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展壮大,儒家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出发,研究二者融合的意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家文化 融合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10-02
  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倍受关注,在不同的时期,二者的相互关系也大不相同。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儒家文化是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实现现代化也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以后就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经历了对立和融合两个阶段。
  (一)对立阶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应该从20世纪20年代算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拯救中国的重要选择。当时,人们常常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相联系,与儒家的政治理想相比较。但是当时封建君主专制刚刚被推翻不久,人们常把儒家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复辟,马克思主义者把儒家文化作为批判声讨的直接切入点。然而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不可避免地招致儒家学者的反驳。因此,在当时的学术界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是对立的。
  (二)由对立走向融合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学者发现儒家的唯物论和辩证思维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相融通的。如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并没有唯物论这个名词,但是有一系列的以客观实在为最高范畴的哲学家”。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进入了既冲突又互相融合的阶段,由简单的否定对立转向了批判继承。到了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总结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分为三种,对立说、并存说、融合说。近年来前两种说法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视野,融合说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
  (一)在对世界的本原认识上具有共通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看法上,融合说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二者能够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前提是他们之间有共通性。在二者共通性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在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上,即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人造万物还是神造万物。马克思主义固然是唯物的,儒家文化自古也有唯物的传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当属荀子。荀子讲: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自然的运行有它自己固有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行为而改变,是自然决定人而不是人来决定自然。这是儒家朴素唯物思想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在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具有共通性。
  (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法相似性
  从儒家的政治文化主张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是追求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摒弃个人主义,个人要服从集体,个人只有融入社会中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儒家文化的政治追求是一种入世文化,也是追求个人为社会做贡献。孔子在战乱的年代,不畏艰辛周游列国十四年来推行自己的学说,这是儒家学者们积极入世的态度,只有自己融入社会,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因此,在人与社会的关系看法上,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具有相似性。
  (三)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相通性
  从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而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为“大同社会”,虽然在二者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具体内容方面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但二者内在的价值诉取向和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人的现实生命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两种社会的实现途径和价值诉求的具体表现方式不同。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文化在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方面具有相通性。
  三、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和儒家文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对我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家文化自身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同时,儒家经典文化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儒家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与国人的内心,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自然促进了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另外,儒家的处世哲学、社会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许多互通的地方,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结合,可以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可以引导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儒家文化走向世界方面的探索,作为一种方向性的引导。同时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西方哲学交流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避免将马克思主义片面化、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文化相融合,使二者统一成一种精神力量,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探索出一个真正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自身发展的意义
  1.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之因此能够被国人所接受,并且进一步深入发展,是因为儒家文化为其提供了一种文化基础,一种土壤式的文化底蕴。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是儒家学者,而且最早宣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一批学者也都具备儒家文化的气质和品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它的思想精神也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儒家精神。正是借助儒家文化的土壤马克思主义才能迅速在中国生根发芽。
  2.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来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必须重视从儒家文化中挖掘优秀积极的思想资源,把儒家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汲取对象,政治上汲取“以人为本”的理念,经济上汲取“富民惠民”的思想,文化上汲取“和”文化思想,方法上汲取辩证思维并重视实践。只有吸收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越来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对儒家文化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儒家文化现代化,是使儒家文化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在自身涵义的外延与转型的过程。儒家文化实现现代化,要用马克思主義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异化理论和人学思想对制度化的儒家文化、心性儒家文化和世俗化的儒家文化进行反思、批判、继承与弘扬。这就要求儒家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古典哲学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使儒家文化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反对二者相互联系过程中的教条主义、绝对主义,反对儒家文化过时论这种错误思想,在充分考虑时代性和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基本原则。在革命过程中我们曾犯过教条主义错误,在思想的融合过程中同样也要时刻提防教条主义和绝对主义错误,同时要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来源
  用马克思主义审视儒家文化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儒家文化吸收融合马克思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转型的理论源泉。儒家文化现代化的创新转型需要借助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先进文化才得能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儒家文化可以借助的先进文化。儒家文化要在不改变儒家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吸收马克思主义中与自身相契合的部分,作为创新转型的催化剂。因此,融合马克思主义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对二者来说都是可能而且必要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挥文化等精神力量对于坚定信念、鼓舞士气、团结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也需要采用新方法和新途径,这将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迟成勇.论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融合[J].东方论坛,2015(4):18-26.
  [2]孙铁骑.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当代融通[J].理论探讨,2013(4):50-55.
  [3]董爱玲.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与融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4]邢笑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儒家文化底蕴[D].烟台:鲁东大学,2016.
  [5]康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J].长白学刊,2013(6):11-15.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9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