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生育力保存现状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通过生育力保存相关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生育力保存的现状。方法 于2018年4月2日~7月19日,对安徽省9所高校各抽取1个班级进行《大学生生育力保存问卷调查》,依据大学生性别、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共发放问卷231份,回收合格问卷200份,合格率为86.58%。安徽省大学生的性生活史比例较低(仅18.70%~41.65%),但多采取主动避孕措施(74.03%~93.88%);绝大多数学生有婚后生育的意愿(73.98%~88.31%),其规划的生育年龄集中在27~29岁(53.25%~73.17%);大学生对不孕不育较为重视,对导致生育力下降的认知度较高(60.00%~95.00%),且多数大学生愿意接受生育力保存措施(66.67%~74.03%)。分类比较:男生的性生活史较多,女生和理科学生更偏向于27~29岁生育,其中女生更重视“高龄”因素,独生子女则更为重视“流产”因素所致,上述分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对生育力保存的总体认知情况较好,但规划的生育年龄则有所偏大。
  [关键词]生育力保存;不孕不育;大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184-03
  目前,不孕不育已成为我国育龄期人群的棘手问题,对患者家庭和婚姻生活亦造成了严重影响[1-4]。在校大学生是育龄期群体之一,受教育程度高,亦是时尚潮流、观念和文化的引领者[5],因此,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生育力保存的相关现状,对于提高育龄期人群的生育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4月2日~7月19日,针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开展了一项生育力保存相关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安徽省所有高校中,随机抽取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皖西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大學、铜陵学院和滁州学院等9所高校,各选取1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每班30~50名同学),共231名在校本科生。所有对象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大学生生育力保存问卷调查》,共14个调查问题,包括两项内容。①调查对象的特征信息: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所在专业为理科/文科等;②生育力保存调查信息,包括三大部分a.生育健康现状:是否了解生理周期与安全期,是否有过男/女朋友?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是否会主动采取避孕措施?b.对生育未来的规划:自己所期望的生育年龄?婚后是否会选择要孩子?c.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目前不孕不育率的趋势?生育力下降的原因?如遇影响生育力的重大疾病或治疗,会否选择生育力保存?
  1.3数据整理与分析
  本问卷一律采用匿名、独立填写的方式,并于现场统一回收。①数据整理:问卷回收后,由2名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独立整理,经共同讨论后,将无效问卷(信息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相互矛盾)予以剔除,并将最终结果进行汇总。②数据分析:将调查对象的特征信息(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情况等)作为自变量予以赋值;将上述三大部分生育力保存调查信息作为因变量。依据自变量不同,对因变量进行逐项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情况
  231份调查问卷均获回收,回收率100%;最终剔除31例信息填写不全或内容矛盾的无效问卷,得到合格问卷200份,合格率为86.58%。200份问卷中,男77例,女123例;独生子女49例,非独生子女151例;户口为城市35例,乡镇41例,农村124例;专业类型为文科71例,理科129例。
  2.2总体情况
  安徽省大学生的性生活史比例较低(18.70%~41.65%),多采取主动避孕措施(74.03%~93.88%);绝大多数学生有婚后生育的意愿(73.98%~88.31%),其规划的生育年龄集中在27~29岁(53.25%~73.17%);大学生对不孕不育较为重视,对导致生育力下降的认知度较高(60.00%~95.00%),且多数大学生愿意接受生育力保存措施(66.67%~74.03%)(表1)。
  2.3分类比较
  2.3.1性别差异  ①女生对其生理周期与安全期更为了解,且更倾向于选择27~29岁生育,对“高龄导致生育力下降”更重视。②男生有过婚前性行为的概率更高,对婚后生育的渴望更高。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2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对女性生理周期与安全期更了解,且在性行为中倾向于采取主动避孕措施,更重视“流产导致生育力下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3专业差异  理科生更倾向于选择27~29岁生育,与文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3.1生育力保存的意义
  近年来,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患者的婚姻感情、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均造成较严重影响[6-7]。因此,有效提高育龄期人群的生育能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生育力保存”的概念[8],系通过手术、药物或实验室技术,对存在不育风险的育龄期人群提供帮助,以保护、保存其正常的生育能力[9-10]。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育龄人群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亦是新思潮、新时尚和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本研究通过开展《大学生生育力保存相关问卷调查》,试图了解这一群体的生育力保存情况。   3.2大学生生育健康的现状
  本问卷表1显示,无论性别、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人群,有过男/女朋友的比例均在55.10%~66.23%;有过婚前性行为者为18.70%~41.65%;选择主动采取避孕措施者占74.03%~93.88%;了解女性生理周期与安全期者占41.56%~67.35%。在上述3项自变量的分组比较中,男生的婚前性行为比例更高(表1),这可能与男生在性行为中更具冲动性有关;吴晓雪等[11]的调查也证实,男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此外,独生子女、女生则更了解女性生理周期与安全期,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更细致,而女生更关注自身健康有关。总之,大学生人群均高度重视在性生活中采取避孕措施,且多数经历了恋爱史。
  3.3大学生对未来生育的规划
  约53.25%~73.17%的大学生选择27~29岁生育,以女生、理科生较多(表1)。这可能与大学生对未来的理性规划有关,在此年龄段,处于事业相对稳定、收入可观的时期。73.98%~88.31%的大学生均选择婚后要孩子,尤其是男生,提示大学生人群对未来生育子女的愿望强烈,宋晓燕等[12]的调查也提示,90%以上的高校学生选择未来生育1~2个孩子,这与我国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密切关系。
  3.4大学生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
  54.00%~75.00%的人群认为不孕不育率呈上升趋势,且以乡镇与农村户口比例最高,可见大学生对不孕不育多持悲观态度,以农村与乡镇户口为主(表1)。而关于生育力下降,60.00%以上的人群认为,流产、免疫疾病、高龄、生殖疾病、放化疗和环境污染[13-16],均是主要原因。但女生更重视“高龄”[17-18]、独生子女则更为重视“流产”因素所致。大学生对生育力下降的认知度较高,这与其受教育程度较高、更易接受和关注相关知识有关。
  此外,如遇影响生育力的重大疾病或治疗[18],66.67%~74.03%的大学生均选择接受“生育力保存”措施,且未体现出人群的差异性,说明多数大学生更为重视“生育力保存”,愿意接受相关措施。
  4总结
  ①安徽省大學生的性生活史比例低,且以男生居多,但多采取主动避孕措施;②绝大多数学生有婚后生育的意愿,其规划的生育年龄在27~29岁,以女生和理科学生居多;③大学生对不孕不育较重视,且多愿意接受生育力保存措施;④大学生对导致生育力下降的认知度较高,女生更重视“高龄”因素,独生子女则更为重视“流产”因素所致。
  [参考文献]
  [1]区海云,梁勤芳,彭彩容.已婚夫妇不孕不育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5):379-381.
  [2]廖秀琼,郑嘉敏,肖惠坚,等.男性不育与女性不孕患者婚姻调适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8, 17(1):33-35.
  [3]徐佩琦,孟昱时.血清AMH在育龄晚期女性生育能力评价中的作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3):99-101, 95.
  [4]王梦萍,郭艺红.大龄单身女性寻求生育力保存的伦理问题探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37(3):247-251.
  [5]陶鹰.生育力保护——浙江探索与实践[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8,(2):26-32.
  [6]鲁强.生育行为与主观幸福感:货币路径、非货币路径与调节效应——兼论“幸福-收入”之谜[J].宏观质量研究,2018,7(2):51-72.
  [7]乔杰,龙晓宇,高江曼,等.人类生育力保护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1):8-12.
  [8]黄国宁.生育力保护概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4):241-242.
  [9]李尚为.女性生育力保存新进展[J].西部医学,2016,28(5):593-597,605.
  [10]买热艳木古丽·苏来曼,古丽柯孜·阿卜杜克热木.浅析妇科不孕不育的原因及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3):50.
  [11]吴晓雪,孙建乐.温州市大学生性教育、性观念及性行为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8,31(7):52-54.
  [12]宋晓艳,罗阳.高校学生的生育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37(11):927-930.
  [13]Flisser E.Identifying at-risk populations:are we simply not doing enough fertility preservation procedures?[J].Fertil  Steril,2018,110(4):640-641.
  [14]张凤春,马越,林玉梅,等.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师对于患者生育力保存认知度的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5):514-519.
  [15]吴霜,李文.女性生育力的现状及保存对策[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8):1-7.
  [16]李薇薇,郭艺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保护[J].生殖医学杂志,2018,27(6):595-600.
  [17]胡琳莉,孙莹璞.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及美国生殖医学会“与年龄相关的女性生育力减退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8):696-698.
  [18]曹云霞.高龄女性生育力的变化与评估[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8):8-12,23.
  (收稿日期:2018-08-17  本文编辑:刘克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54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