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遗”视域下赣东北畲族民俗文化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畲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且文化深厚,主要居住在闽浙赣地区。文章重点考察赣东北地区的畲族民俗文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初步探析了赣东北畲族服饰文化、习俗文化与节庆文化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畲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国东南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群“无歌不欢”的少数民族,他们最早记载在先秦,从唐朝开始,他们渐渐往福建、浙江和江西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带着自己的歌声和民俗文化来到各个角落,他们就是畲族。赣东北畲族主要分布在上饶市境内,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58.4%,主要聚居于上饶、信州、弋阳、横峰、广丰、德兴、铅山等地。明嘉靖年间,畲民从福建汀州(长汀)、崇安等地迁徙到闽赣交界的边远山区,至今已历20余代。历史上,赣东北畲族主要姓氏为蓝、雷、钟、李、吴、盘等,现在蓝、钟、雷仍是当地畲族的大姓。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畲族共有709,592人。其中,江西省有77,650人,居于赣东北地区的畲族人民其生存和生产的主要来源是依赖山地农业,偶尔有狩猎的方式,主要的农作物有红薯和水稻。饮食方面,喜欢将红薯丝(又称地瓜米)与米掺在一起蒸饭吃,喜食虾皮、海带、豆腐,喜饮醇香浓郁的米酒。在该地区的服饰文化中,妇女着装的服饰风格多以传统的服饰为主要特点,住房结构特色上则以茅草房和砖瓦房。特有的传统节日有“会亲节”“分龙节”等,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每年2月15日、7月15日、8月15的祭祖是其最重要的宗教活动,要虔诚地祭祀民族始祖盘瓠王。在艺术和文学上也内涵丰富,流传至今的诗歌和山歌多达一千余篇,其中山歌最为世人所知晓。在传统体育竞技上畲族的“打尺寸”“盘柴槌”、节日登山、骑“海马”和“竹林竞技”等都是别具一格的民间体育运动形式。
  一、赣东北畲族服饰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演进的记载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缩影,畲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性,尤其是畲族和汉族杂居的现态为多。而在其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和服饰习俗中发生了异同分化,一部分随着畲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消褪,另一部分则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经历着转化和重构,成为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人文资源。
  赣东北地区的畲族人民自己制作的衣装服饰材料基本上是有各自家里用纺织的技巧加以深蓝或者蓝靛为主要色系的麻或者织物。同时,也有不少会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粗织布,再用冬青树的树叶磨搅、捣烂取其汁液,染色其上后用手工的方式缝制成衣物裤子。这些工作几乎是由妇女们完成的,她们在耕农闲暇之时进行,偶尔还会手工纺织布匹和染色。族群中也有不少年迈的老年人,因为在生活和劳动上不能上山采料或者下地耕田,以及很多重体力活帮不上忙,她们则在一年四季中忙着帮家里人准备着衣服的材料和手工纺织的工作。平时生活中,赣东北地区的畲族男子的服饰特色多为穿着蓝色或青色的襟服,无领口的短衫,裤子是青色的裆裤,头无发饰但发型多为平头。女性们大多是白色和双蓝布为主要特点的服饰,在袖口上会有镶嵌极具特色的花边。赣东北地区的畲族男女们在劳作时腰部系着蓝色或者青色的腰群,脚穿平日手工制作的草鞋,因为草鞋是用干稻草和许多布条等材料制作而成不仅结实和耐穿,而且遇到雨天的山路和田间也不会打滑。每逢重要的节日时,赣东北地区的畲族人民会穿着绚烂多彩的衣服参与本地的活动,男性多新制或洗涤洁净的大襟褂和偏裆裤,襟边和袖口缀有花纹。妇女大都穿绣花裙,图案多为各种花鸟和“七”字纹或云头纹,色泽鲜亮。
  赣东北畲民的结婚礼服较为别致:新郎戴红顶黑缎官帽,胸前有一方龙纹绣花的青布长衫,穿黑色布鞋。新娘穿色泽亮丽的五色衣裙、绣花鞋,头戴凤冠。在畲语中,凤冠称“gie”。旧社会,多数赣东北畲民处于赤贫状态,即使比较粗劣的服装也并非人皆有之。“日里穿衣夜间洗”,“一件棉袄全家穿”的家庭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家庭,以蓑衣代棉被度过新婚之夜。民族服饰就是在不断濡化和涵化中发展的,赣东北畲族的民族服饰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和信仰等重要文化底蕴,在当今的现代文化环境下需要一个开发和传承之间一个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维护好民族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畲族的习俗文化与节庆文化
  对于畲族人而言,除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一些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本土特色的节日,这些节日从古代传承下来,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充满畲族特色。例如招兵节、乌饭节、会亲节、尝新节、牛歇节、乞巧日、花朝节等。这些节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庆贺节日的同时,畲族人都会进行赛歌会,在一个预定好的地点,通过畲族民歌,来庆祝民族的节日,歌唱心中的喜悦,传承民族的文化。
  1.迎客 畲族人待客时,会选择以茶待客。茶是畲族人的一种祝福,希望客人能够幸福吉祥,其中蕴含着畲族人美好的愿望。畲族人十分好客,如果有青年客人,会为其举办歌会,欢迎客人的到来。与迎客、茶叶有关的畲族民歌最为经典的就是《敬茶歌》,敬茶歌中“没做准备没招待,一杯绿茶尽心意”一句,体现了畲族人热情,质朴的民族风情。
  2.婚嫁 畲族人奉行的是同姓间不通婚,不和汉族通婚的一夫一妻制。畲族提倡婚姻自由,婚假的礼仪与其他民族相比比较简朴。畲族人通常会选择联袂而舞的形式确定婚姻。畲族人通过歌唱,可在劳动、节日等场合确定恋爱关系。江西河流丰富,降水较多。畲族姑娘出嫁也会选择乘船的方式。畲族民歌《摸摸摇摇上花船》中就介绍了这一种风俗。喝彩者会在畲族姑娘上船时唱民歌庆祝。畲族的新婚夫妇在结婚后还要回娘家,在回娘家时要携带糖面鱼饼回娘家。此时路口还会有青年男女拦路,只有对歌成功了才可以回娘家。如果新婚夫妇没有对上,就会被嘲笑、奚落。娘家父母会招待女婿,女婿要与岳父岳母对歌,在住上个几夜后,新婚夫妇才可回家。
  畲族村落分布在山上,迎亲具有路途远、路途险等诸多不便,所以畲族还有新娘会徒步前往夫家、迎親者会在女方家过夜的特点。迎亲过程中有上路、拦旗、上轿、分酸、哭嫁、漏夜对歌、戏耍新郎、行礼、拦路等内容。迎亲的路途上,会有山歌与音乐伴随。民歌伴随着整个迎亲的过程中。
  3.丧葬 畲族丧葬主要体现的是以歌哭丧。畲族人奔丧也有着许多内容,如团坟、入殓、哭丧、设灵堂、做功德、穿寿衣、买水、吊丧、报丧、选墓地等。这些仪式中大都伴有歌唱。例如孝子往往会在奔丧时跪唱。在进行丧葬时,歌曲的内容大多是对亡者的祈祷、怀念死者、祭奠祖宗、回忆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忏悔没有在死者生前照料好。《哭娘歌》就是典型的丧葬歌曲。
  三、畲族的节庆文化
  1.盘歌节 盘歌节指的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在某个节日,邀请四方的畲族人,举行歌会的节日。这体现了畲族人喜欢唱民歌的民族习俗。畲族人会在盘歌前的一天,提前出发,到歌场周边的畲族村落。盘歌节结束后,畲族人仍会留宿一宿,通过通宵歌唱,尽兴歌唱,以解决没有足够床铺的问题。元宵节、二月二、花朝节、三月三、牛歇节、分龙节、重阳节都是常举行歌会的时间。农历三月初三,也会举行节庆活动,畲族人盛装举行对唱晚会进行祭祖、祈福。
  2.会亲节 二月二会亲节也是畲族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的分布地域也越来越广,江西、闽东、浙南等都有畲族人集居。而过去受到经济的限制,探亲路途遥远,没有办法去探望在其他地区的亲人,畲族人便将农历的二月二定为会亲节,会亲节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会亲节时,畲族人会从各地归来,访亲、问候。待二月二入夜后,会有一家又一家提灯的人在畲族村落里游玩,二月二畲族村落歌声不断,除此之外还会举办赛歌会,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畲族传统的节俗文化随着时间逐渐淡化,近年来迅速地退化。在民间,这些畲族节日的记忆与实践渐渐消失。通过个人的努力已经难以修补畲族民族文化的断裂。畲族的节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留下来的更多的是停留在舞台上的畲族节日歌曲,但舞台上的歌曲,也渐渐失去了曾经的那份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张萌萌,李方园,陈敬玉.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现状与传承保护[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5).
  [2]许雅雯,张志荣.江西铅山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4).
  [3]何治国.浅谈铅山太源畲族乡的畲族服饰保护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43(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9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