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新铁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培琦
2008年2月13日,日本防卫省首次在位于神奈川县的“陆上自卫队技术发展研究所”展示了其辖下“技术研究本部”开发的新型主战坦克样车,外界传闻已久的日本“下一代坦克”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那么,曾经引起外界铺天盖地般猜测的日本“下一代坦克”究竟是一型怎样的坦克,它的性能如何,有哪些特点?在此,笔者通过照片等已知资料,对这款日本新型主战坦克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
提前登场
日本是亚洲最早拥有坦克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驾驶着性能与同期欧美坦克相比显得十分低下的“薄皮小坦克”侵掠四方,虽然在坦克和反坦克武器都十分缺乏的中国战场上嚣张一时,却在诺门坎和太平洋先后折戟沉沙,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战后,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重建了包括军事工业在内的重工业,先后推出了61式和74式两款主战坦克。然而,由于日本工业能力的限制以及同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坦克设计思路方面所走的“弯路”,这两款坦克的性能在同时期主战坦克当中显得十分平庸,甚至面临“一推出就落伍”的尴尬场面。例如,仿自M47的61式坦克相比苏军T-54/55已经处于下风,其服役一年后苏联就开始量产更先进的T-62了。74式坦克在研制之初就以T-62为假想对手和赶超对象,但是当其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时,苏军已经开始大规模列装更新型的T-72坦克了。而当时苏军精锐――近卫军装备的T-64主战坦克更是74式所望尘莫及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凭借电子技术和精密工艺的长足进步,加上不错的军购环境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欧美国家的技术支持,日本研制的90式坦克竟开了风气之先,成为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中的佼佼者,甚至一度在某些“防务分析机构”列出的“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排名”中坐上了头把交椅。90式坦克虽然具有主炮射速快(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整装式弹药自动装弹机的主战坦克)、命中精度高(火控系统先进)、机动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炮塔与车体间有较明显“窝弹区”、自动装弹机可靠性偏低(90式坦克的主炮理论最高射速达16发/分,但自动装弹机的平均故障率却也高达18发/次,而自动装弹机弹舱内的备弹只有19发,就是说“自动装弹机弹舱内的备弹不能全部成功地发射出去”)、弹药补充困难(90式坦克车体内的备弹不能直接补充到自动装弹机弹舱,必须三名乘员同时来到车外,互相配合着将车体内的备弹手动装填到自动装弹机弹舱内,这在战场环境下显然有些不妙)等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且90式坦克尺寸较小、升级潜力有限,至今也没有改进型号出现。而其他国家的同时期坦克通过改进升级,性能不断提高,使得90式坦克原本最大的“亮点”――火控系统方面的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于21世纪初开始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而随着苏联的解体,日本不再需要像冷战时期那样“时刻提防着苏军登陆北海道的威胁”,于是新一代主战坦克也就被赋予了“执行海外行动任务”的设计理念。就在这一时期,美国陆军提出了革命性的“未来战斗系统”(FCS)计划。计划中的“未来有人驾驶地面战斗平台”被要求不得超过20吨,能够用C-130一级的运输机进行整车运输(该项目目前进展十分缓慢,虽然军方已经将重量要求放宽到27吨,允许用C-17运输机进行运输或分解后用多架C-130运输,但目前仍然不能推出满足要求的样车,研制工作也一再推迟)。外界猜测日本也会“跟风”研制一款强调快速部署甚至空中机动能力的坦克,于是一时间各种猜测比比皆是,想象图当中不仅有采用无人炮塔的(类似约旦的“猎隼”坦克),甚至还有轮履混合布局的。2008年1月下旬,日本防卫省宣布将于2月15日公开展示新型主战坦克,并向一些新闻机构发出了出席2月15日新闻发布会的请柬。就在外界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2月15日的时候,日本防卫省却在2月13日提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公开展示了新型主战坦克样车,这也是日本在21世纪推出的第一款重型陆军武器。
性能简介
虽然已经“公开展示”,但日本防卫省对于新型主战坦克的相关性能的介绍却十分“简略”。在此,笔者只能通过日方公布的照片和一些性能参数,对新型坦克的性能特点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根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据,新型坦克战斗全重为44吨,乘员3人,全长9.42米,全宽3.24米,全高2.30米。与90式坦克(战斗全重50吨,全长9.7米,宽3.4米)相比,新型主战坦克重量更轻、长度和宽度更短,乘员人数和高度则相同,可见其结构比90式还要更紧凑些。从照片上看,新型坦克的炮塔改变了90式坦克几乎垂直的主装甲和不能采用模块式装甲的格局,采用了类似“豹”2A5的楔形主装甲,并在炮塔正面和两侧加挂了类似“梅卡瓦”系列的模块式附加复合装甲。90式坦克最受争议的“窝弹区”在新型坦克上也得到了修正,至少不像90式那样明显。上述措施都能够有效提高坦克的防护性能,尤其是在炮塔两侧加挂附加复合装甲,更使新型坦克的炮塔侧面防护能力相比90式有明显提高。此外,新型坦克也十分重视对履带的防护,侧裙板几乎将负重轮完全盖住。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新型坦克只有5对负重轮,这是第三代坦克出现以来第一种只有5对负重轮的主战坦克。在长宽和负重轮数量方面,新型坦克又回到了战后日本第二代坦克――74式的水平(74式坦克全长9.41米,全宽3.18米,5对负重轮),也是第三代坦克出现以来最“短”最“窄”的主战坦克(第三代坦克中的“轻量级”T-72坦克,全长仍然达到了9.53米,全宽3.46米)。
动力系统方面,日本并没有公布新型坦克的发动机型号和功率等具体情况,只是宣称其采用了“新型4冲程电子喷射可变喷嘴柴油机”。与90式坦克的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相比,似乎“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要高一些,相信诸如变速等控制能力也有不小的提高。毕竟十多年以来日本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是相当快的,既然可以将“数字技术”大量应用于民用发动机领域,就完全可以将这些技术延伸到军用发动机上。不过话说回来,大幅度“数字化”的发动机可靠性究竟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发动机功率方面,90式坦克的发动机为1500马力,公路最大时速为70公里;防卫省公布的新型坦克公路最大时速还是70公里,重量却比90式轻了6吨,发动机功率应当比90式小,估计为1200马力。从74式开始,日本主战坦克就使用液气悬挂装置,新型坦克自然也不例外。从现场演示的照片和视频上看,新型坦克的液气悬挂装置比90式的更加先进,高度升降更加灵活。新型坦克的履带与90式基本相同,均为双销履带。
火控系统方面,当年90式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凭借其可说是革命性的“自动跟踪功能”摘得了“世界最先进火控系统”的桂冠,也是90式一度被评为“世界最先进主战坦克”的最主要理由。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坦克火控系统经过升级改进具备了类似的能力,甚至超过了90式的水平。而90式的火控系统却因为无法升级而只能“原地踏步”(当然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90式的火控仍然是先进且“够用”的)。不过这些年来,日本在电子信息领域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新型坦克“度身订做”一套先进的火控系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新型坦克无疑会采用当今世界最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从日本防卫省授权日本媒体拍摄的新型主战坦克炮塔内部照片上看,新型坦克的人机界面十分先进,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取代了传统的瞄准镜和单色显像管显示器,各种开关也排列得简洁而有序。这些开关大多布置在液晶显示器旁边,乘员不再需要像操作90式坦克那样一边眼睛不离瞄准镜或很小的单色显像管显示器,一边按顺序摸索开关进行操作,而可以同时看到液晶显示器的图像和开关,从容地进行操作。友好的人机界面不仅使驾驶和操作新型坦克更加方便和舒适,也更容易为新乘员所熟练操作。在激烈的作战中,坦克乘员的补充十分重要,且不说提供训练有素的预备乘员,就算提供受过短期训练的乘员也是很不错的。新型坦克的人机界面已经达到可与美国F-35战斗机的“电子游戏机”媲美的水平,也基本实现了“受训三日,即可上战场”的高水平。新型坦克的驾驶员夜视装置为热成像仪,要比90式的微光夜视装置穿透能力更强,也更符合人体工学。另外,从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上看,笔者猜测新型坦克装备有数字化的车际信息系统,指挥能力相比90式有很大提高。不过,由于坦克的搜索能力有限,即使采用了先进的数据链系统,其效果也不会像战机上的数据链系统那样明显。
火力方面,日本防卫省公布的资料称,新型坦克“采用一门国产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从照片上火炮的热护套和抽烟装置上看,新型坦克的主炮确实与90式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Rh-120型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有所不同,和目前已知的其他型号120毫米滑膛炮也有差别,可以认为是一种新型号的120毫米滑膛炮。其身管长度与90式的Rh-120基本相当,可以判断为44倍口径,因此威力与Rh-120相比不会有多少提高。当然,如果能够实现完全国产化,也就标志着日本可以自行设计制造大威力滑膛坦克炮,这对于日本的火炮工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成就。既然新型坦克只有3名乘员,那么很显然装备了自动装弹机,可靠性或许会比90式的自动装弹机有所提高。相信新型坦克已经可以在车体内向自动装弹机弹舱补充弹药,而不会像90式那样需要所有乘员都来到车外装弹了。新型坦克的炮塔长度比90式更长,应该与采用新的供弹方式有关。新型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2.7毫米重机枪和7.62毫米通用机枪各1挺,推测为日本仿制的M2H型12.7毫米重机枪和日本自行开发的62式7.62毫米通用机枪。
意欲何为
从上述性能指标上看,日本新型坦克与当今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相比,虽说较为先进,但也并不突出,和90式相比也没有质的飞跃。尤其是新型坦克尺寸过小,给防护和火力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换句话说,日本为什么不把新型坦克的战斗全重提高到50吨,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呢?较短的长度可能也是其只能采用44倍口径主炮的原因,相比周边国家新一代坦克装备的长身管滑膛炮(如52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和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日本新型坦克在火力上占不到便宜,反而处于劣势,这在坦克战当中是相当“忌讳”的。而对于所谓的“重量轻、尺寸小可以进行空运,方便海运”的说法,我们也无法赞同。因为日本新型坦克的尺寸和吨位远没有小到可以用C-17一级的运输机进行空运的程度。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吨位与日本新型坦克相近、甚至比它更轻的T-80和T-90也不能用安-124以下的任何一种苏/俄运输机来空运,也没有装备苏联空降兵。事实证明,地面战斗平台想要具备有效的空中运输能力,其重量就要降低到30吨以下,就是要达到俄罗斯“章鱼”空降突击炮或瑞典CV90-120T轻型坦克的的程度才行。在电磁/电热炮、电磁装甲等“明天的技术”能够真正投入实用之前,只能基本放弃装甲防护,依靠火力和机动性来换取战场生存能力。从海上运输的角度考虑也是一样,目前已知的高速两栖输送平台也就是气垫船,凡是能运这种日本新型坦克的,运60多吨的M1A2和“豹”2A6也不是问题。反过来,凡是不能运M1A2和“豹”2A6这一级坦克的,也没法运这种日本新型坦克。而且,运1辆60吨级的M1A2所需的空间也不能运2辆40吨级的日本新型坦克,因此,减小重量和尺寸并不能给日本新型坦克带来任何空中和海上运输方面的便利。
那么,日本研制这样一种牺牲了火力和防护的新型主战坦克,又是为了什么呢?笔者认为,日本新型坦克应该是以城市作战为主要目的而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其采用了几乎能够将负重轮完全“盖起来”的侧裙板和十分重视炮塔侧面防护。在野战条件下,这样的侧裙板对于坦克可以说是弊大于利,薄薄的侧裙板对于穿甲弹来说和豆腐没什么区别;相反,如果坦克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几乎覆盖负重轮的侧裙板还会将泥浆卷入负重轮甚至托带轮内,容易造成故障。这也是一些部队在野战中将坦克侧裙板全部拆除,将履带和负重轮完全裸露在外的原因。事实上,在野战条件下的坦克战当中,如果被对方的炮口对着自己的侧面,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因为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坦克的炮塔侧装甲都经受不住哪怕是105毫米坦克炮在2000米上的一击,日本新型坦克也不可能例外。在增强防护能力方面,大多数国家首要考虑的正面防护,在传统野战条件下的坦克战中,很少能有射击敌坦克侧面的机会。任何一个车组只要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就会尽全力避免将侧面暴露给对方坦克,所以侧面防护一般是次要考虑的。但日本新型坦克却将炮塔侧面防护甚至是履带防护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重视程度,这显然不是为了对付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而是抵御火箭筒、轻型反坦克导弹等步兵武器,而坦克最容易遭遇这些武器的场合正是城市作战。
在最近几场现代条件下的城市作战,如车臣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期的“治安战”中,原本以野战条件下坦克战为主要目的设计的主战坦克,如T-80和M1A2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多次被武装分子用火箭筒、轻型反坦克导弹甚至大威力土造地雷、“路边炸弹”等“低成本”武器击毁。但在现代条件下的城市作战中,没有坦克的火力和装甲保护,则很容易使己方步兵成为任由敌方隐蔽火力屠杀的对象。这使得很多国家转而开发或改装以城市作战为主要目的的坦克,例如“豹”2A6的改进型“城市豹”和“勒克莱尔―城区行动型”。这些型号的共同特征就是强化炮塔侧面的装甲防护并采用几乎完全覆盖负重轮的侧裙板,保护炮塔侧面和履带免受火箭筒和轻型反坦克导弹之类武器的攻击,日本新型坦克也具备了这些“城市战坦克”的典型特征。
有人提出日本新型坦克的炮塔与“梅卡瓦”有颇多相似之处,甚至称其为“小梅卡瓦”,而“梅卡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巴以冲突中的“治安战”。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往下推,那么日本新型坦克的“短”和“窄”也正是为了能更好地在城市中较狭窄的道路上行进和转弯,重量的减轻也使其能够通过更多的城市桥梁。在城市作战中,如果要作为步兵的直接火力支援平台,那么44倍口径主炮显然是绰绰有余。即使在城市中遭遇对方坦克,由于建筑物的阻挡,也很难在远距离上射击目标,因此长身管主炮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也是苏联红军在解放维也纳的战斗中,苏军的美援“谢尔曼”坦克轻松地击毁多辆德军“黑豹”、自身却无一损失的原因。这在野战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日本新型坦克选用44倍口径主炮并不担心火力不足。事实上,在日本防卫省的宣传资料中,也着力宣传了日本新型坦克的“反游击能力”。
从目前情况看,90式坦克的性能即使再过十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加上现在日本又没有现实的陆上威胁,所以90式坦克并不用急着“退休”。因此,笔者认为日本新型坦克未必会用来替代90式坦克,而更可能用来替换中央和西南方面队(近似于军区)目前仍在使用的74式坦克。日本新型坦克的重量和尺寸与74式更接近,也更适合原先装备74式坦克的部队换装。近来日本陆上自卫队还积极地着手组建了“可以用于海外行动”的“高机动旅团”,这些旅团也有可能装备这款日本新型坦克。
行文至此,对于日本新型坦克的大致情况似乎已经比较明了。然而,如果日本新型坦克真的如笔者所推测的那样,主要用于城市作战而开发,那么,这种坦克又要到哪里去进行“城市战”呢?难道目前没有陆上威胁的日本陆自还需要用新型坦克来防守东京和大阪吗?如果日本新型坦克有朝一日会随着日本陆上自卫队(如果那时的名称还是“陆上自卫队”的话)开进别国的城市,那么对这支军队乃至日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编辑/弓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1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