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越剧服饰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越剧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服饰艺术特色鲜明,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越剧在传承发展中遭遇了诸多困境,数字化技术对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突破传统途径遭遇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首先分析越剧数字化现状,从永久性、直观性、有效性等几个方面阐述数字化技术在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意义,提出构建越剧服饰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智能化设计与制作、数字化模拟与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策略提升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程度,提高受众的体验与互动,促进越剧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越剧;服饰;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越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第二大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经上百年发展已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2006年越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及各种娱乐活动的发展与冲击,其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我国政府已颁布多项措施以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为非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国内高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传承纷纷进行研究,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虚拟五禽戏交互系统”[1]、浙江大学开展了“敦煌莫高窟数字化重建技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构建“全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等。
  目前越剧经博物馆、网站、微信平台等数字艺术展示,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博物馆数字展示欠缺,仅单纯对越剧文字、图片资料的整理与保存[2],博物馆内的文化艺术品多以静态方式展示,缺少数字化交互式多媒体展示手段,互动性、交互性较少;二是现有越剧网站建设分散、缺少规模性,维护不及时、内容较陈旧,越剧博物馆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更新较及时,但较多介绍越剧曲目及人物,对越剧服饰的介绍较少,越剧服饰作为越剧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对越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对越剧的数字化研究涉及文字、图片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等,这些方法仅停留于简单的记录,手段较单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越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如何提升越剧服饰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着重从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意义、越剧服饰数字化传承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越剧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提供参考价值。
  一、越剧服饰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
  数字化保护主要指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存储、处理等,以数字化形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原、再现并展示、传播等,该技术可实现可共享、可再生、可利用等[3]。越剧服饰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具有以下意义。
  1.利用数字化技术可方便、全面、永久性地保护越剧服饰艺术。传统方式不便于越剧服饰的保存,其占用空间大、管理维护较繁琐,越剧服饰款式设计、材质、工艺、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设计与制作过程复杂。一方面,手艺传承人培养周期较长,且人才较匮乏;另一方面,服装色彩会随时间的流逝或保护不当而易发生褪色、变色现象等。与传统传承模式相比,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多样化方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复杂的越剧服饰设计、制作、工艺流程等经图文扫描、摄影、动态捕捉、专家讲解录像等形式储存起来,其容量大,且服饰色彩不会发生变化,可获得永久保存。
  2.数字化技术可对越剧服饰艺术更加直观的展示,并易于理解与传承。越剧服饰艺术涉及服饰款式设计、图案、材质、色彩搭配、工艺与制作等。越剧服饰款式紧身束腰,体现女性柔美[4];色彩搭配淡雅清新,具有江南风韵[5];图案多源自大自然梅兰竹菊等,纹样蕴含丰富的寓意;刺绣手段也多样化,其设计与制作过程较复杂。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越剧服饰设计与制作过程通过图片拍摄、越剧服饰手艺人技法讲解摄像、虚拟模拟等手段以更直观地形式展现其复杂的技术,使其艺术展示形式更为生动和形象,并可回放、观看,易于后人理解、学习与传播。通过深化数字化技术研究及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对越剧服饰艺术进行创新和融合开发,有利于将越剧服饰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营造系统化、创新性的传承机制,为越剧服饰艺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提供新的角度。
  3.数字化技术可有效传播与推广越剧服饰艺术文化。数字化技术为越剧服饰艺术传播提供多样化平台,可通过互联网、电视、APP等手段以静态、动态、互动的形式对越剧服饰艺术进行广泛传播,打破空间、时间及地域的限制,获得更为全面的、快速的、有效的传播效果,可让更多人了解越剧服饰艺术,营造符合时代的文化传承机制,激发人们对越剧的兴趣,扩大其在新生时代受众中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越剧服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不断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新活力,为越剧服饰艺术寻找合理的传承与发展空间,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越剧服饰数字化传承策略
  1.越剧服饰数据库建设。
  现存越剧服饰数据资源分散,大众对越剧曲目、唱腔流派了解程度多于对越剧服饰艺术的了解,构建全面整合的越剧服饰艺术数据库,对促进越剧服饰艺术传播及资源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使用数字化技术对越剧服饰设计图、纹样、刺绣工艺、样板、工艺制作流程及成品等进行数据采集,归纳整理与制作储存,创建融合文字、图像、录音、动态影像等越剧服饰智能化数据库。然后,利用采集到的越剧服饰数字化资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开发支持语义及内容的资源聚合与信息检索服务,为越剧服饰艺术文化资源整合、重构与再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2.计算机辅助智能化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促进了服装工业生产的革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服装生产业中,促进服装生产周期缩短,更新速度提升。越剧服饰设计与制作传统的方式是使用手工绘制设计稿,再由打版师根据设计稿及演员体型数據绘制样板,并由工艺师完成样衣的制作,然后再由客户试穿,并对服装反复修改,才最终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其图案设计及刺绣亦有人工完成,整个服装制作过程周期长,费工、耗时、费料。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引入到越剧服装生产过程中,可采用草图交互式款式设计系统、智能化样板设计、参数化样板设计、3D虚拟试衣技术等,将款式设计与样板生成一体化,使用自动绣花机等完成纹样的制作,减少传统方式对实体服装的反复修改,通过在虚拟试衣环境中便可直观看到针对客户体型的越剧服饰款式设计效果,可实现与客户交互式越剧服饰设计与制作,如客户不满意可直接在虚拟试衣环境中对款式进行修改直至达到满意状态,最后再进行实体服装的制作。计算机辅助智能化越剧服饰设计与制作,可提高越剧服饰款式设计效率,提高自动化生成程度,节约时间与生产成本,减少耗材。   3.数字化模拟与再现。
  利用三维虚拟场景展示技术、AR交互式技术、3D虚拟服装设计与试衣系统等,使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模拟越剧表演、越剧服装设计等,构建越剧服饰交互平台,生动形象地介绍越剧表演及服饰,用户可通过交互平台模拟越剧曲目表演、根据个人喜好对角色服饰个性化设计,提高人们的兴趣。游戏与动漫已成为新时代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活内容之一[6],将游戏与动漫技术引入到越剧形象设计中,通过越剧视觉符号再设计、艺术风格设计、造型设计等,可以动漫、游戏形式创新越剧曲目表演及服饰设计,或将越剧服饰艺术设计元素引入至动漫、游戏人物服装设计中,加强越剧服饰数字化跨领域交互式艺术形象创新,发展其创意衍生产品,营造生动形象的艺术展示形式,丰富越剧服饰艺术文化推广成果。
  4.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对越剧服饰艺术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越剧网络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以图文、静态作品、三维动画等形式展示越剧服饰艺术特征,打造立体化、多元化传播形态,增加大众对越剧及服饰艺术的认知和了解。二是构建交互式平台。通过越剧服饰交互式设计平台、游戏动漫越剧交互式形象设计平台、越剧曲面表演交互式设计平台等,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与互动性,体验越剧艺术及服饰设计制作的乐趣,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对越剧服饰艺术的理解,扩大越剧的影响力。三是多渠道推广传播。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移动智能设备、APP等对越剧服饰进行推广传播,融合各媒介资源优势,将数字化越剧服饰信息资源共享,该数字化资源可供学校、机构用于教学、欣赏、研究等。同时,可引进现代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知乎等,利用这些交流平台受众面广、使用简单、信息传播及时、快速有效等特点[7],时时推送越剧表演及服饰设计欣赏动态,并可发送一些讨论问题,引起网友对越剧及服饰艺术发展、传承等问题的思考及建议,唤起大众对越剧发展的关注。
  三、结语
  越剧服饰艺术豐富灿烂,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今我国面对的全球化战略主题。应用数字技术对越剧服饰艺术以图文、影像、3D虚拟等形式进行采集、整理、利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越剧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智能化程度,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引入游戏动漫对越剧服饰艺术元素创新设计,拓展其创意衍生产品,借助多媒体、网络、交互式展示平台等改变传统的展示形式,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及互动体验,激发观众兴趣,吸引更多年轻的戏迷,突破时空限制,促进越剧服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项建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以常州乱针绣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3):26-30.
  [2]马青,俞伟.数字媒体时代越剧文化的数字艺术展示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2):34-37.
  [3]谈国新,张立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刍议[J].图书管,2019(4):79-84.
  [4]张益洁.越剧服饰设计探析[J].戏剧之家,2014(12):36-37.
  [5]张益洁.越剧服饰的改革与发展[J].大舞台,2017(6):84-87.
  [6]裘洪炯.越剧元素动漫角色造型设定研究[J].当代电影,2016(11):177-179.
  [7]徐建国.数字化时代大同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路径—以阳高二人台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2019,35(3):26-30,35.
  本文系绍兴市哲社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35J110)及浙江省教育厅题(课题编号:Y20194102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70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