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油用牡丹在共和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油用牡丹在青海省共和县的引种表现,并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一套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油用牡丹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用牡丹;引种表现;栽培技术;青海共和
  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14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凤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因可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被称作油用牡丹,具有耐干旱、瘠薄、高寒,产油率高、油质优等优点。2011年3月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品种,富含人体必需的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以及维生素E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26%,α-亚麻酸含量>4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开发应用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有着重要意义。2012年油用牡丹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四大重点扶持的木本油料树种。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安排青海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4 182万元,支持化隆回族自治县、共和县建设大宗油料基地2 667 hm2。油用牡丹作为重点项目还得到了青海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厅援青项目的支持。为探明油用牡丹在青海省的种植条件,2017年,共和县鑫邦种植合作社从安徽省亳州市引进油用牡丹进行种植,经过2年的观察,表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同时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规程,现将油用牡丹的引种表现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生长习性
  1.1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0.5~1.2 m,根粗壮、圆柱形、皮肥厚、具香气,外皮灰褐色至紫红色;茎直立、圆柱形、枝短而粗壮;叶互生,通常为2回羽状复叶,小叶一般11~13枚,不超过15枚,狭卵状披针形,全缘,通常不裂,顶端小叶有时1~3裂;花单生于枝端,花萼5,绿色,花瓣5片或多数,单层、白色或少数植株的花瓣内面带有粉红色晕,极少数植株的花瓣呈紫红色,顶端有不规则缺刻,雄蕊多数,花丝紫红色,花药黄色,花盘杯状,紫红色,革质,花期全包心皮,心皮5~8枚,密被白色绒毛,柱头紫红色。蓇葖果5~8个,纺锤形,密被黄褐色硬毛;种子卵形或卵圆形,成熟时呈黑色,油亮光泽。花期3—4月,果期5—8月。
  1.2    物候期
  青海地区油用牡丹的物候期表现:10月至11月上旬为栽种期,3月中下旬开始萌芽,4月中旬进入展叶期,4月中下旬开始现蕾,5月开始开花至5月下旬进入盛花期,6月花开始凋谢至7月10日左右进入末花期,果熟期在8月中旬,9月中旬对种子进行采收,10月中旬进入落叶期。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选取地块干燥、向阳、易排水的地段,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宜。结合整地施入饼肥2 250~3 000 kg/hm2和复合肥600~750 kg/hm2作为底肥,同时施用土壤杀菌剂多菌灵60~75 kg/hm2,深翻土壤25~30 cm,耙平起垄[2]。
  2.2    品種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自然结实率高、种子含油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范围广及抗逆性强的油用牡丹良种。种苗选用良种实生苗或嫁接苗。
  2.3    播种
  2.3.1    选种。纯正良种,且籽粒饱满,褐色至深褐色,种籽萌发率90%以上的无杂优质种籽900~1 200 kg/hm2。
  2.3.2    播种时间。具体播种时间可因各地气候差异而略有不同,一般于当年地下5~10 cm处地温15~20 ℃时进行播种,也可随采随播。
  2.4    嫁接
  使用实生砧木宜于每年秋季,当地下5~10 cm处地温15~20 ℃时采用贴接或劈接方法进行。
  2.5    实生苗管理
  2.5.1    定植前管理。1~2年的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和病虫侵害,应适时中耕除草,防治病害和虫害。肥料宜施用复合肥750~1 200 kg/hm2,氮肥比例不超过15%,适时浇水、防旱防涝。日最高气温8 ℃,日最低气温-4 ℃左右时,宜浇封冻水,土壤化冻后浇返青水。病害主要防治立枯病、茎腐病;虫害主要防治蛴螨、蚂蚁等。
  2.5.2    起苗。播种后第二年或第三年秋季,将生长健壮的1~2年油用牡丹植株起出。起苗时勿伤及根和芽。   2.5.3    定植后至第一次开花前管理。针对2~4年牡丹苗,定植时间因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在9月至11月上旬为宜,定植密度3.0万~3.6万株/hm2;宽窄行定植,宽行距80~100 cm、窄行距60 cm左右、株距40~50 cm或行距60~80 cm、株距30~40 cm;根颈处饱满芽上2~3 cm处进行平茬。定植前可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浸泡5~10 min进行消毒处理,将细长的尾根剪去2~3 cm[3]。加強田间管理,适时松土,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每年浇封冻水,返青水。春季萌芽时结合返青水施复合肥450~1 200 kg/hm2,落叶后施有机肥1 500~7 500 kg/hm2。加强根腐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绢病、吹绵蚧、蛴螨、中华据花天牛等病虫害的防治。
  根腐病和立枯病可以通过种子消毒的方式进行预防,50 ℃ 温水消毒20 min,用咯菌腈、精甲·咯菌腈、吡唑·代森联进行拌种或将药剂按一定倍数稀释后浸种10 min后阴干播种;田间发现根腐病和白绢病病株时,要及时清除病株,清洁田园,防止病菌蔓延,选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戊唑醇等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进行灌根或喷雾;炭疽病可喷施咪鲜胺、腐霉利、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等;白粉病发病初期可喷施嘧菌酯、氟啶胺、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等防治。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吹绵蚧和蛴螨可喷施阿维菌素,中华据花天牛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防治[4]。
  2.6    嫁接苗管理
  2.6.1    栽植管理。苗木嫁接后宜及时栽植或沙藏;栽植土地提前平整、施肥、浇水;栽植株行距20 cm×40 cm为宜。栽植时要求根系舒展,土壤疏松,嫁接苗全部埋入土中,表层覆土5~10 cm。
  2.6.2    越冬管理。入冬前,检查嫁接苗的愈合情况,露出地表接穗及时覆土至接穗顶芽上5~10 cm以上,保护安全越冬,高寒地区覆以地膜保湿。
  2.6.3    春季管理。翌年3月上旬去掉一部分覆土,在顶芽之上仍需保留3~5 cm厚的松土层,萌芽后及时去除萌蘖芽并适时去除花蕾。
  2.6.4    定植。翌年秋季或隔年定植,定植密度同播种苗。定植后根据土壤墒情及土质适时浇水。
  2.6.5    施肥。嫁接苗定植前施适量腐熟有机肥,定植第2年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沟施复合肥,施肥量1 200 kg/hm2左右,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视土地肥力,适当施用腐熟有机肥。从定植第3年每年花期追施肥1次,施有机肥6 000 kg/hm2。
  2.7    成年植株管理
  2.7.1    5~20年植株。
  (1)修剪。早春,芽体萌动之际,定期修剪。及时剪去已萌发的部分萌蘖芽,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开花枝;剪去枯枝、病枝;剪去不必要的内膛枝,增加通风透光效果,宜用新生枝替补已剔除的枯枝、病枝,结合植株冠形,开花及结籽情况,宜去萌蘖与更新复壮相结合,修剪衰弱老枝,适当保留萌蘖芽及粗壮土芽,培育成更新壮枝。深秋初冬牡丹落叶后再进行1次修剪,一般保留6~8枝主枝,可丛状生长,充分利用高大的树势增加结实率。
  (2)田间管理。适时松土、除草、浇水。早春植株萌动,及时疏松土壤,锄去杂草。每年适时浇灌封冻水及返青水。坚持宁干勿湿的原则,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当年降雨量,酌情增减。
  (3)施肥。早春萌芽时结合返青水施复合肥,深秋以施有机肥为主,花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喷施叶面肥。5年生苗,一般春季施复合肥3 000 kg/hm2左右,秋季施农家肥7 500~15 000 kg/hm2,随着树龄的增长,视土壤肥力,逐年增加。
  (4)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防治并举。通过修剪及去除萌蘖、土芽的办法,加强植株上下方的通风,深秋及时清除残叶枯枝,集中销毁;初冬、早春主枝喷涂石硫合剂或其他灭虫菌药剂;开花前及开花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性;化学防治措施同实生苗管理。
  (5)间苗。已定植的苗木,5年以上树龄,可隔行隔株间苗。油用牡丹以15 000~18 000株/hm2为宜,田间郁闭后,进行疏枝整形,保持适宜密度。
  2.7.2    21~30年及以上植株。
  (1)更新复壮。枝条回缩:落叶后至萌芽前回缩衰弱老枝,必要时可在2~3年枝上进行此操作。除萌与复壮:疏除老、弱、病枝,并针对其在整个植株的位置,保留根蘖处的粗壮、健康萌蘖芽,培养更新枝条,并去除过多萌蘖。
  (2)田间管理。同2.7.1中(2)内容。
  2.8    种籽采收
  待果荚变为褐黄色或褐色时进行采收,采收后摊放于阴凉干燥处,让其后熟。10~15 d后,果荚自行开裂,露出种籽[5]。
  3    参考文献
  [1] 周品,任博.山丹县东乐镇南滩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必要性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3):12-14.
  [2] 徐勤羽,杨晓莹,王德信.油用牡丹“凤丹”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10):74-77.
  [3] 祁欣.油用牡丹高效栽植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8(5):19-20.
  [4] 李卫文,程文军,赵伟,等.凤丹的生态习性及高效繁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65-68.
  [5] 李建华.油用牡丹凤丹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6(5):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9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