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降低大豆病虫害防治成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4年前,河南襄城县农户全年病虫害防治成本大约每亩(1亩=1/15ha)20元钱,最近调查发现,农户去年仅大豆一季的防治成本就达50多元,有的竟超过80元,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些农药用量和成本的做法,希望对农户有所帮助。
  
  1、打药要准
  最近几年,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叶斑病有偏重发生的趋势,而豆天蛾、造桥虫却危害较轻。针对这一情况,防治豆天蛾、造桥虫可以采取挑治的办法,即当田间刚出现豆天蛾、造桥虫危害时,不必全田喷药,只喷受危害及四周大豆植株。如果在大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基本防止大豆苗期病虫害。另外要掌握大豆虫害“前轻后重”,病害防治“前重后轻”的原则。一般根据害虫的生育期、作物生长进度和农药品种而定,既不能单纯强调“治早、治小”,也不能错过有利的时期。例如前期的大豆蚜虫在每株50头、后期每株510头以下时可以不喷药,因为大豆田天敌较多,控制病虫害能力强;大豆食心虫应在幼虫蛀荚成盛期前用药防治,这样能达到最经济的用药量,最短的残效期和最好的防效。
  
  2、买药要慎
  慎买农药是降低防治病虫害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利益关系,有些农药经销商为农户配农药时不会考虑防治成本,而且他们推介的一些所谓“好药”、“新药”多是一些利润较高的农药,不愿推销利润低的传统农药,例如三唑酮、杀虫双、百菌清等(这些农药如再配以对口的触杀、熏蒸类农药,同样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农户要掌握农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记录和总结往年的一些病虫防治经验,多买对的,少买贵的,再好再贵的农药也不可能一喷永逸。此外,合理施肥、清洁田园、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的钾、磷元素,也是减少病虫危害、降低防治成本的重要措施。
  
  3、科学配制
  农药配制时要掌握使用浓度要适当,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药效低甚至无效。一些非可湿性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应先加入少许水配制成粉糊状,然后再加水稀释。有时使用农药时要进行混合,一般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例如,碱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不能和对硫磷,乐果,敌敌畏等混合使用。有少数农药混合后起增效作用,例如乐果和杀菌剂如代森锌、可湿性硫磺、胶体硫等混用,药效不仅不受影响,反而略有提高。
  配制农药的水质也对药效有较大影响,可影响农药的稳定性,如用劣质水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失效,所以配药时一定要用清洁的中性水。
  
  4、喷药要巧
  打药时间、天气状况、雾滴大小、田间干湿等也是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减少投入成本不可忽视的因素。打药时间以无风阴天及晴天下午4―6时为最佳,因为有些农药(如敌敌畏)对光、温敏感,强光高温会使农药发生化学变化而降低防效。药量要适宜,过少就不能对植株各部都周密地加以保护,过多则浪费甚至造成污染,要根据防治对象和病虫危害部位,灵活掌握喷头高度和喷雾粗细。例如。防治大豆卷叶虫、叶斑病时,喷雾一定要细,喷头与叶面保持在30-40cm距离,因为高压药液通过喷头,要经过30cm以上的距离才能完全雾化。有些农户误认为喷头离叶面越近,叶片上的药滴越多,其实,大豆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雾滴地有限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雾滴地有限的,当喷洒超过一定限量时,叶片的细雾会聚成大滴而流失,反而使叶片上的药减少。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内吸杀虫剂,以向植株上部传导为主,称“向顶性传导作用”,很少有向下传导的。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时采取中雾喷施,使药液顺着植株往下弥漫飘移。
  
  5、防止产生抗药性
  长期使用单一的药剂(主要是内吸杀菌、杀虫剂)就会导致病原物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使药剂失效。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或内吸性杀菌、杀虫剂和传统性杀菌、杀虫剂混合使用,所以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品种是延缓抗性,提高防效的有效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3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