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多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力,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和扶持之下,都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策略探究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的学习中出现了各种困难的学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生的成绩难见起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本身就比较繁重,而学困生因为存在种种原因,在转化的道路上,很容易前功尽弃,中途而废。所以,只有系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才能使得班级内所有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都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爱心,关心学困生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学困生,而作为一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而教师忽视学困生,本身也是不合适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丧失了更多得到老师关注和得到老师帮助的机会。教师真心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们的学业进步,发自内心的为他们的学困状态,寻找原因,寻找解决的途径,而老师的努力也能够点燃学困生,内心中上进的激情,对于他们未来的努力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学困生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比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倾注,他们像弯曲枯黄的幼苗需要雨水滋润,需要阳光温暖一样需要我们老师的尊重和关爱。所以,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就对他们不闻不问。平时的课上与课下的时间里,教师可以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进行谈天,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所在。用自己的专业角度帮助学困生,分析之所以学困的原因,并且帮助他们一起制定,摆脱学困状态的学习计划。进而逐渐的帮学困生建构健康的学习习惯,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助力他们尽快追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二、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并且对待补课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经常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补课。而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也便是为了尽快的帮助学生追赶上进度,把落下的内容补上来。不过很多学生在补课的时候,却表现出不大情愿的态度,他们对补课这样的安排,好像心生怨言,不愿意付出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补课,正确对待补课,让他们怀着一颗上进之心,投入到补课中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以调整。(1)为了避免学生的排斥心理,教师在安排学生补课的时候,可以提前与学生商定补课的时间,避免只考虑到自己的时间,而不关注到学生的情况,这样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补课的时候,就更容易配合。(2)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补课内容,要做具体的分配,不能所有的同学补一样的内容,因为每个人的学困原因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并且与学生提前商定,需要重点补哪一部分内容。(3)调动学困生的上进心,让学困生也能够参与到学习的竞争中来,让学生们在补课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因为进步而建立起更加强烈的上进心理,进而以更加专注的状态投入到补课行为中。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最终检验的指标重点要看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否有提高,所以将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教师要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从近期来看,考虑到学生的考试和升学,成绩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当然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首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照顾到每一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让学困生都能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哪些生字还不会,哪些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而教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当有了计划,并且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就会感受到日积月累所带来的成就感。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定期的评估,例如可以在一周的间隔之内,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测试,并且重点测试学生这一周的学习计划中所安排的内容。通过测试的结果去评估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并且,对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时的作出干预。教师可以设置帮扶小组,这样可以降低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要用先进带动后进,让学困生们能够从成绩优异的同学身上学习到一些好的方法,能够在树立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使得自身获得更多的激励。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难见起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基础不牢,存在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教师要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学困生能够从基础做起,正确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云明.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薛辉,程思傲.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52.05.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縣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甘肃    定西   748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9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