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图书馆场域语用距离调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用距离存在于图书馆的各个窗口,图书馆员应掌握语言交际策略,运用合适的称呼语、灵活的委婉表达、巧妙的无声语言与读者展开不同的交际模式,动态地调控馆读之间的语用距离,实现图书馆高效和谐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场域;语用距离;调控;馆读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7-022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7.093
  【Abstract】Pragmatic distance exists in each window of the library. Librarians should master the strateg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hen can use the appropriate salutation, flexible euphemism, clever silent language. dealing with different readers and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dynamically regulating the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library and readers. then achieve efficient and harmonious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library.
  【Key words】Library; Field; Pragmatic distance; Regulation; Librarian-reader
  0 引言
  館读关系和谐的基础在于馆读之间的沟通方式与技巧,鉴于图书馆工作性质和服务内容的特殊性,馆员与读者交流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而只要他们之间有交流,语用距离就会产生,但是对语用距离的推定和判断大部分情况下存在着差异,因此很容易造成馆读交流障碍,从而引起语用冲突。因此,对语用距离的调控研究势必成为图情行业的现实需要。
  1 何为语用距离
  语用距离简单来讲就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场所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也可用语用亲密度等词来描述。[1]何兆熊说,在语言活动中,尤其是在有一名说话人和至少另一名听话人参与的交际活动中,对交际者所谈及的事件内容等作出正确的理解都要把这些事件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联系起来,[2]运用语用分析方法,从语言与心智结合的维度探究交际主体的真实意图与指向,挖掘交际者的心理基础,探探究词语与当时环境的对应关系,从而尝试判断彼此的心理距离,借以展开恰当的对话。
  2 语用距离特征分析
  语用距离有两个典型特征:即开变性和可洽商性。可变性指语用距离一直是变化不定的,在任何交际过程中,语用距离很少处于恒定状态;而可洽商性则是指语用距离在双方交际过程中是可以洽商和修改的。任何交际行为中所使用的话语都潜意识体现了交际双方之间的语用距离,发话人在特定交际行为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发话人认为他与受话人之间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3]是完全可以受发话人调控的。因此,交际双方语用亲密度越高,对话语礼貌的要求就越低;反之,交际双方语用亲密度越低,对话语礼貌的要求则越高。
  3 图书馆场域语用距离调控策略
  语言是人们最基本的交流手段,生活中语言准确但语用不当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多重,对语用距离的误读即是其中重要方面。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为人们灵活使用语言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语用距离的应用提供了动态发展的空间。
  3.1 称呼语
  称呼语在语言文化习俗的规约下,根据地位关系、一致关系、亲属关系等原则,在特定语境中遵循话语角色规范,与他人展开交流。称呼语不但可以帮助交际双方建立联系提供双方信息,还试图尝试传递当时的语境信息和交际双方社会关系信息。称呼语针对不同语境和不同对象,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称呼语更多体现的是交际双方情感的变化。
  3.2 称呼语的语用距离调控
  馆员对读者的称呼是馆员创建的最初语境,也代表着与读者建立的初始语用距离。初始语用距离是发生在交际之前双方感知和推断的情感亲密度。馆员通过对读者的先入为主的观察判断,推定他们的初始语用距离,然后选择合适的交流方法。而与此同时读者也会对馆员做出相应的语用距离判断,如果双方判断一致,交流便可顺利展开,相反如果二者的初始语用距离推断有偏差,就会出现交流障碍,此时需要重新尝试语用距离判定。同一语境,交际对象不同,称呼也不尽然相同。因此称呼语的运用,是将无标记的社会规约意义转化为有标记的语境意义,通过对常规的偏离及对规约的背离,寄托某种言外之意,传达修辞主体的情感态度和言语动机。[4]不同读者不同语境不同称呼是馆员开展工作的前提。
  语言的变异性——即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5]。语言的变异性促使会话者在初始语用距离判定有偏差的情况下改变语用策略,再次整合语言达到与当前语境和交际对象的切适性。馆读关系与普通人际关系还不一样,通常人际关系处于恒定状态,比较容易选择语用距离,而陌生的馆读之间,初始语用距离完全靠交际双方观察揣摩,因而需要馆员学习语用距离技巧。
  3.3 委婉表达
  委婉表达的语用功能在于交际的文化心理效应,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和效果,首先要考虑所表达内容的可接受性和认同性。[6]图书馆读者形形色色,心理素质完全不同,是语用矛盾多发之地,针对这种情况,委婉表达更凸显得十分必要。文雅含蓄的委婉语言不仅使馆读交流效果提高,委婉表达本身所具有的礼貌性特征更是馆读之间初始语用距离的良好开端。   3.4 委婉表达的语用距离调控
  馆读之间的委婉表达不仅是交流展开的直接桥梁,也能有效改变初始语用距离。初始语用距离判断正确此后的交流即为交际语用距离。交际语用距离顾名思义是交际双方进入正式交流模式表现出来的语用亲密度。初始语用距离是探路石,交际语用距离则是如水一样不断顺应着交际语境的,交际语用距离的主要变化手段是委婉表达的恰当运用。图书馆员的委婉表达最常见的反映是馆员与读者交流的内容上,如:“拿代书板”表达为“同学,请你用代书板”;也可以转换句型,把祈使句变为反问句,如:“不能把书折破!”表达为“好书是不是应该一起爱惜呀?”等。看似简单的句型转换,却明显是不同的语用距离表达,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馆读冲突。
  语言的商讨性——即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做出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7],语言的商讨性促使委婉表达的产生。恰当动听的委婉表达改善语境的同时也负载了超出语言表面符号之外的语义信息。委婉表达是语言交流中的润滑剂,使得刻薄呆板的话语变得曲折而含蓄,减轻交流时的压力,是新时代馆员与读者沟通交流急需掌握的技巧。
  3.5 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交流是利用眼神、肢体、面部表情、时间、姿态、着装、空间、环境等传达信息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类:形体语言(脸部表情、眼睛、手势、触摸手臂); 副语言(音质、音量、语速、语调、大笑、叹气); 空间利用(谈话的距离、方向); 沟通环境(图书馆的建筑设计、馆内的设置和装潢、馆内的清洁度、光线)。[8]以上非语言不仅能够肯定或否定、强调或减弱语言符号的意义,特定环境下还能代替有声语言,超越有声文字难以传达的内容。无声语言作为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弥补图书馆员有声语言交流限制,更加生动形象地深度传递馆员交际意图,同时也展现了图书馆员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语用距离调控技能,动态地维护馆读之间的语用距离。
  3.6 无声语言的语用距离调控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指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了解他人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观察他人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场合使用这些信号”。[9]譬如读者有疑惑,馆员主动询问,读者会心情放松;如果在交流同时馆员一直保持微笑,能使读者更愉悦的接受信息。馆员主动迎接读者,报之以热情,而不是低头一直专注自己的事情对读者视而不见,这些都能降低双方语用距离。同时,馆员优雅的坐姿、挺拔的站姿、含蓄的蹲姿、矫健的行姿[10],也体现了对读者的欢迎尊重和对自身工作的负责。馆读之间无声语言交流的内涵是深邃无止境的,馆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提高或者降低双方语用距离。
  語言的顺应性——即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11]”。语言顺应是双向的或多维的,即语言顺应语境、语境顺应语言,甚至两者同时顺应,还可以是交际主体的彼此顺应,[12]无论何种顺应,语言发展都是动态的,而非存在于事先确定的语境或场景。作为当代馆员,必须学会无声语言的符号选择和运用,顺应语境选取合适的无声语言与读者展开游刃有余的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2001(5),26.
  [2]刘函.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距离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110.
  [3]王建华.礼貌的语用距离原则[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4) ,31.
  [4]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2006(10),65.
  [5][7][11]刘和林.人际交往.话语得体.语用距离[J].外语学刊,2011(1),59.
  [6]常敬宇.委婉表达法的语用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33.
  [8]周顺和,赵恒芬.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非语言交流行为[J].图书馆,2010(3),101.
  [9]朱晓琴.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非言语因素[J].情报杂志,2007(7),114.
  [10]郭春玲.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肢体语言运用[J].情报探索,2012(3),93.
  [12]刘和林.人际交往.话语得体.语用距离[J].外语学刊,2011(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60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