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银杏大蚕蛾近年来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成为我国的主要林业害虫之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银杏大蚕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重点论述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以期为银杏大蚕蛾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银杏大蚕蛾;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135-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
ZHOU Qing-jiang 1 ZHANG Ji-mu 2 CHENG Wei 3 *
(1 Yuqing Forestry Bureau in Guizhou Province,Yuqing Guizhou 564400; 2 Huaxi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reau in Guiyang City;
3 Guizhou Zhengchu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 has become a main disaster in some area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forestry pests in China.Based on th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D. japonica,and discussed phys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control of D. japonica.
Key words 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occurrence regularity;prevention measure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亚洲东部特有种,分布于我国各地,近年来有逐步蔓延的趋势。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布[1]。银杏大蚕蛾幼虫对核桃、山核桃、枫杨、榆树、银杏等植物的危害较重,共危害20科30属38种阔叶植物[1]。银杏大蚕蛾1~3龄幼虫主要以群集为害,3龄以后以分散为害,其能吃掉整株树的叶片,导致植物落果嚴重,甚至枯死,如核桃等经济植物树种[2]。近年来,银杏大蚕蛾时常在森林公园内发生,影响公园景观效果,但目前有关银杏大蚕蛾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发生规律,并重点论述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与防治银杏大蚕蛾提供一定参考。
1 形态特征
1.1 卵
椭圆形,两端略平,表面有黑色胶质,顶端有一明显的小黑点。卵排列不整齐。长2.0~2.5 mm,宽1.0~1.6 mm。初产时乳黄色或绿色,后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孵化时呈灰黑色[3]。
1.2 幼虫
银杏大蚕蛾幼虫体长100~120 mm、宽5~10 mm。胸腹部共有10节,8对足。初孵幼虫的腹部呈灰白色或黄色,具黑线,其头部与体背黑色,体背有白色毛束,老熟幼虫体背毛囊连成整齐的毛带,各龄期体背每节均附有2对毛囊,该毛囊着生于4个瘤上,均由之前的黄绿色后变为白色。银杏大蚕蛾幼虫3 龄后变成浅绿色,6~7龄转为绿色。气门上线青白色,气门线乳白色,气门下线、腹线处深绿色。除尾节外,每节两侧下方有一直立的眼状蓝色椭圆斑。
1.3 蛹
银杏大蚕蛾蛹长30~60 mm,长者多为雌蛹,短者多为雄蛹,为褐色。其第4~6腹节后缘有3条相间的环形带,呈暗褐色。银杏大蚕蛾茧为长椭圆形,褐色,长40~70 mm,胶质坚硬、网状,网眼粗大,茧外常粘附寄主枝叶。成虫羽化后出孔口端丝质疏松。
1.4 成虫 银杏大蚕蛾成虫雌蛾翅展 100~150 mm,体长28~65 mm,触角栉齿状;成虫雄蛾翅展80~125 mm,体长25~40 mm,触角羽状[3]。体色灰褐色至紫褐色。后翅中室有1个大圆形眼斑,眼珠呈黑色(翅反面无珠形纹),外围有一灰橙色圆圈及2条银白色线;前翅中室部有月牙形透明斑,在翅脊有珠状斑,周围有白色及褐色轮纹,后角有1个白色月牙形纹,顶角向前缘处有1个黑色半圆形斑[2]。前后翅亚端线由2条赤褐色的波浪状纹组成并相互连接。
2 发生规律
银杏大蚕蛾在我国多地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4]。成虫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晚间羽化,翅展开后次晚或第3天交尾,卵多产于老龄树干表皮裂缝或凹陷处。卵3月下旬孵化,海拔较高地区3月底至4月上旬孵化。幼虫孵化后沿树干向上爬行,常群集于距地面最近的叶片上取食,1~3龄常数条或10余条群集于1片叶背面,头向叶缘排列取食,危害严重时1片叶上可多达50~60头。3龄后分散取食,危害部位波及全树。4龄后食量很大,常将整株树叶片吃光,食料不足时,常结伴转移危害。幼虫共6龄,进入6龄后终止活动,幼虫期可持续60 d。多数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化蛹。幼虫老熟后选择1~3 m处隔年生细枝条,在叶片遮盖处,缀少许叶片作茧。茧丝较粗,质地坚硬,网眼粗大,呈纱笼状。化蛹后即进入夏眠[3],蛹期长达3~4个月。从南往北,各时期略向后推迟。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3.1.1 人工防治。银杏大蚕蛾的物理防治措施以人工防治较为有效,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均可进行。银杏大蚕蛾一般在树木2 m以下的树缝或枝丫处产卵。以卵越冬,卵期较长。可在其幼虫未孵出前人工刮除卵块,可消灭较多卵块,该方法简便经济有效。也可以结合农事对树木进行修剪管理,刮掉树皮上的卵块[5]。或在秋、冬季节,在树干距离地面 2 m处用石灰浆或石硫合剂涂干,可消灭部分卵块[6]。春季幼虫初孵时,可用粘虫胶带缠绕树干,阻止幼虫上树。也可在其群集危害期人工摘除虫叶。在高龄幼虫期,中午天气比较炎热时,幼虫常沿树干爬下到阴凉处栖息,此时可人工捕杀老熟幼虫[7]。根据银杏大蚕蛾喜在树干中下部枝叶或者林下灌木上结茧的特性,可采用人工摘取茧蛹的办法捕杀。
3.1.2 灯光诱杀。银杏大蚕蛾成虫飞翔能力强,具有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7]。
3.2 化学防治
银杏大蚕蛾1~3龄幼虫群集为害,抵抗力弱,3龄以后分散为害,因而建议选择1~2龄时期的幼虫进行防治为佳。药剂可选用触杀剂、胃毒剂等,树较小时可以将胃毒药剂喷洒到树叶上,树较高时可以将触杀药剂喷到树干上。药剂尽量选用对环境危害小的植物源药剂或者灭幼脲类杀虫剂,大暴发时可用氯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以白僵菌为主,白僵菌对银杏大蚕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致病能力和较强的专化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银杏大蚕蛾的生物防治,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5 月左右选择风较大的天气,施放高孢粉,使银杏大蚕蛾幼虫感染白僵菌孢子而死亡[8]。此外,银杏大蚕蛾天敌种类较多,现已查明的有60多种[4]。其中卵的天敌最少,寄生率仅为12.7%。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致死率高达86.5%。蛹的病毒NPV致死率最高,占蛹期死亡率的29.6%。有研究报道,释放赤眼蜂防治银杏大蚕蛾,寄生率可达80%[1]。在1个世代中银杏大蚕蛾种群最后生存率只有0.98%,而95%的个体被各种天敌杀死[1]。
4 结语
近年来,银杏大蚕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林业害虫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了解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降低虫害有重要意义。在防治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防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人工防治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容易出现疏漏,使虫害复发;化学防治虽具有毒杀速度快、殺虫谱广的特点,但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对天敌造成威胁,打破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环境污染[9];生物防治高效、专化,但是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在对银杏大蚕蛾虫害防治时要综合治理、合理用药,研发新型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农药和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
5 参考文献
[1] 胥小林.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8(23):170-171.
[2] 陈通旋,朱鑫,黄小柱,等.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7):129.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蛾类图鉴(第4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4] 孙琼华,罗昌文,邓锡枝,等.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和防治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1(3):273-279.
[5] 刘桂湘,刘小军.宁陕县银杏大蚕蛾发生危害和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8,46(1):40-42.
[6] 李兴平.竹溪县核桃银杏大蚕蛾无公害防治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3):83.
[7] 袁照蓉.银杏大蚕蛾发生为害及物理防治[J].农技服务,2012,29(9):1049.
[8]李刚,田殿臣,张春礼.高孢粉白僵菌防控银杏大蚕蛾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11):40-41.
[9] 伍小兵.银杏大蚕蛾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3(7):4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1310.htm