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速度与阅读技能,我校尝试进行了中学生同一时间段多篇文章放到一起开展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举行了中学生多篇文章阅读教学研讨活动,试图在有效时间内增加学生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改变传统单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3-015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3.074
A New Attempt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XU Hai-qian
(Li Wang Middle School in Haiyuan County, Ningxia Haiyuan 755299,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hinese reading speed and reading skill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ur school has tried to carry out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by putting together many articl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has also held a seminar o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many articl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n attempt to increase students’ reading volume in an effective time,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better, an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ingl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mode.
【Key words】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New attempt
教育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节奏。目前,我们的语文课程框架已经到了必须拉大的时候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阅读能力曾有这样的阐述: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单篇文章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多篇文章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为同一时间内关注多篇文章阅读模式的培养,多篇文章阅读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更全面地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人物,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有结构地让多篇文章有机组合起来
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中,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多篇文章阅读教学,是教师在同一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相关文章,或者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者的相关文章。因为不同作者在面对同一景物时,因其欣赏角度、个人好恶的不同,其眼中的美景也千差万别。国色天香的牡丹,有人认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有人却说“牡丹花好空入目,”对牡丹的华而不实颇有微词。其实,就是同一作者面对同一事物,其前后态度也可能有所变化。这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比如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巧妙设喻,委婉规劝是一种劝谏艺术;《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开门见山、直言相劝也是一种劝谏艺术,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虚心接受、善于纳谏是一种态度,而《召公谏厉王止谤》中厉王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也是一种态度。通过上面的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白:劝告别人既要注意语言技巧,又要看清劝说对象;同时,对待别人的善意規劝,应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坦然接受,这对自己大有好处。
2 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第10条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既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又规定了量化指标。在这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课外阅读的建议篇目很值得各位老师参考。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介绍当下的优秀作品,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精选更具指导意义的书目。教师应当以所学课文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开出相关的书目,形成一个阅读网。比如学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他的其他诗词,《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等毛泽东的传记。新课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更广阔,知识延伸更深远。所以,学习语文不能仅限于课本,而应将视野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学习文学作品后观看影视作品,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鉴别出其优劣。哪个演员选得好,哪个场景设置还稍有问题,学生比较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比如学习《智取生辰纲》后可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中相应片段;学习《荒岛余生》后可组织学生观看《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电影。教师要尽可能地选取多种类型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
3 要有明确的阅读策略指导,培养学生思考性阅读
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联结、统整等,[1]多篇文章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要强化学生某一种认识,有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2]面对同一种情感,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可能不尽相同。同一文体,因写作目的、阅读对象的不同,其文章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差异。同是离别,王勃吟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而柳永则抒写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缠绵悱恻的情感。人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的性格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将此类文章比较,可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认识人物。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唐雎,而在《唐雎说信陵君》一文中,我们又认识了唐雎的深明大义、循循善诱。两则材料的比照,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个人物。因此,教师对文章要“精挑细选”, “精挑细选”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3]
4 选择同一作者多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目的的比较阅读不失为一种有创意的阅读方式。任何一位作者,其诗文可能会形成一定的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会一成不变地呈现某一种状态。事实上,一个人的风格可能会因情感、境遇等诸多因素而变化。进行此项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作者,进而深刻理解其诗作内涵。如在讲授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我曾将《游山西村》、《钗头凤》和《卜算子·咏梅》补充进来。通过比较,同学们很容易发现爱国诗人陆游除了金戈铁马的战场生活以外,还有着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细腻凄婉的爱情生活以及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哀怨。再如杜甫的《望岳》、《春望》和《石壕吏》,这三首诗反映了作者三个人生阶段的三种思想感触,也可将其比较欣赏。
总之,“多篇文章阅读”,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4]我们相信只要细心思考、用心摸索,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景荣.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速读(中旬),2018.04.
[2]李建军.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的几种动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3.
[3]魏刚.“群文阅读”中的多文本选择[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
[4]刘光辉.自在飞花轻似梦,丝丝缕缕入人心——群文阅读,语文教学新天地[J].南风,2016.05.
[5]罗东升.把准“群文阅读”选材关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07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