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种植方式对鲁南地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种植领域中普遍存在土壤退化、面源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国内外替代型农业研究方法,在山东郯城进行了田间试验。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对鲁南地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特性及养分流失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方法,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植方式;水稻产量;土壤肥力;鲁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058-01
  1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1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水稻根系是水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将吸收的养分进行物质合成物质转化、物质运输的主要场所。根系的生长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水稻地上部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轻简栽培的方式能够对水稻根系进行灵活调控,而使用抛秧的栽培方式容易使水稻出现齐穗后根量增多的现象,同时土壤表层的氧化力也会远远超出人工插秧的方法;与人工种植的方式相比,抛栽稻的根系在土壤表面的分布比例较大,根冠比也比较大,能够促进水稻吸收:土壤中的气肥和水,从而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促进水稻产量的有效提高。
  1.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产量由水稻千粒重、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以及结实率穗粒数等要素构成。水稻高产技术能够促进水稻有效穗数的提高,全面控制无效穗数,从而尽量提升水稻的穗粒数,保证水稻籽粒饱满,提升水稻的千粒重4。在种植方式不同的条件下,水稻产量的组成因子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即。经过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最终水稻的产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直播产量最低,而手栽稻的产量最高,抛秧和机插的栽培方式次之。与手栽方式相比,直播方式的最终产量减少9%~25%,而机插的产量会降低2%~10%,抛秧栽培产量减少5%~8%。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栽培方法发现,一次枝梗二次枝梗以及手栽精量方式下的穗粒数较大,同时穗层也拥有良好的整齐度,能够获得高产;但是直播水稻的整齐度却比较差,同时穗型较小,整体产量也比较低。
  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分析可知,与抛秧水稻和直播水稻相比,手栽水稻和机插水稻的穗粒数要高的多,千粒重和结实率差异也比较小。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结实率主要趋势是机插稻<抛秧水稻<手栽水稻<直播水稻,而水稻的千粒重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是机插水稻<拋秧水稻<直播水稻<手栽水稻。机插水稻与手栽水稻表现出来的单穗重与成穗率都比较高。
  2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1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容重属于判断土壤疏松程度的一种因素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容重的减少,土质状况就越差;而容重越大,土壤就越板结经过分析连续2年耕种的水稻田表明,通过1年免耕的方式能够促进稻田土壤表层容重的有效降低,与翻耕方法处理后的土壤相比,土壤容重小0.02g/cm',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差异较为明显;总孔隙度提高1.87%,但是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非毛孔管隙度提高45.46%,差异较为突出。而翻耕处理与试验前相比,差异较小,表明通过1年的免耕能够促进土壤通气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时能够对土壤中的热度气肥力、水分等因素进行合理调节。随着免耕时间的逐渐增加,稻田中土壤表层的容重也相继提高,与正式试验前的结果相比大概能够提升0.015g/cm',与翻耕处理方式后的结果相比能够增加0.021~0.040g/em',整体增幅为1.68%~3.15%,差异较为明显。由此可看出,免耕时间不能过长,不然就会引起反效应。
  2.2对养分流失的影響
  经过研究发现,使用全面免耕的方法会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从而对水稻成穗以及分蘖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水稻田中的有效穗数。在实施半年免耕以及全年免耕处理后,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含量、有机质以及pH值与习惯有耕的状况相比,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也说明了免耕方式并不会对土壤的肥力产生太大的影响。土壤中有效磷随着免耕处理的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土壤中的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分布形式略有不同,速效钾的含量会明显高于翻耕处理,在抛秧处理”下的速效钾土壤含量是随着土层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减少。
  3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种植方式对于水稻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有不同的影响5。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持续发展,应该科学利用各种种植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让水稻种植土壤能够保持良好的肥力状态,以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李继珍.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58.
  [2]许星,王林萍不同栽培方式对2个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8,44(4):92-98.
  [3]刘成立.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45.
  [4]何光亮.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海口:海南大学,2018.
  [5]李红艳,徐建强,姚张良,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8(2):39-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2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