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
  
  又是一个金秋九月,又一群哭过、笑过、骄傲过、也失意过的莘莘学子熬过了“黑色六月”的炼狱,迈进了神往已久的大学校门。
  我曾听一位家乡的朋友说,有一位男大学生铭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可是在这所大学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尖子。相比之下,他的第一学期成绩排名顶多算是中下,还有一科不及格,在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下,最后竟跳楼自杀了。
  紫琼在考入理想的大学后,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温暖,充满母爱的小家庭到校园中的大家庭,完全不能适应。她说:“洗澡要排队,衣服要自己洗,食堂的饭菜又难以下咽……”为此紫琼每天给家里打长途电话诉苦。于是,母亲只好请假租房陪女儿读书……
  据调查,像铭坚与紫琼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7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失衡呢?
  
  大学新生适应困难产生的原因
  
  “刚上大学时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朋友,我的心底非常迷惘、非常伤感。新同学的陌生更增加了我心底那份化不开的孤独。”一位同学对心理医生如是说。
  从地方中学到高等学府,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新生从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大城市读书,非常容易产生迷惘感和孤独感:同时,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也将由狭窄、单纯变得宽广、复杂,从而要求有更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大学新生来说,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变化而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孤独、中心地位的失落和强烈的自卑心理,是导致他们适应困难的重要因素。
  曾经有人诙谐地将大学生活比喻成鲁迅先生的四本书:大一《彷惶》,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也常常听见有人说:“假如上帝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让大学生活重新开始……”
  相关研究表明,导致心理失衡的因素,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有差距,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导致心理失调。
  
  安全度过心理失衡期
  
  新生不适应新环境,如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这种因心理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存在时间因新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而有长有短。有些新生因心理素质较差,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长期调试才能度过心理失衡期。有的还可能因长期不能适应,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产生,甚至因此而退学。所以,应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试。专家建议
  1 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心理优越感。而入学后,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许多人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
  2 新生入学后要有目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
  3 培养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积极寻求外部支持。新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远离家庭,一般会不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入校后,新生在生活上要逐步学会独立自理,如在生活、学习、作息上合理安排,学会自主理财。在学习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4 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调试外,还可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对老师上课方法不能适应,应积极向老生请教,还可向老师反映,取得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心理问题长久不能解决的,则应该寻求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5 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许多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r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的不利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
  6 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原因。为了与同学和睦相处,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特性,找到相同点,交往起来就较容易。与人交往时,既要自尊,不要为了交往而有意委屈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冷静处理。
  
  TIPS: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诊断自测题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开。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3.过分地羡慕和忌妒别人。4.与异性交往太少。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7.时常伤害别人。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10.极易受窘。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12.不知道与异性如何适可而至。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16.暗自思慕异性。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20.瞧不起异性。21.不能专注地倾听。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23.受别人排斥,感到冷漠。24.被异性瞧不起。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和看法。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计分标准:选择“是”的1分,选择“否”的0分。
  结果解释:如果你的总分在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从与朋友的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采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如果你的总分在9~14分之间,那么,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之中。
  如果你的总分在15~28分之间,那就表明你同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比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6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