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体的习惯养成、人格建设、品德培养及思维构建,同时也关系和影响着高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发展。高校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有效引导是当今时代和社会赋予高校的重要教育职责和历史使命。对此,各高校必须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目标,加大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物质和精神双重帮扶的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注重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全人格的塑造,调动大学生弱势群体家庭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弱势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12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生源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在各大高校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成为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及主要困扰。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认识了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定义
  所谓弱势群体,是基于社会发展环境中的强势群体而言的。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和经济的转型发展,各种经济资源的分配失衡、利益分配中公平性的缺失等,使得“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特殊化人群逐渐产生和显露了出来。在有关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弱势群体”人员的具体界定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征:第一,所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较差,个人生活的基本质量需要得不到保障;第二,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无法积极面对和处理来自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及摧折;第三,在社会竞爭中不具备基本的个人生存能力,与社会的发展之间明显脱节等。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校园因素等先天原因或者后天原因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生理现状处于相对弱势和特殊的群体地位,给其个人的生存发展、道德品行等方面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大学生弱势群体在教育资源的占有率和个人综合竞争力上都处于弱势地位,进而给学校的综合发展和教育的全面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阻碍。因此,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帮助这一部分特殊的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才,是当今时代赋予各高校的重要教育职责,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具体分类
  依据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理、心理、经济和个人道德品行等方面因素,可以将大学生弱势群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由家庭贫困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
  家庭贫困生就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为贫苦和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的家庭很难支付学生的日常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等,普遍依靠亲友捐助、相关社会组织的帮扶等。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之中,这部分学生也大多生活拮据、省吃俭用。来自于正常经济水平家庭的学生相比,贫困生很难尽情享受大学生活,除了必要的日常花销以外,贫困生几乎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进而导致其人际关系疏离,缺乏社交及社会活动的参与,自卑、自我封闭心理严重。
  2.由生理缺陷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
  由自身生理缺陷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因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致使身体上出现残疾、缺陷、畸形等问题的大学生,因身体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因而极易遭受周围学生的异样眼光、歧视甚至是嘲讽,致使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情绪。这一类型的弱势群体学生的总体数量并不算太多,但是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却很大,很难像其他学生一样积极地融入社会。
  3.由学业问题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
  因学业问题所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是指部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及意识较差的学生,在入学以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生活及学习缺乏有效的合理规划,缺乏进取精神,从而导致学业学习水平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大学生。与此同时,由于大学阶段的专业学科学习内容及难度增加,任课老师授课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原因,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厌学、逃课等问题随之出现,从而在学业问题上出现了弱势群体。
  4.由心理障碍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普遍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自幼一直享受着来自于家庭的全方位呵护和宠爱,缺乏挫折和失败的承受经验,自理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较差,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大学生进入校园以后,进入到集体生活之中,需要独立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等各方面的问题,极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会出现不愿进行人际交流,自我封闭、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各种心理层面的问题[2]。
  5.由就业恐惧导致的大学生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每年应届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剧,进而导致了我国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那些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生则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环境之下,部分本身就处于劣势地位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所拥有的选择权就更少了,面试遭拒、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都给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如若学生长期处于此种心理状态之下,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的产生,并且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1.加大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物质和精神双重帮扶的力度
  对于家庭贫困大学生,高校要加大扶持力度,推行多样化的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在校园内为其创造和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经济上的报酬和奖励,摆脱贫困的经济现状。与此同时,高校在加大对贫困生经济帮扶的力度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对其心理层面的激励,通过个人先进表彰大会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起个人荣誉感和自信心,从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层面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群体。   2.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弱势群体因身体、经济、学业等各方面的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较为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之中,极易产生自卑、自闭、消沉的不良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通常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交谈,很难对心理辅导教师及周围的同学等敞开心扉,往往习惯于将自身的情绪都压抑在心里,逃避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和建立帮扶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推动其个人的长远发展。对此,高校要积极建立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专业心理辅导机制和体系,对其展开针对性、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
  3.注重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心态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以更加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和需求,认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學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学校及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勇于克服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对此,各高校可以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主题活动、课外团建活动等集体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在团队和集体中的参与感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弱势群体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融入集体之中。
  4.调动大学生弱势群体家庭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有效引导需要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共同努力。家庭作为学生的重要成长环境,对其性格的养成、人格的塑造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环境氛围给学生的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等对于学生日后人格的塑造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因此,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和参与。
  5.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针对因就业问题所产生和形成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学校应在专业能力的指导和培训基础上,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和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拓展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经验,强化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密切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岗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就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发展性问题,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稳定。对此,各大高校要充分认清大学生弱势群体不同的产生原因和类型,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在逆境和困难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洪能,刘建伟.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2]谭美军,何期.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周雪,崔臻奇.“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4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