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施肥新技术―配方施肥加菌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菌肥是微生物肥的通俗叫法,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肥料制品。应用菌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环境的良性循环,且可增加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能力。测土配方施肥加菌肥的施肥思路就是充分发挥菌肥的作用。其用法分基施、冲施和叶面施。基施基本不增加成本,冲施和叶面施代价稍偏大,但收益更高。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加菌肥对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菌肥;作用;用法;成本核算;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它能达到五方面的目标:一是增产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二是优质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使作物在农产品质量上得到改善;三是高效目标,即做到合理施肥、养分配比平衡、分配科学,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施肥效益;四是生态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的挥发、流失等浪费,减轻对地下水硝酸盐的积累和面源污染,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五是改土目标,即通过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萧县是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2007年玉米播种前23个乡镇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已测定出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农民们均能根据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丰缺进行配方施肥,即缺了补,超了不施或少施。作为技术人员,笔者在对菌肥(微生物肥)进行了2a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萧县施肥新思路――配方施肥+菌肥。
  
  1菌肥的作用
  
  “满田春”牌复合生物菌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污染、无公害产品。本产品内含大量有益生物菌群及分泌物、蛋白酶、活性酶,并添加钙、镁、硫、锌、硼、锰、铁等多种元素,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高活性腐殖酸、氨基酸、植物激酶、增效剂等,它具有以下作用。
  (1)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以活化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刺激根系发达。
  (2)多种有益微生物在作物根际大量繁殖,抑制和拮抗病原菌,增强作物抗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多种病害的能力。因此,抗重茬、抗土传病害、抗早衰,延长生育期。
  (3)与各种常用单质肥、复合(混)肥、配方肥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氮肥淋失和挥发;释放被土壤固定的磷和钾,使它们成为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钾肥;与有机肥结合施用,加速有机肥的分解转化,释放出各种营养成分。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玉米秸秆还田的土壤,施用菌肥,可加速分解,加快吸收。
  (4)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给作物补充微量元素,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施用后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保花保果、果肉实、色泽好、含量高、品质佳、提早成熟,提高产量10%~30%。
  (5)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菌肥是纯天然、有机环保产品,对人、畜、环境无污染、无残留。
  (6)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和根系扎于土壤的各种作物,尤其以收获地下根茎的作物和果蔬类作物效果更为明显。
  
  2用法
  
  (1)基肥。无机肥(单质肥、复合(混)肥、配方肥)+“满田春”牌复合生物菌剂作基肥施用,无机肥施用正常用量的70%~90%,菌肥(有效活菌数≥2亿个/g)施用75kg/hm2,经济作物可适当增加菌肥用量。
  (2)冲施肥。菌肥(有效活菌数≥2亿个/g)苗期每次施75~150kg/hm2,膨果期施150~225kg/hm2,先加少量水搅拌均匀,浇水时随水冲入,间隔10~15d冲1次。
  (3)叶面肥。菌肥(有效活菌数≥2亿个/g)375kg/hm2对水225kg喷雾,一个生长季节可使用多次,间隔20~30d。
  (4)注意事项。①不能与杀菌剂同时使用;②保存在阴凉处;③有效期3a。
  
  3成本核算
  
  基肥按正常投入无机肥1 650元/hm2计算,减少无机肥正常用量10%~30%,节约成本165~495元/hm2,平均节约成本330元/hm2;施用菌肥75kg/hm2,折合300元,成本基本没增加。 冲施肥、叶面肥多用于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代价虽然偏高,但收益更高,与不施微生物菌肥的小区相比,投入(菌肥)∶收益比为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5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