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海洋牧场 振兴海洋渔业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滨州市海洋牧场开发近几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简要介绍海洋牧场概念、建设意义与现状基础上, 指出当前滨州海洋牧场开发建设中尚存在布局不合理、选址不科学、结构类型单一、运营模式粗放、管理困难等突出问题和挑战,并从体制转变、制度完善、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滨州;海洋牧场;科技支撑;产学研合作
   一、滨州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掀起了海藻、虾类、贝类、鱼类、海珍品养殖的五次产业浪潮,自1990年以来养殖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局部海洋水环境恶化,产品品质下降,养殖病害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要求。继传统海洋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而海洋牧场就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因此,建设海洋牧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渔业生态文明和推进渔业提质增效的战略举措,是滨州经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提升滨州海洋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有利于拓展滨州海洋渔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恢复滨州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科学规划布局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牧场渔业,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生态、高效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提升、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蓝色粮仓”低碳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黄蓝两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二、科学把握滨州海洋牧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其发展有赖于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统。必须重视环境修复和资源恢复,以保护海洋生态、增殖渔业资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滨州海洋生态容量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在规定禁养区、禁牧区之后,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重点、方式和规模,绝不可一哄而上。
   (二)特色发展
   根据滨州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论证牧场建设的适宜性、选址的合理性,规避选址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滨州特色的海洋牧场,如贝类底播田园型海洋牧场等,避免雷同化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陆海统筹
   海洋牧场在空间上覆盖陆域和海域。陆域是苗种繁育、产品加工、牧场运行管理的基地,海域是牧场建设、增殖放流、生境修复、采捕收获的生产空间。因此,陆地和海域生产空间需要进行合理布局,海陆一体谋划。海域应根据水深和离岸距离合理布局各类增殖对象和模式,陆域应根据高效运行和方便管理的原则科学布局。
   (四)三产贯通
   海洋牧场不仅仅包括水产品生产这一个产业链,还涉及礁体和装备制造、产品精深加工和储运、休闲渔业等产业有机融入海洋牧场的建设之中,发挥其对上下游产业和周边区域产业的拉动作用,打造完整的全产业链、全服务链,助推海域联动发展,提质增效。
   (五)四化同步
   工程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是现代海洋牧场的发展方向。海洋牧场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加强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牧场管理信息化、生物驯化、自动化采收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提高海洋牧场的综合技术水平。
   三、滨州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洋牧场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
   由于国家规定海洋牧场建设须以企事业单位为申报和建设主体,且海洋牧场建设涉及多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 在国家和省市层面上缺乏统一规划。另外,作为海洋牧场投资主体的部分企业和个体养殖户, 以追求水产品增殖为主要目的, 再加上资金等问题, 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前期调查评估和论证就开始建设, 且在项目选址、设计和建设上忽视海洋牧场生态功能的体现, 导致海洋牧场实际上沦为增养殖场, 不仅没有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 甚至有些海洋牧场对生态环境还造成了负面影响。[1]
   (二) 规章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少专门的规章制度,一些海洋牧场建设、经营和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海洋牧场产权不清晰,导致管理混乱;一些县区对海洋牧场征收海域使用金标准过高,忽视其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功能,加之海域批准使用年限过短,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海洋牧场建设的积极性;一些地区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后续监测和管理监督不到位,管理目标发生偏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短期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2]
   (三)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在政府投入方面, 目前支持的重心以工程建设为主, 国家层面立项支持海洋牧场研究项目较少, 沿海各级政府和部门虽然在海洋牧场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投入, 但由于科研项目一般周期较短、投入经费有限, 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企业投入方面, 目前企业仍是海洋牧场建设的主体,依然是追求盈利为主要目的, 在基础性科研方面基本没有投入, 即使投入少量资金, 也是集中在增养殖技术、选择性渔具渔法开发等生产实用技术方面, 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恢复等方面基本没有投入。[3]
   (四)海洋牧场运营模式粗放
   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使海域生态受损、环境恶化、资源衰退,急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够在保护生态、涵养资源的同时,持续健康发展海洋渔业。且滨州海上养殖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用海分散、粗放,海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价格紊乱。当地的养殖户急需一个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合作组织,共同维护用海秩序,提升渔民的抗风险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滨州海洋牧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科学规划和建设指导    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或计划以及实施方案, 应由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科研单位制定完成。各级政府和部门可以主导成立专门的海洋牧场技术专家团队, 并真正赋予其规划设计、项目评审、建设监管和效果监测评估等职能, 且在制度方面保障其职能的发挥, 为海洋牧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提供有效支撑保障。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域(2011-2020)》,统筹协调航海运输、沿海工业、旅游业等各行业用海,依据滨州海域水文、气象、地质、初级生产力水平等特点,立足地理区位、海洋科技、产业基础、人力支撑条件等,尽快规划滨州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科学论证,在规划的知道引领下组织实施。
   (二)强化对海洋牧场开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尽快制定出台海洋牧场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有偿用海、技术更新、品牌创建、市场开拓、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省有关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各級财政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集体、民营、外资、社会资本等,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渔民投入为主体”的多文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重点引导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三)密切产学研合作,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认真借鉴欧美日韩和国内海洋牧场建设之经验,对先进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的运营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加以完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以创新引领海洋牧场建设。结合滨州市情,加大对海洋牧场的科技投入,依托滨州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无棣沿海建设文蛤原种场一处,开展文蛤优良性状选育,保持渤海文蛤品种纯正性,并科学开发;在无棣沿海建设贝类育苗场一处,进行浅海滩涂贝类人工育苗与良种选育,为底播型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种质资源。借助山东省海洋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快滨州海洋牧场建设人才的培养,开展集成式、成建制科企对接,设立海洋牧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海洋牧场建设水平。
   (四)推动海洋牧场运营管理的社会化
   在今后的牧场开发中, 应适当减少纯公益性牧场的比例和领域, 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将更多的经营管理权授予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则主要投向产卵场保护、种质资源保护、幼鱼保护等难以社会化或不宜社会化的领域。改变以前海洋牧场建设主要由有政府投资的局面,推动构建企业、科研院所、渔民参与的行业协会,形成产业联盟,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和渔民共同获益,达到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多元融合发展的目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海洋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郝向举,罗刚,王云中,罗国武。我国海洋牧场科技支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产 2017,(11),44-48
  [2] 殷克东,王伟。海洋牧场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 中国渔业报 2018,(05),30-35
  [3]郝向举,罗刚,王云中,罗国武。我国海洋牧场科技支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产 2017,(11),44-48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滨州256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7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