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腹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生猪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猪疫病呈现高发态势。生猪疫情高发,特别是腹泻疾病高发,会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威胁到食品安全。对一例养殖场生猪腹泻疾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帮助养殖户降低生猪腹泻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养殖效益,促进生猪健康生长,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猪腹泻疾病;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12-0044-02
  猪腹泻疾病的传播流行,会对整个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猪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死亡率升高,疫病高速传播蔓延。引起猪腹泻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性原因与病理性原因,生理性腹泻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而病理性腹泻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的特点,病情可以在2~3 d内传播到整个猪群,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通常猪腹泻疾病的传播流行和季节、温度有很大联系,常发生于季节突变,温差较大,冷热不定的季节,环境因素多变会造成猪群出现严重应激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通常猪日龄越小,发病率与致死率越高。因此养殖户要引起重视,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养殖效益和食品安全。
  1  发病经过
  2018年2月13日,某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场的6日龄哺乳仔猪先后出现了呕吐、腹泻的症状,患猪排出灰白色或灰黄色便,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死亡现象,病死率高达50%以上。该养殖场共养殖基础母猪300头,母猪在分娩前7 d进入产房,有个别母猪在分娩中出现便秘现象,通过改喂微生态制剂后,便秘症状有好转,母猪在整个分娩期间,产房温度控制为29 ℃,仔猪出生前6 d生长良好,6日龄后陆续出现发病。据调查,养殖场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疫苗免疫程序,母猪在配种前3周免疫接种了猪伪狂犬病疫苗,在产前4周免疫接种了腹泻二联疫苗,配种前2周和产后15 d免疫接种了蓝耳病疫苗。但养殖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不良,粪便堆积,温度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哺乳仔猪出现应激反应。
  2  临床症状
  该病在养殖场发病突然,除哺乳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外,哺乳母猪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症状。仔猪呕吐、腹泻多发生在采食后,腹泻物呈现粥样或者水样,身体逐渐脱水,但病情相对较轻,传播速度较缓慢。个别哺乳母猪还会出现体温升高现象,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或停止采食,症状持续4~7 d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哺乳仔猪临床症状较严重,患猪先是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中有大量未消化的乳块;随后出现腹泻,大便颜色呈灰黄色、灰白色或灰褐色,粪便中夹杂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和肠黏膜碎片[1]。哺乳仔猪呕吐与腹泻经常发生在吃奶后。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患猪逐渐脱水,眼窝向内凹陷,机体衰竭。
  3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解剖后,发现其肠道内容物呈浆糊状和油膏状,颜色呈白色或灰白色,并在内容物中夹杂大量黏膜和未消化的凝乳块,部分内容物附着在黏膜上,不能正常剥离;肠黏膜存在卡他性炎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出血[2]。胃黏膜出血,伴随大量凝血块,肠壁变薄,失去弹性,呈半透明状,小肠存在臌气现象。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发病经过、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初步判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病仔猪的肠道内容物带回实验室后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在可视区域内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染色的中等大小的杆菌,成对排列或成单个存在。结合上述检测结果判定存在细菌感染,怀疑是大肠杆菌。但由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形态和染色特征十分相似,所以还需要做好上述2种细菌的区别。将病料分别接种到伊红美蓝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鉴别诊断。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粉红色、湿润、光滑、圆形的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生长出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由此可以排除沙门氏菌感染,判定致病原为大肠杆菌。以组织中提取病毒DNA和病毒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PCR检测,检测出的1条条带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预期片段大小相似,其他2种病毒没有出现特异性条带,由此可以判定病料中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3]。实验室诊断最终可以判定该场仔猪所患疾病为大肠杆菌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猪腹泻疾病。将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菌落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头孢喹肟、头孢噻呋、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高敏。
  5  防治
  5.1  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猪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猪腹泻疾病,应该使用抗病毒、抗菌消炎,强化补液等措施进行对症治疗,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选择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 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同时在整个猪群的饲料中添加98%的盐酸吗啉胍粉剂,添加量100 g/100 kg饲料,1次/d,連续使用1周。从另一侧肌肉注射利巴韦林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 mL/kg体重。对临床症状较严重的患猪还要做好补液工作,选择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200、10、10 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通过采用上述措施连续治疗5 d后,除个别症状较严重的哺乳仔猪死亡,其余患猪恢复健康,但有个别猪恢复健康后停止生长发育成僵猪,后将其作淘汰处理。
  5.2  预防
  在日常养殖中,应该重点做好环境净化工作,养殖场要坚持定期消毒。当疫情发生率较高时,应坚持每天消毒1次,连续消毒1周。以后结合具体季节定期消毒,冬季每周消毒1~2次,夏季每周消毒2~3次。另外在日常养殖中,还应该做好科学分群工作,每个圈舍都应该固定饲养管理人员,不同圈舍的饲养管理人员禁止向其他猪舍随意窜动,各个圈舍的饲养管理用具也不能混合使用。另外保育舍转舍、育肥猪出栏后,每个圈舍均应该闲置2周以上,在这2周内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转入猪舍的猪群必须进行1次严格的卫生消毒,以后每周消毒1~2次。母猪在产前1周,仔猪在断奶前1周、转群后1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抗生素类药物和黄芪多糖,以增强抵抗力。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可以使用猪流行性腹泻和大肠杆菌菌苗进行免疫接种,间隔半月后再强化免疫1次。日常要重点做好哺乳仔猪的护理工作,一旦发现患病立即将其单独隔离养殖,为仔猪生长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减少应激刺激,提高养殖效益。
  6  小结
  猪腹泻疾病是猪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对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养殖场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较大。饲养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充分掌握猪群的生长情况,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增强饲料营养价值,满足猪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并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群抗体水平,这对降低发病率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  光.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8):158.
  [2] 孙益林.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7):160.
  [3] 陈建中.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初探[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4):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08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