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纪录片《“巴铁”小哥聊武汉》的创作阐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人物纪录片《“巴铁”小哥聊武汉》采访记录了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武汉生活。选取留学生作为记录对象,以“在中国武汉的生活”为主题,进行影像化的创作。对人物的生活进行最真实的记录,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来汉留学生的生活及适应情况,记录他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排斥到逐渐接受和认同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巴铁”小哥聊武汉》的创作过程进行梳理与总结,探究人物纪录片的创作与叙事方式,为今后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人物纪录片;阐述;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5-0167-03
  1 选题的背景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目前,不论在中国的哪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经商或学习。因此该作品的拍摄目的在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武汉作为核心城市,通过对来汉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最真实的采访记录,从每个细微末节获知来汉留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记录他们对新环境的陌生、不适到逐渐的接受和认同的过程。
  首先,通过纪录片真实的记录和制作,可以从宏观上反映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外国学生来华求学的大致情况,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形象认知以及对跨文化交流的适应程度。其次,从微观角度来说,对武汉高校留学生生活的真实记录,有利于了解我校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也以利于为我校完善留学生教学、生活体系,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与此同时也向武汉各高校走向国际化开拓视野,提供相关的经验和帮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发端:缘起、进程与意义》一文中,作者李鹏从“新中国接收外国来华留学生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制度建设”和“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来留学生工作的中重视高,为了能够让留学生更好地在中国学习文化知识,采取了一些列有利的措施,针对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列解决方法。为今后中国的留学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视阈下发展印度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一文中,作者从“印度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的现状”和“我国发展印度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印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其中,关于印度留学生毕业后,在中国的医学学位能否获得本国的允许,作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要提升医学留学生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 夯实发展印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础要求,并帮助留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岗位。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自我管理探析》这篇文章中,作者殷雪莉首先分析了留学生在华的基本管理模式,类似于保姆式一对一管理模式,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長,这种模式已经出现了其弊端。因此作者指出,留学生需要建立一个和中国学生一样的自我管理系统。即通过学校老师和利用各种学生组织规范相结合,来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使留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我管理。
  郑刚、马乐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中对留学生在华的教育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来华的留学生主要以沿线国家为主,同样,来中国学习语言的留学生比重超过来中国学习专业的数量,由此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育结构有待优化、资助体系不健全、教育服务贸易比重薄弱等,并因此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试论“一带一路” 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文中,作者吴海迪首先阐述了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大致情况。其次提出了,在跨文化方面,留学生主要面临的如文化差异、饮食习惯、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作者从高校管理与教学方面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以上文献主要是通过分析留学生在中国的自我管理、跨文化情况而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然而截止到目前,未有专业学位论文对留学生在国内的生活情况作仔细的研究和记录。据调查在各大官方网站,如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关于来华留学生的影像资料基本不多,因此,本作品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作品阐述
  3.1 人物选择
  人物纪录片的核心是记录人、表现人和关注人,因此对人物的选择是一部人物纪录片作品的关键和基础。《“巴铁”小哥聊武汉》的主角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中文名叫阿布,他适应能力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同武汉人沟通交流,不到两年的时间,基本上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品尝了很多武汉的美食还结交了很多武汉的朋友。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镜头感较强,适合对他进行采访和拍摄。
  通过采访和记录他在武汉的生活,从第一次到中国,到武汉语言沟通障碍、生活环境不适,武汉文化的陌生到爱上这座城市,爱上武汉的小吃及在武汉街头巷角去感受和体验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等一系列的心理转变来反映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在生活文化上由陌生到适应甚至到融合的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
  3.2 创作理念
  3.2.1 反映真实生活
  巴赞提出了电影纪实美学的概念,强调客观纪实是纪录片的核心。“尼·布 朗对巴赞电影理论中真实观的解释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影片和由摄影描绘出来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影片和观众的感知或社会‘真实’之间的关系’”。[1]创作者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者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地进行拍摄,将真实的故事呈现出来。
  《“巴铁”小哥聊武汉》以真实人物为主,运用采访和自述的方式将人物的生活展现到荧幕中。“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机器”简单的拍摄模式和记录方式,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到观众面前。
  3.2.2 体现人文关怀   人物纪录片中,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物的生存生活状态,从而引发对人物命运和人物际遇的关注。这部片子中,阿布开始就告诉了大家自己在中国干妈家中做客,片尾还展示了当天干妈为阿布做了一桌好吃的中国饭菜,这里体现了中国人对国际友人的热情和关怀;此外,阿布还提到他觉得中国人很好,很热情,他喜欢武汉的人,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份人文关怀。
  虽然这部纪录片从细微之处展现了人物故事,但却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中国家庭和一位留学生建立的友谊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和善良。“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国家的一个宏观政策,中国人民和国际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微观体现。
  3.3 作品创作
  3.3.1 拍摄准备
  拍摄需要准备的工作主要是寻找拍摄对象。该作品旨在记录留学生在武汉的生活状态,自然拍摄对象就应该是留学生。笔者找到了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作为拍摄对象。分别是以为非洲学生,中文名祝福;印度学生,中文名伊曼;坦桑尼亚学生,中文名丹尼,以及巴基斯坦学生,中文名阿布。他们之间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沿线国家,和中国有很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对中国文化也充满了兴趣。但由于时间、语言和其他原因,最后选择了阿布作为本次纪录片的拍摄对象。
  正式拍摄前,和阿布进行了多次沟通,最后选择了在阿布的中国干妈家里进行。阿布的干妈也很乐意配合笔者进行拍摄,并表示此次的拍摄内容很有价值和意义,愿意全力配合。阿布于2016年10月来到中国,将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为他的中文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因此,沟通商量后,决定使用中文进行拍摄记录。
  3.3.2 影像表达
  1)画面表达。该纪录片的影响表达很简单,全程采用的中景和固定机位。笔者看来,此部纪录片时长较短,有属于采访类,因此选择中景和固定机位的拍摄会使得画面简单明了,能着力突出主人公的谈话内容和情感表达。为了让画面表达方式更为丰富,笔者也加入了阿布其他的照片和影像视频作为对本部作品“聊武汉”的一个补充。其中阿布一个人在校门口吃热干面的镜头是本作品的一个精彩花絮。热干面是武汉传统、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同样也是阿布的最爱。在采访中阿布多次提到自己喜欢热干面,并且还拿出一袋干妈给他准备的热干面展现给观众这一幕颇有趣味。
  2)叙事表达。叙事蒙太奇是纪录片叙事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作品《“巴铁”小哥聊武汉》中大量使用的表现手法。通过上下镜头的剪接,给观众自然地呈现事件逻辑关系,从而完成整個故事结构的构建。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在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也对叙事蒙太奇在景别的使用、角度的拍摄以及镜头的衔接上做出了规范性的总结。不同镜头的组接,上下镜头间的联系,能产生不同的叙事意义,这也是影视作品中常用的叙事技巧。借助蒙太奇手法,能够加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联系,增加纪录片的逻辑性。
  同时,该作品的叙事方式也是循序渐进的。从阿布为什么来中国,到对中国的环境、食物、人和中国的物价等方面环环相扣进行了采访提问,有利于让观众感受到以为外来留学生在武汉生活的变化,以及文化上的自然融合。
  3)音效表达。该作品在音效上使用的同期声,并没有进行后期录音。所以对阿布的中文要求很高,很多问题阿布在回答前用中文练习了好几次才正式开始拍摄。其次,阿布干妈做饭做菜的背景声也被收录到视频中,这样既能体现作品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样也希望像观众展现出阿布在中国在武汉的生活安逸舒适,并且认了一位干妈,似乎和中国人没什么很大的区别。
  在作品剪辑时,笔者也选择了多部音乐进行比较,最后选了四首纯音乐作为背景,其中有欢乐斗地主的背景歌曲,也有中国古代乐器演奏的音乐,还有一些特效声音在关键时刻使用。目的在于让这部作品摆脱谈话类纪录片的枯燥乏味,并且能够结合中国文化来展现其独特的韵味。
  4 创作价值
  “理论上讲,艺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作品创作者在自己的艺术作品里记录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必然会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时代特征的感悟。”[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的生活状态自然会引起人民的关注。他们能否顺利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在语言不同的情况下能否进行正常生活,这些值得社会的关注。就像阿布一样,从开始不习惯武汉的天气、武汉人的文化,到后来慢慢融入了这个群体,这是值得我们去发现、思考甚至传播的事情。中国的国际交往目标就是:合作共赢共享,我们只有从自己开始做起,整个国家的发展才会更好。
  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笔者对纪录片的创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记录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节目,它是对社会、对人的一个反射,对真实生活的记录和记载,同样也是对社会情感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的一种表达。
  参考文献
  [1]尼·布朗巴赞.当代电影理论的背景[J].电影艺术,1987.
  [2]陈菲.人物纪录片《年关》的创作阐释[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3]何莹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5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