which can provide new tools and methods for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level,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n overview of BIM technology, then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BIM technology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st, and finally 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st.
  【Keywords】BIM technology;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quantities; whole process
  1 BIM 技术概述
  1.1 BIM 技术的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BIM技术,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软件技术,是一种能够通过对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并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建模,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引领着国内外各建筑企业以发展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动力,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
  1.2 BIM 技术的特点
  BIM技术在建筑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协调性好、可视性效果好、模拟程度高以及使用方便等。目前在建筑工程中BIM技术多用于从实际的施工现场收集到数据信息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工作,而在此过程中其体现出了良好的模型可视性效果以及数据与模型的协调性较好的特点。此外,BIM技术的可视化还有效提高了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便捷性,极大地改善了各施工部门以及各施工环节工作交接的困难程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性交流。
  2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优势
  2.1 提取工程量更为准确
  传统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量等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往往是由人来进行,造价人员根据设计人员给出的图纸来核定项目工程量,依据国家现行定额,参考市场报价,通过一系列计算规则编制预算报表。但一个工程所涉及的材料、機械数据庞大繁杂,信息统计汇总工作量大,即使再有实际经验的老造价员,也很容易出现纰漏。利用BIM技术可以减少甚至杜绝错误的出现,提高数据计算的准确性。通过BIM软件建立1∶1三维市政工程模型,将所有构件赋予与图纸信息等同的属性信息,BIM技术将会自动统计工程量,避免人为统计失误,最终将工程量信息导入造价软件中,形成报表。新型的造价管理不仅提高计算准确度,提升工作效率,更能节省重复校核时间,节约人力资源[1]。
  2.2 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国内的工程造价信息多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Excel、Word、Pdf)留存归档,无论哪种形式,都不能将模型与其属性信息逐一对应,数据只成了单纯的数字,使这些数字在实际的造价与施工管理中丧失使用价值。在项目建设期间各项数据每天不断增加,不断更新,但由于信息的碎片化、数据的孤立性使员工在数据查找和造价管理中产生困难。BIM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数据协同共享的难题。BIM本身就是一个大型数据库,它包含结构物所有的工程信息,在BIM平台中可以让不同身份的工程参与者通过BIM软件的交互作用方便快捷地调用、查看数据,协同多方人员,共享最新信息,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使造价管理与施工管理搭接、同步。
  2.3 保证图纸审查的质量
  图纸是工程项目的基础和核心,一切工程活动都是以图纸作为依凭,所以图纸审核显得尤为重要。图纸审查是通过多专业集成后的碰撞检查、规范检查等一系列对设计模型的检查,以确保建筑工程从设计端到施工端的良好过渡。通过BIM建模软件将二维图纸转化三维模型,利用BIM可视化、模拟性的特点找出模型存在的错误,对应二维图纸进行标注,运用BIM审图能够快、全、准、省地检查出BIM模型中错、漏、碰、缺等各种设计问题,在工程施工前预判构件之间的相互冲突,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返工,节约成本同时提升了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3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3.1 决策阶段的应用
  要想实现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应从市政工程的决策阶段入手,利用BIM技术的数据统计和施工模拟功能降低工程造价估算的误差程度。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对工程的投资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比对,在进行投资方案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即在施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工程投资方案的经济性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基于BIM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企业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到造价指标的制定工作中,这样便可以快速地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出最关键的造价指标,并缩短建筑工程造价估算的时间,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资源。同时,利用BIM技术对工程数据库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检索和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应用方式,这种应用避免了传统复杂的数据核算环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2]。   3.2 设计与组织阶段的应用
  第一,运用BIM技术在计算机三维空间构建信息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设计图纸,以直观、形象化的表达形式,为后续作业计划的高效实施提供科学指导,逐渐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并为其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保障。其次,要尽力加快限额设计的应用进度。限额设计基本上囊括了市政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全过程管控模式,能够控制好工程造价最高额度,在实施造价管控的同时避免造价超出所设计的额度。第二,制定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设计管理方案,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与利用。与此同时,为相关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并在数据共享平台的配合作用下,处理好项目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使得其设计过程能够处于可控状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的设计管理状况良好性。第三,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数据分析来了解项目资金动向,同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协同工程管理人员做好资金管理与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所投放的每一笔资金的功效。此外,造价管理人员会与设计师进行及时沟通,全方位了解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与设备价格,明确定额,并随时掌握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此控制定额标准。
  3.3 施工阶段造价的管理
  在施工中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对于工程的现场管理进行控制,对于索赔问题和费用问题进行合理解决,降低工程造价的失误概率,减少工程造价中的风险问题。BIM技术的更新与维护能够对现场施工的各种情况进行控制,如现场施工的工序,通过备案面积可以对现场施工工序进行合理调整。各方面数据的投入保证了施工工序录入的准确性。根据施工工序来看,在观察实际建设效果时,一旦发现问题则应对工序进行合理改进与改良,保证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同时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单位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量以及实际工作量进行核实和对比来达到监督监控的效果,对于现场状况和进度也可以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依靠BIM技术高效能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保证对工程进展有着实时把控的效果,可以在施工階段对工程计量和工程进展进行合理控制,使得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达到精细控制效果。
  3.4 竣工阶段造价的管理
  首先,BIM技术在竣工阶段的应用效果关系建筑项目效益、造价管理质量和成本控制效果,在此阶段,应该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竣工阶段管理计划实施中,高效地完成工程总量的核对工作,控制好工程造价的施工成本,实现丰富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价值最大化,使得处于竣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效果更加明显,更好地体现出BIM技术的利用价值。其次,运用BIM技术及其信息模式做好计价管理工作,同时,应根据计价工作特征,处理好与计价细节相关的问题。利用BIM技术来完成数据信息的整理工作,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具象化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最后,利用BIM技术构建工程的三维模型,明确模型各个节点所对应的造价情况,将每个节点作为工程造价的对比基础,从而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节约市政工程的成本开支,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BIM不仅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更为方便有效,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效率甚至提升其建筑能力。而BIM技术的应用一般存在于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对BIM进行应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造价,所以对BIM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达到有效显著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廷琴.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55.
  【2】李楠.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33-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6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