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精神内涵、爱国情怀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在教育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影响教育效果,基于此该研究针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缺少精品教材、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塑造良好教育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分析
  引言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在推动国家建设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培养人的良好品格、道德情操、爱国情怀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包括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掌握知识技能、培养高尚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都需要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下依靠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摆在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
  一、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1.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传统文化教育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学校教育在推动传统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促进了学校文化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抓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放在提高文化课成绩方面,忽视了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讲解,学生记住了、背过了、考试能回答上来成为衡量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标;传统文化教育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培养等方面抓的不实,没有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价值,文化教育形式大于内容,讲课多,消化少,内容多,理解少的问题比较多。[1]
  二是精品教材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好的教材,无论是开展语文类的传统文化学习,还是以传统文化塑造个人综合素质,都需要有好的教材做保障。但是,目前中学教育在传统文化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方面,缺少“精品”。许多中学将传统文化学习放在了对语文书本的几篇文化课上,或者通过课外读物、报刊等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对传统文化教材的精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选择合适于中学生当前发展阶段的传统文化教材是确保学生获取文化给养的关键。但是精品教材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效果。[2]
  三是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文化发展需要适应当前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同样需要贴近时代。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效果与教学方式方法有着密切关系,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活”起来,而且能够使学生理解深刻、影响自我,但是目前来看,许多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束缚于传统教育思路,填鸭式教学依然比较多,读一读,谈一谈的方法难以有效将传统文化内容解读给学生,学生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教学拘泥于课堂,忽略了课外传统文化教育,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关注不多,教学灵活应用性不强。
  2.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传统教育思路束缚教育理念。中学阶段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存在,许多教师、学生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中学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内容,一切围绕成绩来做功课,这种思想下使得传统文化教育被摆在提高文化课成绩的一项内容,而不是将传统文化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精神涵养、品格道德等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就发生了偏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意义认识不清,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就失去了更为丰富的教育价值,难以发挥教育效果。
  二是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质有待提升。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文化课,也可以是课外活动,这些内容的开展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基础,掌握一定的文化教育方法,但是由于现有教师在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教学素质方面动力不足,自身文化教育素质结构失衡,在教学时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就无法拓展,进而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效果。[3]
  三是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不足。创新是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不足,教材内容更新慢,老教材应用多,新教材提炼少,教学方法围绕学生主体创新不足,方法单一,教学形式采用课堂填鸭多,课外拓展少,形式创新不足。教学考评创新少,评价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效果的指标不科学,发挥激励作用不足。
  二、提升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1.塑造中学传统文化教育良好环境
  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是中学要积极加强传统文化认识宣传,通过宣传栏、标语、课外活动、观看文化经典等形式提高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二是要建立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制度,通过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标准、大纲、内容、考评、组织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引导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三是健全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精选工作,不仅要完成规定教材的传统文化教材学习,更要发掘校本教材,突出地方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教育。四是要建立校内外一体化传统文化教育机制,通过丰富校内学习,拓展校外锻炼的形式,使传统文化教育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2.增强中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素质
  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针对教师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加强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不断丰富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在提高学生不同需求方面的内容选择能力。二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特别是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多媒体应用等方面,围绕学生主体创新设计,以新理念引领新思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发掘文化价值,更要注重结合时代发展,根据学生需求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因此教师在提高创新能力,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能够提供创新方案,满足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石学智.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
  [2]褚海燕.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8.16.
  [3]刘建楠.传统文化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J].学周刊,2017.23.
  作者简介
  李春红(1981.2.1—),女,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一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