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时代如何体现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新闻传播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新闻图片信息的传播也随之呈现全新的发展形态。本文对新媒体传播时代进行分析,对新聞摄影记者如何在新环境下有效提高新闻摄影报道质量,提高阅读量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方向
  一、新闻摄影记者在互联网传播时代的现状
   纸媒衰落,大量新闻记者的离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媒体日渐衰落,报纸的视觉版面不断被压缩,大量优秀、成熟的摄影记者离开报社等传统媒体,有的转型去企业做公关或者摄影创业,有的彻底告别新闻摄影。那些曾经创造辉煌的纸媒也都成为“昔日英雄”。2015 年 3 月 25 日,《南方都市报·视觉周刊》推出最后一期,随后停刊 ;2016 年的末,京华时报和东方早报都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刊。
   纸媒的衰落同时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0 年后,移动互联网逐步发展起来,各门户网站先后推出自己的客户端和手机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近几年,自 2015 年开始,图片类新闻在 PC 端的流量逐渐不敌移动端。移动端图片类新闻的阅读量又占据主导地位。
  二、新环境下摄影记者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什么样的新闻摄影作品能够吸引受众阅读?成为受众群里的“热点”话题?其实核心价值追求不变、摄影记者立足摄影,提升业务水平。无论受众阅读习惯如何改变、内容载体如何改变、传播方式如何改变,新闻摄影的核心价值追求不应改变。
  1.摄影作品立意新颖
   用图片讲故事,立意是照片的灵魂。要用心、用脑拍照,做到人机合一,照相机不仅要连着镜头,还要连着摄影记者的眼睛、脑袋和心。新闻摄影重在真、重在情,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注重心灵与现实的某种感应与和谐,捕捉事件中的人物命运趋向和感情爆发点,见人见事更要见精神,要有精气神。很多照片无论形式感多强,让人感觉也是平淡的,原因通常是缺少内容意义和真挚情感。好的作品一定是温暖的。
  2.摄影作品细节生动
   一个细节往往透露着一个时代的信息,有时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人间一切,尽在脸上”。特别是眼神,眼神的变化直接体现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活动,在摄影表现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汶川地震时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雷声拍摄的《最柔情的微笑》摄影作品,当时感动、温暖了全世界。关于这张作品的创作,雷声说道“5月14日下午,天气十分闷热,在进出北川县城的坡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灾民往外撤离,因余震不断,路旁不时有山体滑坡,巨石滚落,抬着老人、伤者,抱着小孩撤离的解放军战士都是跑步通过。我正挥汗前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位战士温情脉脉地哄着怀抱的婴儿,而刚睡醒的婴儿也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叔叔。刚强与柔弱在这一瞬间链接,人间最原始、朴素的爱在这一瞬间流淌,对视的目光中聚集了难以用文字表达的情感,我迅速跑了过去,拍下了这一充满生命希望、暖人心窝的瞬间。”网友曾在留言中写道:“这是最具铁汉柔情、最有民族希望和最让我刻骨铭心的瞬间!我将永远收藏,终生品味。”“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的目光总会久久地凝视,不舍离开,泪水悄悄滑落,人间最真挚的爱!”
  3.摄影记者要有广泛背景知识储备,把握时代性社会性。
   背景知识不仅包含旧有的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等内容,还要与时俱进,保持对新内容的关注与了解,不断把握最新热点、流行趋势、科技变化等新知识,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用热点激活储备的背景信息。
  4.摄影记者善于社交
   摄影记者必须是个出色的社交能人,要学会广泛积累人脉,善于突破,锲而不舍地将选题进行完整表达。
  三、寻找出路拥抱新媒体
   多媒体是报道摄影的一个新方向,新闻摄影的另一个新媒体维度是自媒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任悦认为,国内很多的新闻报道摄影师最缺乏的是个体意识,认为自己需要依赖权威,需要有一个机构托着来说话,其实靠自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大鱼号、一点号、新浪看点号、网易号、搜狐号等,构成了今天自媒体江湖的平台矩阵。自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摄影的格局,一批一批摄影记者已经加入这股自媒体浪潮。
   合肥晚报摄影记者吴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在新浪《看见》发表过《留守妻子》《为什么生你》《矽肺生死路》《空巢余生》等作品。2016 年,吴芳开始运营自媒体号“乙图”,希望给自己找一条退路。至今,“乙图”全网阅读量过 32 亿,吴芳自己也收获了相当高的内容红利。自媒体的编辑方式和规则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吴芳的经验是:一篇自媒体稿件,内容好是关键,这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理念相同。
   时代的发展并没有“遗忘”新闻摄影记者,而是给了新闻摄影更多展示的舞台,给了新闻摄影记者更多的可能性。摄影只是一项技能,只有当这种技能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适应这个时代,才能创造出伟大与不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翟红刚、秦翼主编 : 《看见·看不见》,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年版。
  [2]周星宜:《换一种活法:腾讯图片编辑杨深来谈〈活着〉转型》 ,《中国摄影》2018 年第 8 期。
  [3]吴芳 :《好图片 VS 高流量,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何去何从?》,《大众摄影》2017 年第 10 期。
  [4]丁依宁 :《平衡与想象力 :澎湃 Six Tone 的图片编辑》 ,《中国摄影》2018 年第 8 期。
  [5]陈荣辉 :《拥抱新媒体》 ,《中国摄影报》 2018 年 1月 5 日。
  [6]马俊岩:《报道摄影在中文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与出路》,《新闻战线》 2018 年10月
  [7]雷声:《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出彩》,《城市党报研究》  2018 年 12月 10 日
  [8]张 杰:《浅谈新闻摄影“三达”意识》,《中国报业》20189 年 1月 15日
  (作者单位:人民画报社,北京1000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84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