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固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固原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对固原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其他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优势;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232-02
  固原市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黄土高原西部,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固原市列为宁夏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开展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使生态得到了初步恢复。在固原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1]。
  1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    生态工程建设成效
  近年来,固原市紧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了以造林种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健全生态监测体系,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优先发展,着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城乡大环境绿化和林业产业培育等林业生态工程。85%以上的宜林(草)荒山荒地得到治理,1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实现率达8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24.6%,林草覆盖度达36.8%,治理水土流失逾4 000 km2,林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森林资源大幅增加,初步建立起了乔灌草复合配置的森林生态体系。
  1.1.1    林草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固原市共完成各类营造林436 000 hm2,其中人工造林396 000 hm2、封山育林40 000 hm2。完成退耕还林310 666.7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草)141 333.3 hm2,荒山造林169 333.4 hm2,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林草面积逐年增加,风沙天气明显减少,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實现了从“整体恶化,局部治理”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1]。
  1.1.2    农业结构快速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固原市累计兑现粮款补助折合现金31.7亿元,农业人口人均退耕达到0.13 hm2,退耕还林受益群众涉及17.8万户98万多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不仅使退耕农民享受到政策补助,而且促进了劳务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2]。
  1.1.3    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中药材、“两杏”、苗木花卉、枸杞等林业产业[3]。固原市林业产业面积为78 066.7 hm2,其中以彭阳县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53 333.3 hm2,原州区无公害枸杞基地4 000 hm2,隆德县林药间作6 666.7 hm2,泾源县以针叶树为主的育苗面积14 066.7 hm2,产业发展迅速,促进农民增收。
  1.1.4    城乡绿化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自2000年以来,固原市完成城乡大环境绿化16 600 hm2,县乡村道路绿化3 132 km,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 733.3 hm2,城市绿化率达到28.63%,县乡村道路绿化达3 132 km,打造出一大批绿化亮点工程,使固原市区及各县的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极大改变,其中彭阳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国园林县城”目标[4-5]。
  1.2    环境治理成效
  近年来,固原市从污染物总量控制入手,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大力推进污染治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通过落实工程、管理和结构等减排措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2项约束性指标排放总量分别为1万t和0.98万t,控制在1.32万t和1.07万t以内。环境治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得到加强。
  1.3    转变发展方式成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各项建设的主要衡量标准,逐步加大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生态经济的比重。经过多年大胆的借鉴、尝试、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固原发展的路子,向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    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地理优势
  固原市处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城中心地带,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四纵三横”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中包电气化铁路南北贯穿固原境内165 km;固原“4C”级国内支线机场于2010年建成通航,是全国179个公路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宁夏“十二五”确定的九大物流基地之一。同时,固原处在“沿黄经济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关联区。
  在生态区位上,一是固原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地段,是阻止来自腾格里沙漠南下和东进的重要区域,是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的主要地带。二是六盘山大部分位于固原市境内,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山间溪流密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生态功能对所在地区和甘、陕两省甚至西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黄土高原“绿岛”之称。三是固原地处黄河中游区域,三河(泾河、渭河、清水河)源头,境内有清水河、葫芦河、泾河、祖厉河等河流,是黄河的重要汇水区。   在气候上,固原属于干旱半干旱森林草原气候,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林草的生长和农作物营养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大气、土壤、水源和环境良好,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最佳生产基地。
  2.2    经济结构优势
  近年来,固原市为壮大地方经济,对经济结构做了战略性调整,旅游业、服务业、工业、劳务产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六盘山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集散基地、劳务输出基地、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基地、六盘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休闲避暑度假基地“五大基地”的经济结构框架。可以看出,固原市经济结构符合全市提出的“生态立市”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3    生态文化优势
  固原市不仅拥有红色革命胜地、自然生态风光、历史文化遗迹、民俗文化“六大旅游景区”,还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许多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6]。固原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融汇,形成了“萧关古道、丝路古城、红色六盘、花儿家乡”四大文化名片。围绕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建成了须弥山博物馆、香水海文化广场及游客服务中心、王洛宾文化园、萧关遗址文化园、六盘山生态博物馆、六盘隆德博物馆、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随着生态文化做大做强,必将有力促进固原的生态文明建设。
  3    生态文明发展定位
  3.1    生态建设定位
  通过保护、建设和完善以六盘山为核心并向外辐射的森林生态系统,把固原市建设成我国黄土高原西部保护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绿岛”和黄河中游的一座“供水塔”。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六盘山森林生态体系,强化生态功能,把固原建设成为维护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3.2    产业发展定位
  固原水源、土壤、大气和环境良好,是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最佳生产基地。因此,立足气候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固原打造成为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六盘山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固原市南部六盘山外围,适宜多种苗木的生长发育,发展以针叶常青树为主的苗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品种优良,销路覆盖西北各省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做大做强种苗产业,把固原市建设成为西北具有区域特色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固原市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潜力巨大,要充分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固原建设成六盘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休闲避暑度假基地。
  固原市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是西部地区各主要经济区的衔接点,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固原打造成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集散基地。
  固原是宁夏劳务产业第一大市,每年输出劳务近30万人。这些务工人员大多集中在发达省区,一方面務工增加收入,积累了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务工转变了思想观念、锻炼了技能,提高了素质。要因势利导,进一步提高输出劳动力的素质,造就一代新型的劳动者,拓宽输出渠道,加强组织领导,把固原建设成高质量的劳务输出基地。
  3.3    生态文化建设定位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挖掘固原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回乡文化等资源,精心开发和包装书画、泥塑、剪纸、刺绣等文化艺术产品。建设红色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以王洛宾文化园和五朵梅客栈为主的回乡花儿创作基地,吸引影视企业把固原作为红色经典、军事古镇等题材的拍摄基地。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提高全市文明素质,大力推进文化固原、文明固原、书香固原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把固原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六盘山生态文化产业带。
  4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意见(修改后)[EB/OL](2012-05-04)[2018-11-20].https://wenku.baidu.com/view/1dacd518a76e58fafab0035
  f.html.
  [2] 思想大解放学习资料[EB/OL](2011-12-26)[2018-11-20].http://www.doc88.com/p-97236199202.html.
  [3] 张晓莉.固原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调查及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9):102-103.
  [4] 李明川.固原市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思路[J].甘肃农业,2016(10):22-23.
  [5] 徐立飞.基于生态与休闲功能的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
  [6] 邓树剑.对原州区深化林业改革的措施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8(6):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