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角度的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在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这都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多挑战。笔者结合自身日常开展学生工作时的思考,探讨并提出一种期望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较好进行思想引导与舆情控制的学生工作模式。
一、对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下学生工作模式的思考
相较于党建、就业指导、资助等学生工作模式,目前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学生工作模式研究还较少。现有的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学生工作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学校层面进行应急管理预案的研究,如文献[1][2],以及基于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管理的研究,如文献[3][4]。
笔者在阅读、借鉴从事学生工作研究的前辈所发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日常开展学生工作时的思考,探讨并提出一种期望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较好进行思想引导与舆情控制的学生工作模式——“2+1”学生工作模式,即基于“辅导员——绝大多数同学/关键少数同学”和“辅导员——班长/班委——班级同学”这两条线,保证基础工作做实,同时依托一支结合时事动态、学院特色及学生个性进行活动策划与舆论引导的队伍,在日常工作时谋划创新亮点,突发事件下做好宣传工作,抢占舆论高地。
二、“2+1”学生工作模式的简述
2.1 基于“辅导员——绝大多数同学/关键少数同学”和“辅导员——班长/班委——班级同学”这两条线保证基础工作做实
教育部第43号令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关注所负责的学生整体的风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好谈心谈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另一方面,在遇到信息收集等问题时,可以借助班委的力量以提高工作效率。
2.1.1 辅导员对日常工作要树立高度的尽责、担责意识
这需要辅导员在包括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在内的各时期,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全面服务本领,同时,与学生建立高度的互信与友谊。不同于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教师具有更强的依赖与畏惧心理,大学生则渴望更多的交际与对话。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应注意会直接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即自己的一言一行、办事做事的态度等。实际工作中,对于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否有敏锐的判断力与洞察力,这正是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是否做到尽责最好的检验;另一方面,以担责变相助力辅导员更好的尽责。
2.1.2利用时事新闻宣传主流思想,鼓励榜样带头树立身边典型,积极营造正能量氛围
辅导员需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形式、内容等进行周密思考与谨慎部署。结合2.1.1小节中,对于大学生相较于中小学生心理的分析,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直接采用“填鸭式”的灌輸教学,大学生较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宜采取渐进措施,即通过分享权威媒体新闻链接、截取权威媒体新闻页面发至年级群的方式,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与主动关注,更进一步,可以配合上相应的评论以引导学生们关注到新闻中的要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更应该扑下身子融入学生之中,以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向身边典型学习。通过“时事新闻”和“身边典型”这两条线,在所负责的学生群体内部营造正能量的氛围。
2.1.3 压紧各班长的班级管理责任,落细各班级委员的协助责任,形成以班小组为单位的“战斗堡垒”
教育部第43号令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可见,高校辅导员如果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管理,其日常工作会存在较大的压力,因此,用好学生干部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好班委这一抓手。在选用班委之初,首先要挑选愿意真心实意为集体做贡献的学生,同时依据绩效及民主评议设置轮换机制;关注班委“硬”、“软”实力的成长,就“硬”实力而言,包括:学习成绩、学科竞赛等,就“软”实力而言,包括:待人处事、语言表达等;作为“落细各班级委员的协助责任”这条要求的具体措施——建立以“班小组”为单位的“战斗堡垒”至关重要。“班小组”是灵活的存在,如:日常在校时的晚查寝,“班小组”的形式是:以生活委员以及各宿舍的宿舍长为具体班委,每间宿舍为一个单位进行细致、高效的信息报送。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1.1小节至2.1.3小节中的每个观点环环相扣,其中,2.1.1小节的观点“辅导员对日常工作要树立高度的尽责、担责意识”是最为关键也是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环。高校辅导员作为其所负责学生的带领者,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作为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仍可高效、稳定完成各项学生工作的保证。
2.2 组建一支专门团队,在日常工作时谋划创新亮点,突发事件下做好宣传工作,抢占舆论高地
除日常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谈话、宿舍走访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参加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学生行为及心理的了解。活动的开展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同时,结合时事动态、学院特色、学生个性等原则,“结合时事动态”这一原则要求辅导员积极关注主流媒体新闻;“结合学院特色”这一原则要求辅导员了解学院概况,特别是学生所学习的各专业概况,努力将活动开展与学生的专业所学相结合,以期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结合学生个性”这一原则要求所开展的活动可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适应学生对活动形式的喜好等。依托这支专门队伍,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还可以引领学生思想,牢牢坚守网络主流舆论阵地,起到“疏而不堵”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笔者在参考从事学生工作研究的前辈所发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日常开展学生工作时的思考,探讨并提出一种期望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较好进行思想引导与舆情控制的学生工作模式——“2+1”学生工作模式。下一步,笔者期望从科学性及实用性对该学生工作模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谢丽红.公立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研究——以广州市A校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宋琼.大连地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王瑶珺.地市州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与管理研究——以湖北某高校为例[D].湖北大学.2016.
[4]杨丁弋.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资讯.2018(11).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46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