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新华 周宪斌 徐 健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环境下,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确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教育作为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并以之引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利益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发展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为宗旨,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土观念。
  国家利益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国际政治概念。人们由于受世界观、价值观、阶级观、文化观、意识形态观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水平与分析、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影响,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理解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客观实在在国际政治中无时无刻地存在着却是不依任何人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国家的生存;2、国家根本性状之维护;3、国家的自我实现。“由于国家性质之不同和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政治统治需要之不同,从而导致各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甚至产生对立和冲突。基于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同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也会呈现出重大的差别。”正是这一差别才表明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则可能是主观的,由此,可以认为所谓的国家利益观就是指人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的有机结合体。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与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增强,尤其是近年来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蔓延趋势更使国家利益的争夺变得复杂多样。对此,当代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既要从经典论述中的国家利益观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避害趋利。惟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真正具有实现的希望和可能。
  
  一、国家利益观教育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任何一种精神都必须有一种恒定的思想观念(信念)作为支撑,要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要爱国,首先就必须明确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观念,必须搞清楚在全球环境下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要教育大学生自觉培养对中华民族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并自觉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首先要求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反思当前中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国家利益观教育,不论是在内容、体系还是教学的实践上,都是非常薄弱的。没有专门的国家利益观教育课程,其内容只是零散见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课程中。大学生或许能通过这样的教学了解到一个非常笼统而模糊的国家利益概念,但是却往往无法科学认识国家利益的正确内涵,进而自觉选择和维护主要的国家利益,当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美、日、欧等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许多大学生就会表现出比较狭隘的国家利益观。结合历史与现实的需要,对当前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观念和培育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最主要的任务,国家利益观教育成为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国家利益观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全球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和进程,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民族国家主权的相对弱化,使国家主权的发挥在全球化时代受到了影响,有人甚至称之为国家主权的消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由于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强,为了保证本国的经济能够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家必须通过让渡主权来参与国际合作。二是国家主权的相对弱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关系日益加强,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有时要弱化本国的经济主权。三是国家主权的共享。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问题、毒品问题、恐怖活动、金融危机等的出现,要求加强国际组织与国际协调的地位与作用,使国际组织成为与国家同样重要的国际社会主体,从而实现国家主权的部分共享。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国家利益的边缘出现模糊化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西方一些人提倡的“民族国家过时论”、“国家利益过时论”等,极力给人们造成这么一种印象:即全球化时代是个世界大同的时代,无须再提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与利益,极力把发展中国家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价值追求指责为“极端民族主义”,贬斥为与全球化相悖的一股逆流。在国家利益观教育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就象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继续大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借助经济全球化极力淡化“意识形态”,促使我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淡化政治,从而达到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淡化人们的爱国主义信念。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融入全球化的环境下,世界政治领域内后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十分复杂。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西方敌对势力必然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遏制中国的发展,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战略目的。
  
  三、确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引领地位
  
  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利益观教育,直接影响到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利益的认同,对于他们能否真正做到发扬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凝聚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国家利益观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败。因此,高校的爱国主义必须努力促成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并以此引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但是,国家利益这个概念在国际社会尤其在西方理论界有着广泛的争议,不论是关于国家利益的本质、国家利益的阶级性和全民性还是国家利益的内容,国际上不同学派间都存在较大的观点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利益这一概念对于国家利益观教育关系重大。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观教育,必须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认为,国家利益是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一方面,国家利益本质上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性。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任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国家的存在,都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另一方面,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主权(民族)国家是国际交往的主体,由于不同的国家的独特的民族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念,在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时候必然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历史和文化传统,因而国家利益就具有了民族性。根据马 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的基本原理,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以及在此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国家利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认定的物质与精神的生存需求的总和。即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历程,总结我们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作的努力,可以看到,全球化时代,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应该是在保证国家的生存和主权独立的基础上,以不损害全球利益为根本前提,在尊重他国合理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种把本国的发展和世界的整体发展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利益观。马克思 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在坚持国家利益阶级性的同时承认国家利益的民族性,在肯定国家利益排他性的同时承认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一致性,是符合人类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国家利益观。社会主义中国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国家利益观为指引,才能教育好作为社会主义明日栋梁的大学生,才能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实现国家利益,促进全球利益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中国科协全国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Z].1996-05-27
  [2]任卫东.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人民论坛》2005年第2期
  [3]吴家庆.冷战后时代国家安全观的新变化及其对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4]胡联合、胡铭.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安全简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李新华,1974年,男,湖南邵东人,在职研究生,讲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