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大豆绿色生产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科学利用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田间有益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毒性大、残留期长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并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生产效益、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本文介绍了大豆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中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控、种衣剂包衣处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以期为大豆生产和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12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大豆振兴计划是我国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以推动国内大豆生产实现“扩面、增产、提质、绿色”为主要目标。
  种植大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其原因在于大豆根系庞大且伴生能固氮的根瘤,不仅能将空气中游离的氮固定下来,减少化肥的使用,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1]。随着国家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战略决策的实施,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反弹,呈明显扩大趋势,加之各地大豆种植补贴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种植户的种植热情。因此,要根据当地情况实施大豆和玉米轮作,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从而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宿州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4.23万hm2,以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为主,是国家及安徽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宿州市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积极推广农产品绿色生产,不但提高了农药使用效果,而且达到了节能降耗和绿色生产的目的。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减少化学类农药使用量为目标,统筹采用生态控制、生物农药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节等对环境友好的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的行为,是绿色植保的具体体现[2]。绿色防控是大豆绿色模式攻关中的重要环节,2016—2018年宿州市农业科学院承担了大豆皖宿5717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开展了大豆拌种防治根腐病试验、杀虫灯诱杀试验等。现将项目中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具有易于操作、经济、有效、简便的特点。
  1.1    科学种植,加强田间管理
  通過科学管理,合理控制密度、提倡精量播种、选用高产多抗品种、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创造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但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农田小气候。播前精选种子,去除病虫粒、瘪粒、小粒,选择饱满、均匀一致、生活力强的豆种并包衣处理。播种时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施肥同步完成。加强田间管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增强植株抗病力。肥料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雨后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少渍害影响。
  1.2    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进行轮作
  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间作,与禾本科作物及其他非豆科作物、经济作物等进行3年以上轮作换茬,减少重茬,抑制土壤中病原物、改变田间生态小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积聚和病菌积累。
  1.3    收获后深翻灭茬,消灭越冬幼虫
  大豆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旋耕,既能把秸秆、草根等翻入土内,又能使土壤中的害虫暴露在表面,通过鸟啄、日晒及机械损伤等大量消灭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还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基数,有效抑制翌年病害虫的发生。
  2    物理防控
  绿色防控技术中的物理防控是指利用简单的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声音、光、热等)防治病虫害[3]。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覆盖遮阳网、防虫网及塑料薄膜等阻隔病虫,利用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频振式杀虫灯[4]、紫外线灯诱杀害虫等。太阳能电源供电的扇吸式杀虫灯,是装置轴流风叶或者涡流风叶,风叶在旋转时产生吸力,飞虫经诱虫灯诱来,靠近风口被吸进集虫瓶中。其改被动捕虫为主动捕虫,捕虫量大,无需经常清理,更加科学有效。
  3    种衣剂包衣处理
  利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申嗪霉素、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新美洲星、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丙硫菌唑、叶菌唑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结果表明,前6种种衣剂总体防效较好,特别是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新美洲星表现较好,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丙硫菌唑前期防效好,后期药效降低,应结合其他药剂使用;叶菌唑药害严重,严重影响大豆出苗且植株不能恢复,试验浓度不能在大豆生产上使用[5]。   4    生物防治
  4.1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即利用自然界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的昆虫来控制害虫的危害。应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合理施用农药,注意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互促进。
  4.2    以菌治菌
  以菌治菌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来消灭病菌,如春雷霉素、阿维菌素等生物抗生素类农药已广泛应用到大田生产中。
  5    化学防治
  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合理交替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并严格遵守安全使用农药的间隔期。
  6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消灭病虫害,提高农作物质量,解决传统农业中化学农药越用越多、病虫害抵抗力越来越强的问题[6]。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包衣剂拌种等防治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7]。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7    参考文献
  [1] 沈昌蒲,季尚宁,龚振平.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Ⅵ:大豆肥田机制研究的总结和讨论[J].大豆科学,2002(1):43-46.
  [2] 杨普云,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37-38.
  [3] 肖晓华,肖璐.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206-209.
  [4] 赵中华,尹哲,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J].植物保护,2011(3):29-32.
  [5] 赵振邦,王月英,张培培,等.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7):60-62.
  [6] 杨振勇.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及措施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4):107-108.
  [7] 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等.水稻病蟲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2924-29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7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