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所面对的问题愈发复杂,利用数据支持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平台的应用构成和主要建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平台应用建设的建议,旨在有效运用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城市管理;智能化;大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 F299.27;TU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218-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105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cities facing to increasingly complex problems, use data support and technical mea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fficiency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in China,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composition and main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the platform,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platform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aims to use big data,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effectivel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Key words】Urban management; Intelligent; Big data; Application
  0 緒论
  随着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从高速度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复杂运行系统的功能与矛盾都愈发凸显。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存在短板、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对城市管理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新要求。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国内外飞速发展,随之涌现出一批应用于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平台,如洛杉矶“城市智慧中心”、都柏林“城市仪表盘”、首尔“数字市长室”、杭州“城市大脑”、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和北京市即将上线运行的“领导驾驶舱”等,通过数据支持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在国内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多点开花”的同时,由于理念、技术与应用各不相同,平台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探讨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建设与提升。
  1 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现状
  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十三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确立相辅相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构建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新一代技术保证信息与数据传递的安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发挥信息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1]。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地,为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旨在有效运用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多个城市根据相关政策、城市发展目标、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与城市管理的现实需求,加快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警务机制数据化的深度变革;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已经覆盖了包括城市设施、城市日常运维、城市执法等城市管理的六大领域;北京市为推动城市管理数据资源全面汇聚共享,帮助城市管理者近距离监测城市运行状况,诊断城市复杂问题,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于2018年启动了“城市大数据平台及领导驾驶舱”建设,并作为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区域分布来看,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呈现出由东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区城市推广的趋势,东部城市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逐渐被中西部地区吸收,有望构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网络格局[2]。
  2 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构成
  各个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服务的对象与领域不同,有的面向全市城乡范围内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有的面向政务、民生、交通等较为专一的领域。总体而论,平台面向的对象和领域越广泛,其应用设计越多元化,所反映到终端上的内容越丰富;平台面向的对象和领域越单一,其应用设计越细化,所反映到终端上的内容越纵深。
  2.1 应用的基础—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是支撑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技术“内核”,也是平台的“后台”。优秀的大数据平台通常具备以下八项能力:一是数据接入,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数据资源接入方案;二是数据存储,基于数据类型、数据量、应用场景的不同,提供多种数据存储方式;三是数据管理,提供多种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对数据资源各部分内容操作的监控与保障;四是数据分析,提供多种分析工具和计算引擎用于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五是数据展示,基于数据可视化系统构建多渠道、多终端的综合展示能力;六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抵御各种安全威胁;七是资源开放,面向用户提供实时、敏捷、安全、弹性扩展的平台服务;八是监控运维,对平台性能、数据和资源情况进行智能化的全程监控。   2.2 应用的功能—城市运行监测、管理和决策支持
  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前端由各类应用组成,包括城市运行监测、管理和决策支持工具,根据使用的具体功能,分为展示、关联、预警、分析、预测、调控、指挥、联络、审批等类型,即“看”和“用”两大类。“看”以展示和预警为主,即用生动形象或醒目突出的形式进行数据呈现,“用”包括关联、分析、预测、调控、指挥、联络、审批等,即对城市运行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报告运行状态中的预警信息,进行趋势预判,提供决策建议,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对比评价,实现在线调研、批示、指挥调度、会商等操作。
  2.3 应用的核心—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根据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功能要求,深入研究既有城市发展模型和城市治理体系,以国内外现行的相关指标体系为设计依据,从所管理对象相对应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社会机构、学科领域中综合选取指标并合理组织而成。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的核心,也是应用设计的内在逻辑,具有可调节、可联动、有时空属性、指向精准等特征。由于指标体系与城市发展运行直接相关,根据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可对指标权重和种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工作推进有的放矢,监督评价科学灵活。正如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关联性,指标之间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单一指标的变化可以关联到多项指标,实现对事物分析判断的广度与深度;指标的时空属性使其可进行动态展示和对比,精准反馈相关信息。
  3 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建设主要问题
  3.1 数据获取及整合力度存在制约
  当前城市政府各部门掌握的数据很难做到“以公开为常态,以保密为例外”,数据缺失、数据封闭、智慧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较为常见。这其中既包括城市整体信息化建设滞后、技术存在障碍、组织协调不畅等外部因素,也包括部门信息化建设动力不足、将数据视作“私产”和权利来源等内部问题[3]。例如拆违、散乱污企业等大量重点工作信息台账管理基础较弱,数据项、数据标准不够统一,多部门数据汇聚和工作标准化任重道远;某些类型的数据建设处于瓶颈位置,例如需要对已有的人口信令数据、公安工作居住证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反映人口特征,但尚未形成较为成型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大量城乡规划数据存在向空间上整合的需求,但需要先解决底图标准不一的问题;包括发改在内的一些部门在城市运行数据归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对数据和系统的跨部门应用有较强诉求,然而还要完成海量数据的对接工作,距离数据无障碍应用和指标联动仍有较大差距。
  3.2 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有待提升
  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每项指标都关系着城市运行发展的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所实现的目标息息相关。目前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多由政府主导,企业开发,政府使用,企业通过调研政府部门、分析政策文件、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建设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通常由政府内部的单一部门主导建设,由于部门管理范围和业务领域存在局限性,在获取其它相关部门、社会机构业务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阻力,导致出现政企信息不对称、需求研究不透彻、专家团队力量不均衡等问题,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有些开发团队以技术思维来衡量管理思维,力求指標体系的“大而全”,不利于后期的数据对接、应用建设、可视化展现等工作的开展。有些指标体系倚重国际先进经验,忽略了国际指标在本地区的可实现性,结果对应用设计的支撑不足,偏离了以落地运行为导向的初衷。调节指标权重以进行相关领域同类元素的横向对比是指标体系设计的重难点之一,必须基于对指标所涉及领域的深刻理解,并能提供专业计算方法,否则容易对使用者的预测和决策产生误导。
  3.3 可视化应用场景效果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各地以需求为牵引,以业务为驱动,形成了多元的前端可视化应用场景。许多场景设计注重视觉表达,追求“炫酷感”、“科技风”,而内容相对单薄,或设计不够清晰,无法真实体现城市运行监测信息的内涵。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工具,智能化平台的使用频度对应用场景的质量与效率存在双重要求,如果界面不能直观、迅速地展现相关信息,就会降低使用效能,而一些应用场景虽然展示了相关信息,但数据粒度和分析不足,同样会造成使用不便。
  4 我国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建设建议
  4.1 自上而下实现平台搭建和数据共享
  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将跨部门数据整合到“数据仓库”之内,而这些不同部门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背后逻辑链条的确定才是政府真正关心的问题。因此,整个平台的搭建必须由城市的管理者主导,自上而下加强部门协同、政企合作、政民互动,基于城市运行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内涵,梳理从宏观管控到微观治理的完整逻辑链条,集合城市管理中涉及的各类复杂问题,通过平台实现智能化的感知和事件应对[4]。平台建设是多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建共享的工作,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每项部门决策的制定都需要综合考虑相关部门的数据和工作,通过数据共享才能实现跨部门的多目标综合决策[5]。
  4.2 通过数据治理有效提升数据质量
  数据治理的价值在于规范系统间信息传输,提高数据质量,提高业务和系统间数据共享、共用水平。应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规则,将数据质量管理贯穿于平台建设和使用的所有环节,满足业务操作和管理分析的需要,同时减少数据冗余和存储、硬件、运维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应用系统性能,减轻后期维护的负担。对于一些敏感性数据,还应将数据项划分至特定的敏感级别,并根据该级别保证数据项在全生命周期中得到适当的数据安全保护,强化对居民隐私数据和城市关键性基础设施等的保护力度。
  4.3 设计科学的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
  构建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重要性、引导性、系统性等原则。指标选取应符合城市发展战略和社会治理目标,并与城市管理者的职责范围紧密相关;在对标国际指标时,应结合国情市情,对所选指标进行符合本土化发展特征的调整;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对城市治理体系、部门业务、社会机构、相关学科的准确理解和联动分析,从而实现部门间工作的有效协同,并将工作的负效应和外部成本降到最低。
  4.4 构建清晰实用的应用场景
  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场景要能够迅速展现城市运行状态,通过“一插到底”的数据粒度和时空坐标展示数据变化趋势,有效支持城市管理决策。对异常点的实时监测要一目了然,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分析功能,协助其准确判断异常信息的原因。对城市发展情景的模拟也是政府对平台能力的重点需求之一,通过后台复杂模型的支撑,模拟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为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在满足内容的前提下,应用场景设计应清晰简洁,操作功能应简单实用,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适度的个性化定制,通过便携式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使用。
  5 结论
  城市复杂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精细解读,需要以大数据为支撑进行对集总效应的判断。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能力建设,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各类使用功能,为城市管理决策和跨部门协作提供了科学支撑,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和全链条的深度使用。目前,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仍存在着对既有城市发展模型的理解不深入、对治理体系缺乏完整认知、受限于感知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等问题,随着政策引导、政府投入、部门业务规范、社会机构合作、民众参与等过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将更为统一和有效,真正实现精准支持城市管理科学化决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A/OL].(2014-0827)[2019-02-20].
  [2]朱国伟,陈晓燕.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以武汉市为例的分析[J].智慧城市评论,2017(2):88-96.
  [3]郝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智慧升级[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5):9-13.
  [4]尹稚.智慧城市不是技术的堆砌[R].清华城镇智库,(2018-1213).
  [5]郝凯.大数据对城市管理创新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9(4):87-92.
  作者简介:范潇璇(1984—),女,汉族,辽宁宽甸人,现供职: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9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