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过程四种方式的变革,集中体现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我们认为,四种方式的变革是普遍性要求,不能仅仅看作是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事情。回顾我国的课程改革进程,人们对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果不太满意,问题正是出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四种方式的变革”之上。本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变革了自己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践如下:
一、新的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高中新生的物理课堂中,变革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呈现方式。实践研究的具体操作如下:
上课伊始,面对教师开门见山地呈现了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并要求学生尝试着解决。课题性问题,不是复习性的、简单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功能的、反映学科知识结构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提出课题性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五要五不要”的要求独立自主地思考或操作,实现心理同化、顺应和自我平衡;要求纸上写关键词、画草图,写表达思路和思维结果等。
设置课题性问题,有意给出难题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折腾”学生的做法。那么,当学生无思路或无法完成任务时,教师应该怎样做呢?一是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判断;二是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子级问题;三是要提供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值得注意的两点是:如果课前备课时,教师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的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学生的现场表现,尤其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其次教师要强化“自主、探究的意识”,淡化“启发、引导、点拨、引导意识”,不要急于给结论、答案,而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继续自主、探究过程。
在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允许下,可以遵循上述循环原则提供下级问题,尽量延长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如果能实现上述操作要求,那么,“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教材”,只能呈现现成结论,只能给学生奉送真理,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面对课题性问题,自主、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主动性,充分张扬个性成为可能。
学生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中,尝试解决问题。因为有了独立自主地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在没有先入为主的干扰下,“富有个性的学习”才成为可能。
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过程
1.开始的教学阶段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开始的教学阶段,学生对这种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不适应的,甚至有些同学是不喜欢的。开始阶段,我的教学进度常常有完不成的情况,学生对于在黑板上呈现的课题性问题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一期间我需要做好的三件事是:一让学生在传统的内容呈现方式面前彻底的绝望,不依靠自己的探索、猜想、验证永远没有结论。只有让他们绝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才有希望;二不断地从内容的整体性修缮自己的课题的问题,在开始的阶段可以降低课题性问题的难度,也可以在课题性问题之下设更多一些子级问题;三给予学生不断的鼓励,发现他们的亮点,哪怕是他们的所想与我们的问题无关也要鼓励他们的想法大胆。
在这期间,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是特别没有底的,总感觉自己折腾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其实学生此时心理上顾忌的是没有记住教材中黑体字或是加有着重号的结论。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教科书,但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时候把教科书上的结论的来龙去脉和自己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相对应,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2.中间阶段的变化及其措施
通过两到三个月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逐渐适应了,开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一些学生也逐渐地拿出了练习本,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敢于回答问题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黑板上的课题性问题变得更高度概括一些,使子级问题相对少一些。而我们先前的进度慢在这里可以逐渐找回来。
3.在教学的成熟阶段教师的操作
在教学比较顺利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操作,使课堂变得更有效。课堂比较顺利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出现的时候学生不再显得浮躁不安,学生的课堂秩序比较好;其次,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觉地实现在新的课堂教学制度的要求;第三,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学生的困惑所在。设计的子级问题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可以在操作的这一阶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把自己的问题让其他的同学分享,让老师分享。
三、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所引发的课堂变化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引发课堂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课堂上自觉性的提高,以前上课学生行为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如拿出笔和纸来、写关键词、画草图。现在这些指令在逐渐减少;②课堂中多了学生的讨论,少了学生的乱喊乱叫;③老师比以前更“忙乱”了,一会儿被学生叫到这里,一会儿被学生叫到那里;④课本此时被学生和教师用得更合理了,课本成了学生最终的笔记本内容就是课本上的结论或者黑体字。课本成了教师加工出合理的课题性问题的依据和工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