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小学日常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一直贯彻其中,并推行多年。许多教育学者、一线教师致力于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懈探索和实践研究,在语文教学中也揭起了“传统文化”的热潮,因此,关注并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不可扭转的趋势。此次调查笔者以浑源县三所高中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调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教育资源利用不足、教育方式单一,教师讲授不充分、教育评价不合理五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应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应用合理评价标准、改进教育方式、加强教育资源开发、丰富校园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素养;学生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常见问题及原因
  (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1)课内资源未充分利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可利用资源有三大类:语文教材、网络媒体、图书馆。从问卷中得知,浑源县高中语文教师多以语文教材为主。就分布数量来看,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家、释家为辅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以诗词曲赋为主的古代文学占多数,而民风民俗和地域文化篇目相对较少,在对还需增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态的数据中得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后两者需求呼声最高。像古代建筑、地理历史、社会习俗等内容都能鲜明地体现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可以扩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课外资源未有效开发。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课内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度不高,课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也少。调查数据显示,图书馆利用占比为23%,一些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传统文化书籍很难借阅到,学生在校内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便又少了一道。节日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也不常被提起,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难以营造。总之,不管是课堂还课外的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二)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
  (1)课堂教育方式单一。从教师和学生的问卷中得知,课堂上以古诗文为主的传统文化教学主要以阅读为主,诵读、写作和讨论交流占少数。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师生互动。另外,在访谈时教师表示,对课文的讲解也停留在文章层次分析、阅读技巧掌握上,对深度剖析文章内涵的教学少之又少,进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的熏陶。这样单一样板式的教学、枯燥的学习氛围,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教育造成阻碍。
  (2)课外活动组织少。就目前浑源县各个学校的现状来看,相关传统文化活动很少举行,只停留在文学经典的阅读、诗歌朗诵上,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礼仪展示等形式的活动还比较欠缺,甚至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些学校、教师过度重视成绩,对耗时较多的课外活动很少青睐,不关注对学生在历史、哲学、文艺等方面的拓展,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上的养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改进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1)重诵读,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可以通过诵读比赛,让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感受古代文人的喜怒哀乐,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与哲理。另外,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己阅读,形成思考,还可以结合写作来消化閱读留下的问题,设计好的作文题目,指导运用古诗文中的经典素材,学会用古人的智慧分析看待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也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古代文人的思想学说和生活态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对优秀传统内涵的理解与吸收。
  (2)加强探究性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互动沟通中消化理解知识,有利于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度与广度拓展,对分散的内容进行整体地分析与研究,加强文化理解。在讲解之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相互探讨古诗文的思想内涵,得出自己思考后的结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作家身上的人文精神有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校园活动
  (1)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和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通过举办书画展,征集诗词赋等书法作品,以及山水、人物、花鸟等绘画作品,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传统文化礼仪展示活动,如对礼仪动作中的拱手礼、揖礼、拜礼、握手礼等进行展示和解答,让学生学习传统礼仪;还可以在体育课中增加武术、太极操的教学,以及开展竞赛活动,如成语、剪纸、象棋围棋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
  (2)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展示板进行宣传,让学生时刻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在内容上可以尽量扩充其范围,文学、历史、教育、天文、建筑、民风民俗。如在学校中心地段横悬挂传统文化的标语、名言警句,宣扬“仁爱”、“自强不息”等精神。另外,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可以注入华传统文化的因素,如建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像孔子等大师的塑像,在语文课上将孔子的作品进行教授,发扬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 曹睿.中学语文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渤海大学,2016.
  [2] 陈跃.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武汉:中学语文,2017.
  [3] 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4]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刘慧.论中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孟凡(1993.10- ),女,汉族,山西省大同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72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