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热潮之冷思:不同专业的适用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以来,OBE教育理念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词,各种类型的高校竞相推行实施OBE教育理念。但同时“一刀切”的改革之风又损害了部分不适宜完全照搬OBE教育理念的专业。本文就试图分析OBE教育理念在不同类型的专业改革中的适用度,来为高校推行OBE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提供些简略分析。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不同专业类;三大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1-013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61
1 OBE教育理念的起源及本質
(1)OBE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及渊源。一切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生,都是源于社会需求发展的推动,OBE教育理念也不例外。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就业市场发生巨大改变,学校教育能否提供给受教育者适于当时社会生存的能力,愈来愈多的被人们所质疑。当时的教育学者研究发现,学校所教的内容与受教育者所期待的目标并不匹配。1860年斯宾塞提出了教育规划目标论,1924年赫尔巴特提出了课程计划并阐述了目标引导教学行为的重要性,1949年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四段论”,明确了教育目标中应用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理念,1956年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系统化,其对教育认知理念的表述成为OBE教育理的主要框架。
(2)OBE教育理念界定。OBE教育理念不是一蹴而就地产生的,它是经过不断的发展慢慢丰富起来的。“丰富和发展后的OBE教育理念,其要义可概括为:教育者必须依据社会需求,对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养及其达成水平的预期成果有准确、清晰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这些预期成果的达成。”[1]其最核心的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可持续改进。相比较于其他的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离开学校时所获得的成果,即学生所获得的“毕业品质”。
(3)OBE教育理念的基本原理。OBE教育理念的基本原理是:所有学习者均成功(Success for All)。[2]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但不必要求这些成功得取得是在同一天,并且以同样的方式获得。它的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区别学生与学生之间孰优孰劣,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得到自身的提升,换句话说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不断完善自我。
2 OBE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
纵观近年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个怪现象:“改的不教,教的不改”。这导致,教学改革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我想“一刀切”是其主要原因。高校想用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来解决目前教育运行中的所有问题,实事求是得讲是不可能的。OBE教育理念也不例外,它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么,如何使这个舶来品适应我们东方土质,成为可助我攻玉的他山之石呢?我们不妨分不同专业来区别对待之,并加以利用。
1)OBE教育理念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适用度高。
不同类型的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差异性较大,从能力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技能型专业与OBE教育理念的契合度更高。在工程类、医学类、农林类、师范类专业中推行OBE教育理念,适宜性、可操作性好,更容易被广大师生接受。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不断持续改进是OBE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三大理念,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其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适合度。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出发点。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工程类、医学类、农林类、师范类等技能型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只有熟练掌握了本专业所属行业的相关技术技能,才能被用人单位认可录用。这种技术技能是外显的,是通过即时检测可以清楚判定水平的。这就要求这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学技能,学生用技能,学生提升改进技能应该作为此类专业教学的重点环节。这与OBE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契合度高。
(2)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培养体系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者毕业后立足社会所需技能的培养,以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为导向,聚焦学习者毕业后“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反向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配置各类硬件、软件资源,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工程类、医学类、农林类、师范类等技能型专业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其进行判定、选择的主要标准多集中于技能范畴,也就是要求毕业生具备上岗就能进行相应具体操作的能力。这类技能型毕业生在毕业时要达到的毕业要求是相对具象的。这样学校就可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此类专业学生毕业时需具备的主要技能,设计出该类学生的毕业要求。通过这些毕业要求来反向建立此类专业的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3)不断持续改进管理控制体系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环节。聚焦学习者的核心素质能力要求,对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调整中,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促使人才培养环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由于工程类、医学类、农林类、师范类等技能型专业毕业生所获得的专业技能是显像的,很容易通过学校自行设计的测试标准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水平检测,因此让此类专业通过对各类反馈数据的分析汇总、归纳总结,形成反馈报告,学校可已根据反馈报告针对此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过程等核心要素进行调整完善,从而提高此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OBE教育理念在文学、艺术等其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适用要适度。
目前为止出现的任何教育理念都不可避免的自身局限性。OBE教育理念由于强调“结果导向”,这就避免不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习者,自觉不自觉地过分看重结果,而这些结果的优劣判定又必须依赖一定的测评机制,这就导致如果把握不好OBE教育理念很容易将学校和学生引向目前社会对教育诟病的重点问题,那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考试分数”。在OBE教育理念的框架中可能将“考试分数”换了称呼,叫做“结果分数”。那么,我们在使用推行此教育原理时,一定要分析哪些专业类适合应用此理念进行人才培养,哪些专业类适合部分借鉴此种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下面简要分析其在文学、艺术等非工程类专业中的适用度。
(1)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维度在文学、艺术等专业的适用性。在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范畴内,“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是针对此类专业学生所需的外显的技能进行各种讲解、模拟操作、实训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反复训练其操作能力,以达到提升其技能水平,满足社会某些行业需求的目的。但在文学、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范畴内这种行为主义操控下的刻板教育环节及流程,极其容易失去这些专业类本身所需要的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而这一过程对文学、艺术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又极其重要。因此,文学、艺术类专业在推行应用OBE教育理念时,务必去掉其中刻板程式化因素。
(2)OBE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维度在文学、艺术等专业的适用性。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关键词是成果,工程类专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外显,并且容易通过简单测试对结果进行测评。但文学、艺术类等专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是隐性的,是内化的。比如说,文学作品是文学专业学习者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但文学作品的创作本身是一个漫长、教育手段无法完全控制的过程,学校无论在专业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做的多么完善,却始终不能立竿见影的扑捉到其教育成果,这就使成果导向在这类专业中适用度降低了。所以,在此类专业中推行OBE教育理念时,应当注意将“预期的学习结果”设为教学的最低标准,对学习者在固定阶段获得的学习结果不做上限规定,这样就为此类专业的学生及教师留出了自我调适的空间。
(3)OBE教育理念“不断持续改进管理控制体系”维度在文学、艺术等专业的适用性。所谓的“不断改进管理控制体系”,它的必要前提是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学校利用测评后形成的数据信息来调整、修订以往的目标、课程等教学要素。然而,文学、艺术等专业的学习者,即便在同一教学情境中达到了相同的行为目标,其内化的人文要素也是参差不齐的,而此类专业内化的人文要素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往往要大于外在的显性的學习结果。所以,在此类专业中依据学习者获得的结果情况来调试相应专业的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的步子要小一些,不能盲目任性为之。
3 结语
不同类型高校及不同类型专业对OBE教育理念执行难度不同。即便是适合OBE教育理念的工程专业也要经过充分论证,做好顶层设计之后,选择合适的专业恰当的课程进行立项试点操作,才能使OBE教育理念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段雄春.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与开发—基于OBE教育理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12):104.
[2]Spady W G,Marshall K G,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based 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1(2):65-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7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