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遥感技术在考古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会龙

  摘 要:为了更加深入性地掌握古代文明、追溯历史进程,必须大力沿用遥感技术来进行考古测绘。文章在客观阐述遥感考古模式的原理前提下,结合实际分析遥感技术在现代考古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希望借此推动考古事业的深入性发展。
  关键词:遥感技术;考古测绘;应用
  在考古测绘中沿用遥感技术,目的就是在融合自然、技术、社会等科学的基础上,基于卫星遥感等创新型技术方式,更加细致地考察和归纳不同类型的古代遗迹特征,开创出更高水平的考古成就。至于究竟怎样有效地在考古测绘中贯穿应用遥感技术,具体细节会在后续延展。
  1 遥感考古模式的原理
  古代遗迹通常是以往人们生产、生活中改变地表自然状态而形成的,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开始慢慢转变成为农田或是村镇,不过因为这些遗迹始终是由人工塑造,所以和周边尚未开发的自然环境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地表水分状况、植被生长规律、土地利用模式、地貌结构形态与合租关系等,这些细节都可以透过遥感影像进行全面性记录和细致性判断解析。在遥感影像上,技术人员可以凭借特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直接在适当位置上勾勒出对应遗址的外形结构和分布规律。除此之外,亦能够借助部分护城河等遗址,来科学性把握特定区域的水域条件变化过程,还原演绎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所处的环境。
  2 遥感技术在现代考古测绘中的应用方法
  2.1 古代遗址勘查方面
  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尽管说在地面上能够有迹可循,不过单纯凭借人力去探寻势必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最后也不一定会精准地锁定其位置。相比之下,使用遥感技术予以综合分析,则很容易达到目的。根源就在于航空与卫星遥感勘测有着较为宽阔的视野,能够凭借专门的解译标志,从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域内识别出有关的遗址或是遗迹。除此之外,一些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地貌繁琐,如沙漠、草原、偏远山区等,难以凭借常规的方式展开考古,这时仍需要遥感考古技术大显身手。
  2.2 地下遗迹的无损探测方面
  遥感考古技术还能够针对长期深藏地下的古代遗迹或古墓,予以无损探测。现阶段广泛使用的无损探测模式有很多,诸如磁力、电阻率、微波脉冲“探地雷达”、地震等探测法。客观来讲,我国该类技术应用的时间并不是非常久远,对应的案例也可以数得过来,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凭借探地雷达对浙江绍兴“印山大墓”开展的无损探测活动,利用航空遥感高光谱和热红外遥感等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园区进行的综合考古研究。不过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相关技术人员开始开发拓展出全新的探测和定位方法,如配合遗传算法在雷达资料中提取古墓遗迹的定位信息等。
  2.3 水下遥感考古方面
  顾名思义,水下遥感考古便是使用航空遥感技术去进行湖泊、河流等水下的古迹勘查,这部分古迹可以依次细化为古河道、古代港口和对应的沉积环境等。不过水下遥感考古活动组织期间,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约束,诸如严格控制水体的清澈透明状态、确保水面平静且周围无风等,所以说现阶段该类遥感测绘方式主要在湖泊的水下考古工作中使用,至于那些含沙量相对大一些的河流,则很少加以应用。
  经过我国海洋地理测绘技术和考古仪器设备的持续更新完善,涉及海洋遥感考古事业也得以兴旺地发展。如今这方面考古工作主要会沿用声波扫描仪、海底剖面绘制仪器、水下照相机等来考察海底地形,推测淹没之前的环境特征,认证有关古代遗迹的真实性和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更加深入性地把握古地理、古气候、古代社会发展动态等内容。例如,由Tromso博物馆负责的挪威水下文化资源调查计划,实施过程中就是将遥感技术作为核心,潜水调查作为辅助条件,具体就是依照上述工序流程划分出三个阶段,从而更加高效率地展开海洋考古活动,获得更多重大的考古发现。
  2.4 环境考古方面
  进行古代环境还原塑造,可以为今后我国社会、文化、经济、自然地理等条件优化提供丰富可靠的指导性依据。不过随着古地理环境的大范围变迁,选择同时做好对古代环境、政治演变过程等研究工作,也显得极为关键。而凭借遥感技术研究长周期环境的历史变迁时,具体按照其在遥感图像上呈现出的痕迹加以识别。毕竟每个研究对象都包含自身的特色,且随着时间的洗礼会得到某种程度的保留,经过遥感图像深入性反映之后,则能够透过色调、形态、阴影等层面予以识别。归根结底,任何区域的环境改变,通常是水系的演变,可以依次细化为水系变迁、湖泊变化、海岸线演变等。
  选择基于遥感图像中的地物特征光谱特征,来精细化分析特定区域的土壤温度和盐度沉积物等信息,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反映出对应的水系变迁路线、方向、原因。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何宗华和孙永军,就主张使用卫星遥感技术来解释楼兰古国消亡的原因,同时更强调由于古孔雀河上游出现过至少两次的地质滑坡现象,河道遭受严重堵塞,供水源也就此被切断,就这样,楼兰古城便由于断水而慢慢地被遗弃,直到消亡。
  2.5 考古测绘专题制作和文物考古信息系统开发方面
  遥感考古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沿用到遥感图形这类基础性工具,而图像原本就维持着能够长期保存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透过以往保存的遥感图像观察到已经被破坏的种种古迹,再透过现有的图像来发现现有的古迹,随后设计出完善的考古信息测绘專题图,在图像上将一系列古迹的位置、范畴、真实外貌等标注完整,方便后续展开分析。而经过纠正处理的遥感图像将会维持一定的精准度,所以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此对遗址范畴和形状等进行直接测量,同时将结果同步转绘到地图之上,产生愈加深厚的参考应用价值。现阶段,在国际范畴内,借助遥感技术进行考古制图属于遥感考古体系中的关键性内容,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如目前流行使用遥感和GIS技术等来展开大范围的遗址调查活动,确保进行准确性定位之后,为今后环境监测、遗址定位等提供可靠的指导素材。
  说到GIS技术,其在考古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比较多,包括考古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分析与解释、表达等。如基于GIS技术树立起专业化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创建完善的考古遗址预测模型,为后续的考古遗址扩张和景观考古GIS研究等奠定基础。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借助GIS进行考古研究的经验则没有那么丰富,当前具体还是借助GIS进行考古数据库创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归根结底,就是在全面融合考古区域的图像数据、属性资料之后,形成更加高效率的文物考古信息系统,为后续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性查询和管理提供便利。我国已有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则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开封等省市区域。
  2.6 虚拟化演示方面
  虚拟化演示的原理就是在确保配合GIS技术来生动化模拟演示出考古目标的形态结构、消亡荒废过程前提下,透过三维动态显示方式来更加真实地重现有关的古遗迹、古战场面貌,还有周边环境的演变过程,映射出特定时期的社会环境状况,为考古学家和军事学家展开深入性分析,提供生动形象的参考素材。如大英博物馆就曾凭借虚拟方式来重现古希腊神殿原貌;同样的,美国的洛杉矶美术馆也结合一些残缺部件的修复仿真途径来演示古罗马城堡。在这些经验的支持下,相信进行敦煌石窟和数字故宫等虚拟化演示也不是问题。总之,科学技术始终在更新与发展,而虚拟演示模式也必然会在遥感考古测绘工作中得到更深地重视和广泛地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连续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各类文物古迹也都分布在不同区域,具备极为丰富的考古价值。基于此,选择在考古测绘活动中大力普及遥感技术有一定的必要性。不过客观观察分析,遥感考古技术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毕竟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是十分丰富,还不能准确把握那些规模较小的遗址构造。今后要做的就是不断透过国外技术和经验汲取养分,在早日促成遥感和常规技术的融合结果之余,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考古测绘中的优势,从而带动考古技术和方法的深入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依欣,董少春,王晓琪,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考古遗址识别与分析——以良渚古城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4):137-140.
  [2]王少峰,上官晶亮.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及找矿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6):71-77.
  [3]王鑫玮.遥感技术在地质绘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102-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9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