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的父亲张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红

   我的父亲张寅,是一位终生从事戏剧事业的舞美工作者,一位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式老人。他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作风,他对事业的执著,直接影响了我的人生。

  一

  父亲童年时,家里比较贫寒,但来往的亲友多和书画有缘。耳濡目染,他也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父亲的书法在保定文艺界就小有名气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当代著名中国山水画家、艺术理论家李智超。父亲同李智超是表兄弟,两家住的相隔一箭之地,他经常得到李智超的指点。听父亲讲,有一次他拿着自己一幅得意书法作品让李先生看,李先生看后很严肃地说:“你的字再这样写下去就写坏了。”当时爸爸听后吃惊地问为什么?李先生接着说:“你的字太熟、太甜了,越熟越俗,越甜味道越淡,艺术要有个性,希望你把以前的字都忘掉。今后多临名帖名碑,多读书,从魏碑上下功夫,多看名人原作。”李先生的批评,给父亲指明了一条在书法艺术上攀登高峰的道路。为了追求艺术上的独特风格,他几十年如一日临帖课字,并多次登门拜访启功、李可染、李苦禅、黄苗子、王雪涛、萧芳等当代书画名家,不断充实自己,最终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把握了“七分熟三分生”的韵味。
  1980年,萧芳先生见到我父亲的书法时连连称赞,并提出用自己两幅手书作品,换我父亲的一幅对联。1985年4月,李可染先生在中央美院见到我父亲的书作,高兴地说:“张寅的书法大方、雅气、含蓄,入笔行笔收笔不露痕迹,有微妙处,找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真谛。”
  艺术是离不开功夫的,但功夫不等于艺术。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正像我们表演中所讲的:没技不成戏,光技不成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记得父亲常用毛笔沾着水,在水泥地上写,一写就是大半天,即使在条件相当艰苦的下乡演出期间,还要监管一些行政方面的事,他也抽出空来临摹字帖。
  多年磨砺,使他的作品立足于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及风格风貌,流利飞动不失典雅,韵律严谨又不失自然,找到了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的最佳结合点。“柳外解鞍春洗马,草绿平原骏走风”“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这些采自大自然和古典文学中最清新洗练、最富诗情画意的语句和清俊的笔墨相互辉映、相互融合,让他的书法作品作品更加意味隽永。
  父亲的画与书法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他钟爱自然,以画小写意山水为主。
  早年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住在一间不到十四平米的房子里,中间用木板隔开,分成两间屋,里屋只能放一张床,紧挨着床边有一张两屉办公桌。父亲每天就在那张桌子上画画,每画一张就用图钉订在墙上,反复推敲。
  父亲十分注重写生功夫,“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曾数十次外出写生,家里到处都能看到父亲用过的宣纸,积稿达数千张。厚实的积累,让他创作时一出手就让人感到成竹在胸。
  父亲的山水画,寓苍劲于秀润之中,淡雅清和,气韵生动,诗意盎然,构成了心灵境界与自然具象的完美谐和统一。

  二、

   在保定,父亲是第一个加入中国美协的人。他把舞台美术设计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 电影《潘杨颂》、《忠烈千秋》的舞美设计均出自他的手笔,当年电影《平原作战》青纱帐一场,幕一拉开,台下观众就给我父亲画的布景叫好。
  父亲常说:“在国外,舞美的地位和绘画相当,国内的环境就差一些,因此搞舞美的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甘作幕后英雄。”有时为了一出大戏顺利完成,寒冬腊月在四壁透风的制景室里,他能够通宵达旦地工作,甚至忘记吃饭、喝水,母亲派人送去的饭菜凉透了放在那里。长期拼搏,积劳成疾,有一次父亲累得吐了血,病倒了。等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开始这样拼命。
  父亲勇于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有时为了一台戏总体的把握,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上至领导,下至同行,争吵是经常发生的事。可事后没有人跟他记仇,大家反而成了至交,这同他的艺德、为人是分不开的。
   生活中,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我们家属院儿的大事小情,他都管。每当有人举办展览需要他帮忙时,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展览一样,大到展事的谋划,小到某张作品的位置都尽心尽力。他喜欢以书会友,以画会友,求字画的人不断,有的慕名而来,有的是家里的常客。遇到逢年过节,我家更是门庭若市,大院里家家门前的对联,都出自父亲之手,人们亲昵地称他为大院“院长”。
  对待子女,父亲不但重言教更重身教。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收藏书画,偶尔讨到一幅珍品,常小心翼翼地挂到墙上,反复斟酌。我刚考进戏校不久,老师教了几个刀花,其中有一个皮球花,我耍得特别顺。高兴之余我拿着刀坯子,在家里给父母表演,突然,刀坯子从我手中飞出,正好砸在身后挂在墙上父亲收藏的那张古画上,我顿时吓得出了一身汗,父亲也噌地一下站起来。没想到父亲并没批评我,而是心疼地把画从墙上摘下来,用手轻轻地抚摩着那张画,深深看了我一眼。
   父亲经常对我们讲:“时间是最宝贵的,要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要夹着尾巴做人。”他还说:“演员的时间是最充足的,如果你把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是父亲的个性。他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奋斗了一生,忙碌了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充实的、幸福的,值得我们这些子女崇敬羡慕的。
  一晃,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在今年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和姐姐自筹资金为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以此来纪念我最崇敬的父亲。(责编:宁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89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