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区县级文化委和旅游委完成合并组建了文化和旅游局,如何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具有现实探讨意义。文化和旅游自古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新的背景下首先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谈到有效的融合,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传播手段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全国各地开展机构改革已接近尾声,目前北京各区级主管文物工作的行政部门已完成文化委员会和旅游委员会的合并,成立新的文化和旅游局。在此背景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显然是一个具有应用性的题目,但是这个题目却不容易把握。随着各地区机构和人员的相互整合及业务的相互融合,文物保护由原来区县一级文化委员会主管的层面,变为由文化和旅游局主管的层面。如何在融合的环境下更好地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是大家需要共同探索的问题,正因如此,研究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有人比喻文化和旅游是“诗与远方”的关系,“诗与远方”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的追求。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泛,简单来说文化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既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的反映。“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南朝梁诗人沈约(441—513)《悲哉行》诗中“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在这首诗中“旅游”已经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到现代社会中,旅游已走向产业化,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种通俗而流传甚广的表述,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富有更多的人文内涵,而旅游使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人们通过旅游这一载体,体验、品味、欣赏到特定的文化。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
  2.1 文化遗产安全是红线,是底线
  还记得遭遇大火的巴西国家博物馆,为世界人民所痛惜。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恢复的特点,一旦毁灭将永远无法挽回。即使获得了物质性的重建,追索文明的这段记忆也再难复原。警钟长鸣,我们要不断吸取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从保护、研究到开发都要做出切合实际的行动。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前期还是要重视预防性保护,安全是一切保护和利用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有机会促进文旅有效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关于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文物工作者首先应结合实际学深悟透,因为文物保护和利用从理论上讲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之所以保护,是因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它的文化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物保护涉及文物安全,它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线,也就是红线,所以保护自始至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国文物战线的一项主要任务。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基层文物工作者首先要守好保护文物安全这个红线和底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物的利用,让广大人民从更直接的获得感中受益。
  2.2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载体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旅游产业是有机融合的,其实现的是一个地方有效的资源载体和人们休闲体验的结合。有机的融合是要在尊重历史、重视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大兴区在榆垡镇恭勤夫人谢氏墓做了很多基础工作,2015—2016年利用文物专项资金为谢氏墓安装了避雷设施和消防设施;2017年又实施了160KVA箱变工程项目,项目完成后交由榆垡镇榆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管理利用。我们的文物工作做到了守好安全这个底线,同时在文旅融合的新背景下更有益于探索出一条保护利用的新模式。
  3 文化和旅游要做到有效融合
  文化和旅游是有效融合的,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区县一级文化委和旅游委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局,这些都并不意味着文化与旅游完成了融合,文化和旅游需要共同发力来面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社会需求。旅游的作用很大一部分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所需要重要载体,可以使人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与现实,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单纯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会说话,不会扩展其影响力,旅游是实现让其“活起来”“走出来”的好的载体和媒介。要利用好旅游这个载体,找到一个便捷、科学的途径,使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在融合之后形成互相支撑、相生相依的关系,让旅游业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经济效益的支撑和文化效益的宣传。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对于大兴区来说,文化遗产在过去几十年中都没有深入发掘过,旅游往往停留在田园农业、乡村采摘上,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大兴全新的功能定位,作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深刻发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刻不容缓。2019年,大兴区完成了新发现8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相信做好相关的规划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将搭乘“旅游”这个载体让世界认识一个新国门。
  4 文化和旅游融合要拓展思路
  4.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众所周知,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建成使用,使得莫高窟的开发和旅游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敦煌”减少了因为人员流动、湿度变化等因素对壁画的破坏,缓解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兴区也于2017年完成了大兴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项目,该项目较好地实现了大兴区21处文化遗产数字化,让固态的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活起来”,使大众通过三维全景成像技术、数字影像音频技术等科技手段感受大兴区文化遗产的风貌。在今天文化和旅游合为一家的背景下,该项目更具可持续性,可以有效结合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4.2 利用现代传播手段
  现在有位李子柒姑娘很火,她用传统和自然影响全世界,她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演绎和表达吸引了无数人。李子柒在微博、B站都很火,但是更令人赞叹的是她的外网影响力,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数是735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李子柒正在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
  这个现象值得思考,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体现在研究领域建立圣洁的学术殿堂,组织重量级的学术刊物、学术平台、学术会议,还应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行现代融媒体传播尤为重要。要提升传播效果,需要充分整合媒介资源,借助新兴媒体来扩大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就是生产力;在数字互联网领域,流量就是宝贵的富矿。提升文化遗产传播效果,还要注重传播的温度和质感,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走近文旅融合下的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
  综上,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海滨.从文物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看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J].科学之友(B版),2010(1).
  [2]于守江.浅谈历史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J].长江丛刊,2016(30).
  [3]于冰,波斐里奥·海莱妮,斯卡罗纳·盧伊吉.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与改革:意大利与中国比较视野[J].中国文化遗产,2018(5).
  [4]贾荔.增强现实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0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